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三代“三巨頭”的浮沉與迭代
據福布斯實時富豪排行榜顯示,截至2020年6月22日,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身家達454億美金(約合人民幣3210億),超越馬雲439億美元(3104億人民幣)成為中國第二大富豪,馬化騰以515億美元(3641億人民幣)位居排行榜第19位。
儘管京東港股上市順利募資百億元,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持股15%身家水漲船高,但福布斯實時富豪榜數據顯示,劉強東財富排名在全球第132名,身家為127億美元,不及黃崢三分之一。
北京時間2020年6月23日,中國互聯網行業迎來歷史性的一幕。騰訊總市值突破到47520億港幣,超越阿里巴巴的4.65萬億港元!
4.7萬億,一個驚天動地的數字,創造歷史。
按照最新市值計算,一個騰訊的市值等於2.4個工行,2.4個貴州茅台,5.8個中國石油,9.4個中國石化,14.3個百度。
前世今生:第一代中國互聯網三巨頭
中國互聯網元年是1997年,截止現在2020年,總計發展23年,中國互聯網三巨頭這種稱呼迭代了三次。
最早是傳統互聯網時代誕生的三大巨頭:搜狐張朝陽,新浪王志東和網易丁磊。其中,搜狐是當時隱隱的領頭羊。1999年,當年35歲的馬雲在北京創業不順時,他跑去搜狐,接受張朝陽的面試。1999年,是張朝陽的時代,人稱“中國互聯網教父”。
結果,毫無懸念,馬雲落選了。那時候的張朝陽,肯定想不到10年之後,他已經無法企及馬雲之項背了。事實上,張朝陽不僅拒絕了馬雲,還拒絕了騰訊的馬化騰。
騰訊早期一直處於有用戶,無法變現的尷尬地步,馬化騰一度希望把騰訊賣掉,但是價格沒談攏,所以只能繼續自己做騰訊。
當時,還有一個叫古永鏘的海歸也去了搜狐面試,他面試成功,1999年3月入職搜狐擔任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
2005年,古永鏘離開搜狐。
2006年,創立創立優酷視頻,2012年3月12日併購土豆網,成為優酷土豆公司。
2015年,優酷土豆賣身給馬雲的阿里,價格是45億美金。
搜狐和新浪都在北京,網易偏踞南方廣州。
搜狐是三家之中最早出現頹勢的企業,不過張朝陽努力自救,最終在他手裡孵化出搜狗。直到今年的6月7日,張朝陽才透露說,搜狐現在已經脫離危險境地,搶救過來,開始復甦了。
由此可知,搜狐這些年都經歷了什麼。
2017年8月,搜狗上市,騰訊持股38.2%,位居第一大股東。截止2020年5月,搜狗市值12.67億美元。搜狗是搜狐這些年最拿得出手的成功案例,但是相對於新浪和網易來說,依然差距顯著。
很多年後,張朝陽在訪談中承認,過早的成功,令自己極度膨脹。但凡膨脹,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毛主席講過的話,很多都是很有道理的。
我有一個很深刻的創業感受就是:看一個部門好不好,看部門負責人;看一個企業好不好,看企業老闆。
新浪中期發生內部股東矛盾,王志東出局,曹國偉繼任。在曹國偉任內,新浪孵化出新浪微博(新浪微博後改名叫微博),微博在2014年4月17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新浪持有微博45.2%的股權,微博最新市值為112.8億美元。
新浪還有一個很成功的動作極少被人注意到,就是在2020年4月21日,天下秀公司借殼ST慧球成功在A股上市,如今市值約為300億人民幣,新浪是第一大股東。
換句話來說,新浪家族旗下總計擁有3家上市公司,其中2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1家在中國A股上市。一般企業經過股東內耗之後,都會出現大規模下滑,極少例外,新浪無疑在曹國偉手裡成了例外。
網易是第一代三巨頭中唯一牢牢抓住遊戲這個強大現金奶牛業務的企業,導致它的戰略性競爭優勢始終屹立不倒,不管外界風雨變幻,依然穩坐釣魚台,這一點和第二代三巨頭之一的騰訊完全一致!
