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被控侵犯中科院微電子所FinFET專利賠償或超2億元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下稱“複審委”)口頭審理了201110240931.5(下稱“FinFET專利”)發明專利的無效申請。無效申請的請求人是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下稱“英特爾”),而專利權人為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下稱“微電子所”)。
這是英特爾為應對微電子所2018年發起的專利侵權訴訟而採取的措施。在此之前,英特爾已經先後5次在中美兩地對涉案專利及其美國同族專利發起無效申請,均以失敗告終。複審委最新的審查決定尚未發布,不過結果或許沒有太多懸念。
在被中美兩地專利審查及復審機關多次駁回無效請求之後,英特爾在與微電子所的專利訴訟中已沒有多少騰挪餘地,一再對同一專利提出無效申請亦不乏刻意拖延之嫌。訴訟雖然尚未有結果,不過英特爾已先行向被“連累”的“友軍”做了賠償承諾。而一旦敗訴,英特爾要面對的可能不止是天價專利侵權賠償,更是酷睿系列處理器——這個幾乎承載了英特爾最榮光歲月的產品系列——被禁售的可能性,或者被迫和解而必須付出的其他代價。
英特爾VS微電子所
事情肇始於2018年2月呈送於北京高院的一紙發明專利侵權訴訟。訴訟原告為微電子所,被告為英特爾、戴爾(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戴爾”)和北京京東世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京東”)。微電子所訴稱,英特爾酷睿(Core)系列處理器侵犯了其名為“半導體器件結構及其製作方法、及半導體鰭製作方法”的FinFET專利,要求英特爾停止侵權,賠償至少2億元人民幣,並承擔訴訟費用,同時申請法院下達禁令。
2018年4月24日,北京高院開庭審理了一次,審判日期尚未確定。在此期間,英特爾為應對訴訟做了大量工作。2018年3月,英特爾首次向複審委對FinFET專利提出無效申請,當年9月,複審委組織口審。次年1月31日,複審委發布審查決定書,維持FinFET發明專利權有效。隨即,英特爾第二次向複審委提交FinFET專利無效申請。此次無效審查仍在進行中,已經過口審,審查決定尚未發布。
與此同時,2018年9月和2019年3月,英特爾先後兩次向美國專利商標局(下稱“USPTO”)提交申請,申請FinFET專利的美國同族專利9070719(下稱“719專利”)無效。USPTO分別於2019年3月和9月駁回英特爾申請。英特爾對此結果並不接受,分別於2019年4月和11月,向USPTO及其POP提交複審請求和請願書,質疑USPTO的審查決定。2020年1月,USPTO駁回英特爾對2019年4月提出的複審請求。6月,美國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下稱“PTAB”)駁回英特爾重審請求。
至此,從中國到美國,除了行政訴訟手段,英特爾幾乎用盡了所有可能將專利侵權訴訟消弭於無形的手段,結果不容樂觀。以不同理由,在不同區域對同一專利提起無效申請,固然起到緩兵之計的效果,但接下來英特爾所能選擇的應訴手段已經極為有限了。
繞不開的FinFET工藝
在多次復審中,FinFET專利已經證明了其非比尋常的專利穩定性。試圖通過申請專利無效避免侵權訴訟已經幾乎被證偽,而在與微電子所的侵權訴訟中,英特爾同樣沒有足夠勝算。
涉案的FinFET專利是一項與FinFET工藝相關的發明專利,而微電子所在FinFET領域專利實力非常雄厚。國外專利諮詢公司LexInnova在2015年進行的FinFET領域專利調查研究顯示,中科院微電子所專利申請數量在該領域排名第11位,專利申請質量被評估為全球第一。
自2011年22nm工藝節點的第三代酷睿處理器開始採用FinFET工藝,FinFET幾乎是全球主流晶圓廠的不二之選。英特爾第三代之後的酷睿系列處理器自然概莫能外。微電子所在專利侵權訴訟中,也提及了酷睿系列處理器。酷睿系列處理器是奠定了英特爾雄霸之路的產品,時至今日,Core i7、Core i5、Core i3等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幾乎是英特爾的產品名片。此次訴訟波及的酷睿系列產品範圍,尚未可知。不過,就FinFET專利的權利保護範圍來看,可能所涉頗廣。
深圳嘉德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專利主管董琳告訴集微網記者:“ 從方法角度來看,只要是先在柵極線外側形成了側牆之後,再切斷(電學隔離)柵極線的FinFET設計,都會落入微電子所FinFET專利保護範圍;從結構角度來看,微電子所FinFET專利保護範圍包括在同一直線延伸的柵電極兩側具有側牆且側牆未將柵電極的隔離端麵包圍的FinFET設計。”
微電子所在訴訟中請求了禁令和不低於2億元的賠償。訴訟請求賠償額與2018年宣判的另一起FinFET技術侵權案——韓國科學技術院訴三星侵權案——4億美元賠償額相比並不高,不過在中國地區的禁令對英特爾來說更為致命。當然,不排除英特爾與微電子所尋求和解的可能性,但可想而知和解同樣需要代價。
除了“正主”英特爾之外,此次訴訟還涉及英特爾兩家客戶戴爾和京東。兩家公司已先後向英特爾提出賠償,英特爾也在2018年4月和10月分別向戴爾和京東承諾了賠償。
“戰爭”延續
事實上,上述專利訴訟或許只是開始。
除了尚未宣判的FinFET專利訴訟外,2019年10月,微電子所還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兩起訴訟,指控基於英特爾酷睿i3微處理器製造和銷售的產品侵犯了其申請號為201010269260.0(下稱“MOSFET專利”)的專利權。其中第一起訴訟被告為聯想(北京)有限公司(下稱“聯想”)和北京佳運匯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佳運匯通”)。另一起被告為英特爾公司、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英特爾中國北京分公司、北京神州數碼有限公司(下稱“神州數碼”)和京東。這兩項訴訟都要求禁令加訴訟費用,並保留要求不明數額賠償的權利。
2020年7月,英特爾就MOSFET專利向中國專利複審委提交了兩份無效宣告請求,目前訴訟暫未有進展。不過,2019年12月,聯想已向英特爾提出賠償,後者於今年3月向聯想做出賠償承諾。
據董琳介紹,涉案的MOSFET專利主要涉及半導體平面場效應晶體管,即MOSFET。不同於FinFET溝道的三維設計,MOSFET是一種二維設計,尺寸較大,多用於32nm以前的技術節點。
近年來,中科院微電子所致力於推動專利轉化,為此還設立了專利轉化機構——中科知識產權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此次,與英特爾的訴訟,可能既是對自有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是推動專利轉化的舉措。而憑藉IDM模式和其強大的市場控制力,幾乎無往不利的英特爾,這一次可能真的遇上了“硬茬子”。
公開信息顯示,微電子所專利數量和質量都非常可觀。截至目前,微電子所圍繞集成電路、高可靠器件與電路、物聯網等領域已經提交中國專利申請5000餘件,國外專利申請500餘件,轉讓專利158件,達成專利許可1505件。同時,微電子所也不缺乏與國際性大企業進行“專利戰”的經驗。2017年5月,中科院就曾在深圳和廣州對美國LED製造商CREE及其國內子公司發起專利侵權訴訟。(校對/艾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