小米澎湃遇到了哪些困難還有希望嗎?
日前,小米創始人雷軍在網上與網友交流,就網友關心的問題作了答复。在交流中,有網友提出,小米澎湃還做不做了。雷軍的答復是,小米澎湃在2017年後遇到了巨大的困難,但是小米還在繼續做。
2014年,小米從聯芯手中接過LC1860,命名為小米澎湃,開始搞自己的芯片,但是在發布了第一代產品之後就悄無聲息了。中間傳聞有澎湃S2,但是並未見到產品。
小米澎湃遇到了什麼困難?它還有希望嗎?我們來看一下。
巔峰期的決策
小米從聯芯手裡接過芯片設計,是2014年末,2015年初的事情,那個時候小米手機每年都是翻倍的增長,看勢頭,是可以支撐起自己研發芯片的。
當時,華為海思有自己的芯片設計,國內還有展訊、聯芯等廠商也有4G基帶芯片和應用處理器。小米試圖引入芯片設計,一方面期望可以降低成本,另外一方面期望可以打國產牌,與華為海思競爭。
這個決策當時看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但是,小米手機好景不長,在2015年,手機品牌開始升級,小米低端品牌起家的品牌形象限制了小米的發展。小米的國內銷量開始下降。雖然印度市場給了小米很大助力,但是這個規模要支撐自己研發手機SOC已經有些困難了。
同時,小米澎湃的研發也並不順利。澎湃S1芯片基本就是LC1860,順利裝機。雖然效能和發熱,成本都不能算理想,但總算是正式商用了。
而到了高性能的澎湃S2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傳說澎湃S2五次流片時代,最終沒有發布。
更糟糕的是,到了5G時代,5G基帶的研發門檻已經很高。初期只有高通和華為兩家,後來才有三星、MTK和展訊解決了5G基帶問題,小米從聯芯手裡接過芯片設計的時候只有4G,要搞5G又要巨大的投入,而投入後很難看到成績。
所以,小米澎湃遇到了巨大的困難。
小米自製手機SOC的合理性
目前,智能手機SOC主要廠商就是三家,高通、MTK和華為海思。
華為海思能夠運轉,是因為華為手機,華為電視,華為平板幾乎不用其他芯片,都支持自己的海思。依靠上億的量才支撐起海思研發的成本。
而小米是高通和MTK的客戶,高通和MTK牢牢佔據著小米的大部分產品。澎湃S1只試水了一款型號,澎湃S2就算流片成功,開發成功,有百萬級別的量也就頂天了。
在核心都要ARM授權,製造都通過台積電代工的情況下。高通、海思都是上億的量分攤研發成本,小米頂多有百萬的量分攤研發成本。性能比如何能夠競爭?
更糟糕的是,小米自己搞手機SOC,和高通、MTK面臨衝突問題。作為高通的重要客戶,高通不會喜歡小米自己搞一套。而小米一定要搞好與高通的關係,才能拿到高通的芯片。自己搞手機SOC得不償失。
所以,小米搞手機SOC沒有前途,澎湃S1之後銷聲匿跡屬於正常。
小米澎湃的出路在手機之外
小米現在已經是重要的互聯網電視廠商了,而電視目前無論高端低端,除了華為,都是MTK和Mstar的低成本芯片,落後手機好幾代。
售價數万的高檔電視,SOC的性能還不如幾年前的驍龍835。
同樣,在電視盒子上,也缺乏高性能芯片。而小米恰恰即有電視業務,也有盒子業務。
相比手機,電視和電視盒子最大的差別在於沒有基帶,5G基帶這個最大的難題可以繞過去,研發成本會低很多。
小米澎湃只要拿ARM的授權,用ARM公版的A55、A78、X1核心,用ARM公版的Mali圖形核心,只要捨得堆,就能堆出高性能。
另外,電視和盒子,都是外接電源的,而且有足夠體積放置風冷散熱器。
手機的功耗牆是5W到7W,而大一點的風冷散熱器能對付100W的發熱。
這意味著,小米澎湃只要想,就可以堆足夠多的CPU和GPU核心,獲得比手機高數倍的性能,而且是持續性能。
所以,小米澎湃,可以先從自家優勢的電視業務開始發力。
首先做高端的智能電視芯片和電視盒子芯片。
譬如,小米澎湃在2021年搞一個規格在驍龍875之上的高性能芯片。
用兩個高頻X1超大核心,兩個A78大核心,兩個A55小核心,Mali G78堆滿24個,拉到高頻率。把智能電視芯片的各種動態補償,插幀IP搭進去。用上兩彈元勳黃老闆戰術核顯卡上面的散熱器。
這個芯片可以用到小米的高端智能電視上面,可以做一個高端電視盒子,配著低延遲的藍牙(發燒玩家可以上USB有線)遊戲手柄與鍵盤鼠標一起賣,電視直接玩王者榮耀它不香嗎?
這個高性能盒子設計的時候,預留接口豐富一點,什麼模擬音頻口,USB,HDMI做個模擬輸出的轉接。
只要把這個盒子安裝上UOS操作系統,就可以進入信安電腦市場了。
這個盒子拿來辦公,性能比鯤鵬920的電腦高太多了,鯤鵬920的核心性能與A76在伯仲之間,A76、A77、A78、X1這可是差了好幾代。
給這個盒子,加上電池,配上屏幕,配上鍵盤,觸摸板,裝上UOS,就可以做自主信息安全的筆記本電腦。
把CPU頻率降低,GPU核心屏蔽,設置上功耗牆,加上電池,配上屏幕,配上攝像頭,就是高性能平板。
目前,高性能電視、平板、盒子,信息安全電腦的芯片基本屬於空白。小米本身又有電視、平板盒子、電腦的產品線。揚長避短,形成規模。小米澎湃才有出路。
文/DoNews專欄作者 maomaob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