這種策略非常符合李嘉誠的商業策略:即使在全線業務虧損的情況下,依然要有一個核心業務能源源不斷賺錢。在民營企業之中,老闆的文化往往就是這家企業的文化,生死成敗全系老闆一身。
張朝陽如此,網易的丁磊亦如此。
丁磊的個性比較“佛系”,有濃重的情懷氣息,所以網易也是一家很佛系的企業,從不追風口,只在自己的地盤精耕細作,追求產品極致細節,不燥不急,慢工出細活。網易這些年打造了很多業界頗為稱道的產品,如有道云筆記、網易云音樂、網易嚴選,考拉海外購等,款款極致。
其中,2019年9月,網易考拉以20億美金的價格賣身給阿里。
2019年10月25日,網易孵化的有道獨立分拆,在紐交所上市,截止目前,市值33.53億美金。
有道是網易旗下唯一孵化上市的企業。
網易是首家大張旗鼓進軍養豬領域的互聯網企業,丁磊參加烏鎮論壇多次以自家豬肉組局宴客。
第一代的三巨頭全部都是門戶網站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最早源自美國雅虎。把美國的成功案例搬到中國複製一遍,是早期中國互聯網世界的縮影。
第一代三巨頭給整個中國互聯網奠定了一個非常奇特的基礎規則就是:外來的都乾不過本土的。
曾幾何時,門戶網站的鼻祖雅虎和世界級互聯網之王微軟旗下的MSN中國都曾在門戶領域呼嘯捭闔,不過都先後折戟,第一代三巨頭始終不動如山。目前,搜狐市值3.6億美元;新浪市值23.58億美元;網易市值570.67億美元。
23載浮沉,高下立見。
這裡需要特別指出,新浪官方一直覺得自己的市值被低估了,其實是很有道理的,看手裡的兩家公司,微信美股上市,市值112.8億美元;秀天下在300億人民幣左右,新浪都是第一大股東,但是現在新浪的實際市值才23.58億美元,確實非常不對路。
成王敗寇:第二代中國互聯網三巨頭
中國互聯網世界第二代三巨頭分別是馬雲的阿里巴巴,馬化騰的騰訊和李彥宏的百度。
阿里憑藉電子商務崛起,一路高歌,最終成就數千億級別的巨頭身份,在這裡,我們需要重點強調的就是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並非參照國外的某個成功案例,而是自己獨創的商業模式。同時代的騰訊參照的是以色列的ICQ,百度參照的是美國google。
騰訊通過牢牢掌控網絡社交這個戰略性渠道入口(QQ和微信),從而牢牢抓住了遊戲這個強大的現金奶牛,堅守多年,中國第一大遊戲公司的寶座始終無可撼動。
2010年9月27日,360發布了其新開發的“隱私保護器”,專門蒐集QQ軟件是否侵犯用戶隱私。2010年11月3日,騰訊宣佈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強迫用戶“二選一”。雙方互訴三場,最終以騰訊獲勝,工信部出面平息事件。
這就是轟動中國互聯網的3Q大戰。
3Q大戰是一場偉大的戰鬥。它不僅僅給騰訊帶來重要的戰略價值,還給整個中國互聯網帶來全新的戰略意義。它充分打醒了騰訊這頭雄獅,使其毅然拿起“投資”這把戰略利刃,鋒芒畢露,氣勢駭人,自此以後,中國創投圈無人可以輕易忽視“騰訊的意志”。
2011年1月,騰訊成立50億元產業共贏基金,號稱要為“互聯網及相關行業的優秀創新企業提供資本支持”從市值數據計算,騰訊真正做到了總裁劉熾平提出的“用投資再創造一個騰訊”的戰略目標。
騰訊的投資,迅速使其從“全民公敵”變身,成為江湖膜拜與巴結的真正意義的大哥級企業,騰訊的“資本+流量”模式,令人望而生畏。
沒有3Q大戰,沒有360的周鴻禕,就不會有後面騰訊的覺醒。因此,我堅持認為周教主極可能是僅次於馬化騰,對騰訊最有貢獻的人物。同時,他對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也產生了極大的間接性戰略影響。
週教主另外一個特殊貢獻是拒絕了王興。當時,週教主去紅杉基金辦公室開會,無意中遇到了當時還在鼓搗人人網的王興,王興奔赴紅杉尋求融資。兩人一個照面,王興沒有給周鴻禕留下好印象,建議紅杉拒絕,紅杉採納。
人人網融資不成,資金鍊吃緊,無奈轉售千豫集團陳一舟。王興又跑去折騰了飯否等兩個項目,均以失敗告終。然後,才有了王興在2010年3月創立美團,迎來九敗一勝1600億美金市值的高光時刻。
