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3年,科學家終於找到隱藏在超新星1987a的中子星
1987年距離地球167644 光年的大麥哲倫星雲中,發生了目前觀測到的最明亮恆星爆炸事件–超新星1987a(SN 1987a)。科學家推測在本次爆炸之後會形成一顆中子星,不過遺憾的是在隨後的幾十年中均未發現。
在1987年的超新星中,一切都如預期的那樣發生了,一顆名為Sanduleak – 69202的古老藍色超巨星,質量約為太陽的20倍,在一場壯觀的光秀中爆炸,明亮得肉眼都能看到,與地球上探測到的中微子簇射相對應。
在爆炸當天(1987年2月23日)在地球上探測到了被稱為中微子的粒子,天文學家們預計在恆星坍塌的中心已經形成了一顆中子星。但是當科學家找不到這顆恆星的任何證據時,他們開始懷疑它是否隨後坍塌成黑洞。幾十年來,科學界一直熱切地等待著這個藏在厚厚的塵埃雲後面的物體發出的信號。
根據近日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的論文,時隔33 年天文科學家終於通過ALMA 射電望遠鏡觀測到了這顆中子星,並證實了此前的理論研究。
科學家在超新星SN 1987A爆炸形成的星塵核心存在一個熱的“斑點”–一顆新形成的中子星。它的直徑約為25千米,亮度高於周圍環境,所處的位置也與此前的預測吻合。這顆中子星的溫度為500萬℃,其產生的能量能解釋它的亮度。
卡迪夫大學的松浦美嘉子(Mikako Matsuura)說:“我們非常驚訝地看到這顆超新星殘骸中厚厚的塵埃雲形成了這個溫暖的斑點。”“雲中一定有什麼東西加熱了塵埃,使它發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塵埃雲裡面藏著一顆中子星。”
儘管松浦和她的團隊對這個結果很興奮,他們還是對斑點的亮度感到好奇。松浦說:“我們原以為中子星可能太亮而不存在,但後來丹妮·佩奇和他的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表明中子星確實可以這麼亮,因為它非常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