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三星關閉蘇州電腦廠反映國內消費升級不能證明外資撤離
韓國三星電子1日宣布,將關閉位於蘇州的個人電腦裝配工廠,這是三星在華最後一個電腦工廠。三星中國表示,本次轉型基於三星對市場形勢的判斷,符合中國政府指導方向,也與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現況相一致。不過,有外媒評論稱,以三星為代表,將有越來越多的外企把供應鏈轉出中國。
中國學者曹和平表示,三星關閉電腦工廠,說明傳統電腦時代已經完全讓位於智能手機時代,這是中國經濟結構變化和消費者需求變化帶來的產業升級結果。
“中國仍然是三星的一個重要市場”
彭博社稱,三星將關閉的工廠位於蘇州工業園內,擁有僱員約1700人,預計除研發部門員工外,其餘人員的勞動合同履行均受影響,相關產品生產則全部外包。去年,三星關閉位於廣東惠州的手機工廠,將生產線遷往越南。在蘇州電腦裝配工廠關閉後,三星在中國國內仍將保留兩家工廠,一家是位於蘇州的液晶顯示屏廠,另一家是位於西安的閃存芯片廠。
關於此次關停蘇州電腦工廠,三星電子稱,正與有關員工進行談判以終止勞動合同並進行賠償,會盡力將被裁員員工安置到三星集團其他公司,但具體賠償方案尚未確定。關於縮減在華產能的原因,三星集團並未作出說明,而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中國仍然是三星的一個重要市場,我們將繼續給中國消費者提供質量優秀的產品和服務。”
蘇州三星電腦工廠成立於2002 年,投資總額超過3300萬美元。近年來,由於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興起,全球個人電腦市場呈現萎縮跡象,三星在全球及中國市場份額也大幅萎縮。去年,蘇州三星電腦工廠產值跌破10億美元大關,不到2012年的1/4。三星電子人士稱,三星打算將力量集中在研發部門,從而提高效率,並力爭在以後奪回領先地位。
中國正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
香港《南華早報》稱,三星在華電腦工廠關閉反映出外資目前在中國經營面臨的一些困境。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勞動力成本也隨之上漲,使得依賴勞動力密集的一些外資工廠的經營成本開始居高不下。另外,今年暴發的疫情也加劇外資撤離中國的傾向。美國與日本均公開提出政策,支持本國在華企業將生產線撤回本國,並為其提供資金支持。不過目前情況看,超過七成的在華美企並不考慮改變在華投資。而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調查,打算將工廠搬離中國的日企不超過一成。
《日本經濟新聞》稱,疫情使得各國更加重視經濟安全,並試圖推動重構產業供應鏈,但一些企業界人士稱,這一考慮應基於經濟規律而非“政治上的目的”。日本電產會長兼首席執行官永守重信稱,疫情衝擊下的全球化並未終結,反而可能擴大。一些業界人士稱,由於疫情長期化,會考慮將生產網點與供應鏈佈局到“更安全的地方”,而目前看“似乎只有中國符合這個標準”。從中期看,中國將吸引更多工業品零部件及綜合服務業企業,原因除了疫情得到控制外,還有其優越的基建環境與日益增長的中產階級。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2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中國早年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鏈低端建立自己的比較優勢,隨後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中國消費者手機消費量比電腦大得多,而三星這一次的“轉身”,說明傳統電腦時代已經完全讓位於智能手機時代。但有些國家,比如東南亞還有6億人,他們仍需要淘汰掉的電腦、低端手機產能。對於中國來說,產業政策和引進外資政策也應該適度隨著經濟增長的不同階段進行調整和轉型。
印度想搶占先機
《印度時報》2日報導稱,蘋果供應商正研究向印度市場轉移6條生產線。報導稱,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加劇,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尋求在全球範圍內擴大生產基地,印度已積極爭取成為新生產供應鏈的一部分。
對此,曹和平表示,印度其實並沒有搶到先機,也不一定能把握住全球供應鏈變化帶來的機遇,“誰先走出疫情,誰就可能恢復生產更快。現在沒有恢復的國家就包括美國和印度”。他認為,後疫情時代,哪個國家在新型基礎設施建得快,能夠更好利用數字技術,讓產業鏈從製造經濟上升到數字經濟,誰就能引領21世紀前半葉經濟增長的勢頭。
《日本經濟新聞》7月31日報導稱,世界難實現V型複蘇,只有中國不一樣。美國商務部7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美國GDP按年率環比暴跌近33%。由於疫情再次擴大,7至9月復蘇勢頭也面臨不確定性。在主要國家中,三季度經濟增長將高於新冠疫情前水平的,只有中國。印度、巴西將面臨經濟萎縮,重建道路極為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