事實上,阿里巴巴的對外投資要更早一些,在2008年即成立了投資部門。直到2011年,阿里投資部才引進第一個具備專業投資經驗的投資人,開啟其同樣驚人的投資併購之路。
騰訊和阿里龐大而強勢的現金流,同時也令整個中國風險投資行業側目。一般風險投資公司還需要解決募資這個大難題,風投的錢其實是別人的。
騰訊和阿里不需要,他們動用的更多是自己的現金流,而且他們更嚇人的是不管前期投資的成敗如何,他們每年依然可以持續賺取到強大的現金流,源源不斷。風險投資公司如果投資的項目失敗率過高,再想募資,難度非常大,騰訊和阿里都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此外,他們還握有令人垂涎的流量入口,投資公司沒有。
風險投資行業開始流傳詰問創業者“如果騰訊或者阿里也進入這個行業,你怎麼辦?”。這個問題的背後是深深的恐懼和不安,因為無論資金實力,還是行業資源,一般的風險投資機構都很難與騰訊,阿里這種巨頭抗衡。
相比之下,百度參照美國Google模式在早期也是高歌猛進,李彥宏創新性提出“付費排名”的模式雖然引人詬病,但也確實賺的盤滿缽滿。
在很長一段時間,Google在中國都與百度競爭撕殺,基於特定原因,Google在2010年1月退出中國市場。自此,百度在互聯網搜索領域一家獨大至今。
雖然百度至今牢牢掌控搜索領域,但是相對騰訊和阿里而言,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截止2020年6月22日,從市值來看,百度421億美元,騰訊4.53萬億港元(折合5826億美元),阿里在港股和美股兩地均有上市,美股最新市值是5905.48億美元。
第二代早期同為三巨頭之一,現在百度市值連騰訊和阿里的零頭都算不上,雙方差距約為14倍!
百度,明顯跌出第二代三巨頭之列。
騰訊入股京東,很長一段時間,京東都是阿里電商業務唯一競爭對手。目前,京東在美股市值913億美金,騰訊是第一大股東。換句話說,京東超越百度,也已經很久很久了。
明顯,在投資和孵化這兩個事情上,馬雲和馬化騰幹的不是零售,搞的是批發。他們充分認識到資金和流量的價值,也深刻洞察到合作遠胜對抗。
作為一家互聯網巨頭企業,百度的投資業務居然成立於2016年3月18日,相較阿里投資部在2008年,騰訊在2011年的共贏基金,百度晚了不是一星半點。
慢,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戰略性錯誤,百度投資更大的問題在於成功案例少得可憐,重案失敗率奇高。
百度寄予厚望的“有啊”在2008年10月28日正式上線的,曾豪言3年內打敗淘寶。3年後,即2011年,百度有啊宣布關閉,折戟告終。
同樣,被寄予厚望的百度外賣也以失敗告終。2017年8月被餓了麼以42億人民幣(約6.3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百度外賣成為餓了麼的全資子公司。2018年4月2日,餓了麼又以95億美元的價格賣身阿里。
2014年,百度以19億美金(折合約為119億人民幣)的天價收購91 手機助手,震驚創投界。4年後,91手機助手如雞肋,棄之。此案子也被稱為“百度投資收購最大的失敗案例”。
2015年6月30日,百度糯米正式發布“會員+”O2O生態戰略,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宣布將在3年內對糯米業務追加投資200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從投資成功率的角度看,騰訊失敗的案例是最多的(它的投資數量也多,基數大),但是百度是損失最慘重的,阿里反而算最好的。
無論是內部孵化還是外部投資,再次證明百度的內部管理機制和人才建設一定存在致命性問題。
百度特別佔優的就是至今牢牢掌控搜索領域,每年依然賺取豐厚利潤。
原本360周鴻禕最有可能成為百度搜索的挑戰者,但是那時候恰好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始崛起,雷軍帶領的小米春風得意馬蹄疾,導致360扔下搜索,跑去折騰手機,再次錯失可能問鼎搜索一哥的機會!
如今,最有可能成為百度搜索的挑戰者,應該是張一鳴的字節跳動。如果百度搜索的壁壘一旦被攻破,則百度必將出現斷崖式下滑,因為對手的策略一定就是高維打低維,也只有非線性競爭,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事實上,馬雲和李彥宏一樣,都對移動互聯網判斷失誤,並沒有清醒認識到移動互聯網到底會帶來怎麼樣的不同和變化。
所幸,馬雲意識到錯誤之後,憑藉資本的力量,迅速填平了這個時間的鴻溝,而且基於原有主營業務很好的延伸和適應性,阿里原有大部分業務轉型移動互聯網,也比較順利,所以移動互聯網給阿里繫帶來的負面,不大。
騰訊最早憑藉微信,拿到了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張船票,手執QQ和微信兩大殺器技壓群雄,繼續安坐釣魚台。
其實,最早充分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的人是雷軍,這個也是為什麼小米能一路高歌猛進的核心原因。
嚴格意義來說,小米是中國最早吃到移動互聯網紅利,從而變成超大型企業的經典案例。但是,事實也再次證明,在中國互聯網,乾硬件的始終還是乾不過搞軟件的。
小米最早上桌,但卻沒有吃到移動互聯網最大的那一塊蛋糕,真正吃到最大一塊蛋糕的是字節跳動,其次是拼多多。
2014年,李彥宏公開承認,百度邁入互聯網很早,但是對於移動互聯網的預判是失誤的,甚至早期曾經一度否決掉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價值。
所以,百度理所當然地錯過了一大批優質的移動互聯網企業,此為憾事。
事實上,第二代的中國互聯網三巨頭無論是在資本,還是戰略佈局,還是市值(數十倍至數百倍差距)等已然全方位,大規模超越了第一代的三巨頭。
第二代中國互聯網三巨頭同時也開啟了內外兩種的力量,對內孵化,對外投資或併購,這無疑大大促進了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生機與發展,百花齊放,萬家爭鳴。互聯網的發展與滲透,對傳統行業也產生不同的推力,使得整個中國商業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這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巨頭極大的不同。某種程度來說,阿里其實是騰訊自己培養出來的競爭巨頭企業。
2003年,馬雲初創淘寶,曾經找到馬化騰合作,希望他投資淘寶,佔股15%,但是馬化騰當時尚未經歷7年後的3Q大戰,投資思維尚未覺醒,他既不看好淘寶的商業模式,也認為佔股15%太低了。
因此,拒絕。
後來,馬化騰坦言:“當初沒有投資淘寶,我都後悔死了!”
如果,3Q之戰不是發生在2010年,而是2003年,則馬化騰可能會投資淘寶。如果,騰訊是阿里重要的股東,這無疑是一件既令人瞠目結舌、又氣血翻滾的事情,世界亦大不相同。
阿里雖然早期的B2B業績不錯,但是C2C電商業務真正起飛,就是源自淘寶。淘寶以免費模式打敗美國的eBay,迫使eBay退出中國市場,確立淘寶在中國電商領域的一家獨大,從而真正奠定了阿里在電商領域的霸主地位。
基於電商的實際需求和流量優勢,阿里延伸出支付寶、天貓等其他業務,逐步形成自己龐大而獨特的電商產業體系,成為5000億美金的巨無霸企業。
事實上,不僅僅張朝陽,馬化騰拒絕過馬雲,當時強大的雷軍也拒絕過當時弱小的馬雲。
雷軍的理由是馬雲把事情說得太大,自己不敢信。
更神奇的是中國商業教父,聯想創始人柳傳志,把騰訊、阿里和百度全部都拒絕了一次。
能拒絕BAT的,迄今為止,唯獨柳傳志大佬一人。實質,聯想是拒絕了整個時代。
全球擴張:第三代新三巨頭的時代已來臨
黃錚的拼多多、王興的美團、張一鳴的字節跳動,我稱為“中國互聯網新三巨頭”,他們的時代已然來臨。
有一個非常特別在於拼多多和字節跳動兩家企業都是基於移動互聯網誕生的企業。美團的業務性質與阿里的支付寶、淘寶、天貓等主營業務高度類似,可以很順暢延伸到移動互聯網領域。團購的本質就是電商,與阿里的核心業務電子商務就是一碼事。
所以,京東和阿里有矛盾,美團和阿里有衝突,都是必然的。
目前,拼多多目前市值968.28億美元;美團1萬億港元(折合約為1600億美金);張一鳴的字節跳動雖然尚未上市,但是目前最新市場估值已經高達1000億美金(2018年8月,估值是750億美金)。
拼多多做了5年,時間最短;美團10年;字節尚未上市,估值1000億美金,8年。第一代和第二代三巨頭的時間就不必說了。從時間維度倒推估值,字節的增速可謂火箭速度了,它可能是連續三代,九大巨頭中單個增速最快的企業,這是它第一個獨特之處。
如果字節跳動上市,極可能超越拼多多市值,與美團不差上下,甚至可能超越美團,因為字節是目前三家公司之中,唯一實現規模盈利的公司,這是它的商業模式天然優勢,而拼多多和美團尚處於戰略性虧損階段。
三家公司的價值,其實已經遠遠拋離百度,取而代之。同時,它們也超越了原來排在第三位的京東。
新三巨頭中唯獨拼多多的電商業務與京東構成主要競爭關係,從市值看,目前拼多多險勝京東37億美金。
但是,京東已經發展了22年,拼多多崛起才5年時間。不過,京東手裡還有一張京東物流的王牌,尚未上市,江湖估值約為109億美金。如果京東加上這張牌,則能輕鬆擊敗拼多多。
至於是否可以從市值角度超越騰訊和阿里,我認為這個可能性不高,因為目前的阿里和騰訊其實已經不能單獨看作是一個單一性企業,它們已經成長為一個基礎生態體系,而這種體系是需要千億計的資本力量和時間砥礪出來的,非短期可以做到。
尤其是騰訊手裡還有微眾銀行,阿里手裡還握有螞蟻科技,這都是千億級別的強橫底牌。剔除百度,阿里和騰訊再加上這三家後起之秀的三巨頭,就是中國最為強大和引人矚目的5家互聯網企業,總計市值超過15000億美金。
美團成立於2010年3月4日,至今總計發展了10年,歷千團大戰,最終坐上團購行業第一把交椅的位置。2015年10月8日,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不久,原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離開,王興掌控大局。
2018年美團點評上市時,王興表示,在中國,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在美團上花過錢。美團憑藉對線下商家的牢牢掌控,成功把業務從單一的團購向到店餐飲、電影票、旅遊、酒店預訂、外賣五大業務線延伸揮軍。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團購行業以地推先行,地推團隊的管理難度是非常大的。目前,互聯網行業能數得出來的地推軍團一隻手都能數得完,只有阿里、美團、餓了麼3家。這是美團顯著區別於其他巨頭的獨特之處,我總結為“無線下,不美團”!
其中,美團在2012年2月從電影票業務內部孵化出貓眼電影。2016年4月,美團獨立分拆貓眼。5月27日,光線傳媒公告通過換股、現金等方式獲得了貓眼合計57.4%的股權,貓眼賣身光線,但是美團依然持有貓眼32.6%的股權,同時還獲得了光線傳媒6%的股權。
這次交易中,貓眼整體估值約83億元人民幣。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美團線下優勢顯著,加上高維打低維的競爭優勢,它是最有可能切入打車領域,直面滴滴打車的真正意義的競爭對手。
2017年2月14日,美團在南京試點美團打車,引發滴滴強烈反應。目前,美團打車在多個大城市運營,但是商業模式與滴滴差異很大,是引入外部合作夥伴的模式在運作,非自營。
以競爭角度看,美團切入打車,比較容易;滴滴如果想切入美團的團購地盤,難度非常大。目前,美團切入線下充電寶領域,使用的就是這種打法,一模一樣。
拼多多創立於2015年9月,至今總計5年時間,2018年7月26日,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市值起步就是240億美元。拼多多是中國三代互聯網巨頭中,崛起速度最快的公司,不得不說它確實站在移動互聯網紅利的最頂端。
拼多多完全不同於阿里和京東的C2C電商模式,實行的是C2M拼團購物的第三方社交電商模式,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拼團,倡導以更低的價格,拼團購買優質商品,從而形成快速的病毒式裂變狀態,迅速累積用戶和擴張知名度。
拼多多最早依托騰訊的微信生態體系,所以騰訊是拼多多第二大股東,持有16.5%股權。此外,根據美團上市的招股書披露,騰訊持有美團20.14%股份,是第一大股東。另外,程維創立的滴滴打車目前估值在2018年約為500億美金,騰訊持股約為11%,是第一大股東。
原中國電商第三強是偏踞廣州的唯品會,目前市值141.95億美元,自拼多多崛起,唯品會跌落成為中國電商第四強,騰訊是其第二大股東,京東是第三大股東。
即,騰訊同時成為新三巨頭之中兩家的重要股東,影響力不可謂不驚人!則騰訊手裡同時持有京東、拼多多、美團三大王牌,還掌控微眾銀行+微信支付業務。
騰訊、阿里、字節、拼多多、京東、滴滴打車,美團、百度。中國互聯網八大豪強,五家歸屬騰訊系。
事實上,在新三巨頭之中,拼多多實際面臨的競爭壓力是最大的,因為它要同時面對阿里和京東兩大強敵,短期來看,拼多多存在的變數最多,在電商這個核心領域,依然不能完全說拼多多已經百分百穩固。相反,美團和字節,在他們各自的核心領域,目前幾乎看不到真正意義的競爭對手。
可以說,他們已經在自己的核心地盤確立了核心競爭力和護城河。
當然,電商賽道足夠龐大,拼多多的護城河還不夠百分百牢固,不代表它會失敗,但是它到底能做得多大,還是如京東一般,多年位居老二(或者老三)的位置,難以突破,確實存在一定未知之數,這是由它的核心業務決定的。
選擇了電商賽道,意味著可以快速做強做大,但也意味著會同時遭到阿里和京東強力抗衡。
還需要特別注意,目前拼多多還是主力發展電商業務,希望在電商領域確定自己的核心地位,並沒有過多對外投資擴張其生態體系。
與此同時,新三巨頭的美團和字節跳動,都已經展開大規模的對外投資併購行動,與阿里和騰訊一般,構築其龐大的生態產業系統。
張一鳴創立的字節跳動堪稱比拼多多更為神奇和卓越的企業,創立於2012年3月,迄今發展了8年。
字節最早以“今日頭條”新聞端形式進入市場,通過海量信息採集、深度數據挖掘和用戶行為分析,為用戶智能推薦個性化信息,從而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新聞閱讀模式,它也是最早,最成功將人工智能應用於移動互聯網場景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字節旗下產品包括抖音短視頻、西瓜短視頻、火山小視頻、Faceu、懂車帝、悟空問答等,涵蓋視頻、資訊、社交、教育等領域。字節與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三巨頭都非常不同,它雖然成立不過才8年,但佈局海外卻已5年。
在字節成立8週年的內部信的第二點中,張一鳴宣佈出任字節全球CEO,明確提到將會花費更多時間在歐美和其他國外市場上。事實上,騰訊和阿里佈局海外市場是在國內市場做到一定程度的基礎,才進行的。
字節跳動的打法是從印度和印尼這樣的新興市場起步,逐步推進到歐美髮達市場。2015年8月,字節跳動推出海外版今日頭條TopBuzz,踏出海外拓展的第一步。2016年10月投資印度最大的新聞聚合平台Dailyhunt;2016年12月,控股印尼新聞推薦閱讀平台BABE。
同時,基於短視頻在國內的巨大成功,字節開始把這種模式向歐美復制,快速開展連串投資和併購行動。
海外版西瓜視頻TopBuzz Video也在2016年9月上線。2017年2月字節跳動收購了美國短視頻應用Flipagram,投資Vshow,5月上線了海外版抖音TikTok;今年5月抖音及其海外版TikTok以將近1.12億次下載量,位列全球移動應用(非遊戲)下載榜冠軍。
7月,海外版火山小視頻Vigo Video在海外上線;11月收購美國短視頻應用Musical.ly,並投資擁有短視頻Cheez的海外直播產品Live.me。
截止2019年7月,字節產品全球總DAU超過7億,總MAU超過15億。其中,抖音日活超過3.2億。
外媒報導,字節跳動2019年營收為1200億人民幣。2020年,字節的營收目標定位2000億人民幣,即騰訊的一半。2019年,騰訊營收為3773億元。
日前,字節遊戲負責人在微頭條公開表示:“我們很看好遊戲這個方向,會有耐心地持續投入。遊戲是內容行業,只要有耐心,內容行業是很難被壟斷的。”前半句表明態度,後半句無異是說給騰訊和網易聽的。
因為,遊戲是騰訊和網易的核心利潤源,字節此舉無異於直接向騰訊和網易宣戰。
更為奇特在於,2020年6月上旬(即本月上旬),字節跳動正式成立了以“電商”明確命名的一級業務部門,以統籌公司旗下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多個內容平台的電商業務運營。
看起來,字節是計劃走內容電商這條路,有別於阿里、拼多多和京東的商業模式。但,電商畢竟是阿里的主業,兼有拼多多和京東虎踞龍盤,很可能會引起阿里的敵視態度。
無論成敗,這都是令人瞠目結舌的舉動。
在中國互聯網行業,360的周鴻禕是唯一單挑過第二代三巨頭(阿里、騰訊和百度),帶給他們極大的麻煩,但又全身而退,如今依然活得有聲有色的人物。
由於百度已經跌落巨頭之列,所以如果字節能同時挑戰阿里和騰訊,張一鳴就是繼周鴻禕之後的第二個歷史性戰鬥級人物。
據最新消息透露,字節跳動疫情期間全球下載量暴漲,目前估值已飆升到1000億美元。
Sensor Tower數日前的數據顯示,字節跳動旗下抖音及TikTok於2020年4月在全球蘋果 App Store和谷歌Play Store獲取的金額已經超過7800萬美元,首次超越了YouTube的7600萬美元。
美國一家老牌PE機構的合夥人在專訪中透露,自己被字節跳動所震撼,“2018年6月之前,抖音、火山、西瓜幾個視頻平台一分錢都沒有銷售,後來商業化收費後一天進賬至少一個億”。
縱橫23載,探究中國三代“三巨頭”的迭代和崛起軌跡,最大的感受就是: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偉大企業,每個時代都有一些英雄落幕,每個時代也有一些新的英雄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