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交情“進擊與敗退”的孫正義從阿里“畢業”了
作為董事,孫正義從阿里巴巴“畢業”了。他在6月25日舉辦的軟銀集團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即日起將退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而在一個月前,軟銀集團宣布了馬雲將卸任軟銀集團董事的消息,6月25日也是他在任的最後一日。
這兩位相識21年的伙伴曾經彼此成就,又終於漸行漸遠。軟銀集團通過投資阿里巴巴獲得了超過1700倍的回報,孫正義也因此一戰成名,並一路高歌猛進,在他所構建的投資帝國中縱橫馳騁,直到陷入共享經濟的怪圈。阿里巴巴則一步一步發展壯大,從電商平台轉向數字經濟體,致力於構建未來的商業基礎設施,接力棒也交到了張勇手中——孫正義稱他是一位“十分值得信任的領導者” 。
這一天,馬雲離開孫正義,孫正義告別馬雲,但他們其實不必特意說再見,畢竟軟銀集團依然持有阿里巴巴25.8%的股份。孫正義在演講中表示,自己退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與馬雲卸任軟銀集團董事職務一樣,並不意味著兩人之間存在任何分歧,阿里巴巴仍是軟銀集團投資組合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孫馬的雙向選擇
中澤嘉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鷹這樣回憶當年馬雲與孫正義見面的細節:“馬雲在樓下等了兩小時,給他的時間是6分鐘,就是講你自己的商業模式,只有6分鐘的時間。”
當時的軟銀集團已經投資了雅虎等互聯網公司,前往中國市場尋找投資對象,而未來自稱“後悔創立阿里巴巴”的馬雲正在到處找錢。孫正義先後接觸了20家初創企業,其中一家就是阿里巴巴。吳鷹稱,和馬雲一樣去見孫正義的,還有北京鑫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曾強,彼時他也從事電子商務行業,而孫正義已經口頭答應為他投資2800萬美元。
但這個故事的結局是,孫正義的青睞沒有落到曾強身上。孫正義後來曾提到,馬雲留給他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問馬雲想做什麼,和其他所有人拿出商業計劃、解釋商業模式後要求資金的人不同,“馬雲是唯一一個沒向我要錢的”。孫正義稱,馬雲只是講了一下對未來的構想,談到為何要幫助中國的中小企業,以及怎樣去實現他們的夢想。
孫正義心中的馬雲是眼裡有光、洋溢著激情與能量的年輕人,以至於他毫不猶豫地拍板:“我要投資你們。”最終,軟銀集團向阿里巴巴注資2000萬美元,這筆錢幫助阿里巴巴撐過了互聯網泡沫期。而在馬雲看來,孫正義在投資方面可能是世界上最具膽量的人,他像金庸筆下的喬峰,大智若愚。他們由此結緣,兩艘戰艦在各自的海域向更遠的目標進發,而兩位船長的手,早已緊握在一起。“我們是一輩子的朋友。”馬雲在孫正義傳記《飛得更高》序言中寫道。
此後,孫正義再度對阿里巴巴追加投資,到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時,軟銀集團持有阿里巴巴近34%的股權,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阿里巴巴股票的發行價為68美元,當日漲幅達38.07%,報93.89美元,照此計算,阿里巴巴市值超2314億美元,軟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價值翻了約2900倍。時至今日,阿里巴巴仍然是孫正義最成功的一筆投資,這是孫正義與馬雲的雙向選擇。
軟銀集團的進擊與敗退
20年過去了,孫正義沒有找到下一個阿里巴巴,也沒有等來第二個馬雲。
2013年,軟銀斥220億美元收購美國移動運營商Sprint 70%股份,目標是通過合併改變美國移動通信行業的格局,但事實上,與T-Mobile的合併計劃道阻且長,直至今年才剛剛收尾。而這七年裡,Sprint的市值和市場份額都在縮水。據彭博社報導,軟銀集團正考慮出售其持有的價值200億美元的T-Mobile股份,以減少債務。
2016年,軟銀集團又以3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這是孫正義職業生涯中的一次賭博,他認為ARM將在物聯網浪潮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消息宣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軟銀集團股價暴跌10.3%,上次遭遇暴跌還是拿下Sprint 70%股份的時候。投資者認為孫正義過於激進,畢竟43%溢價過高,ARM能否與軟銀產生協同效應也仍是未知數。
但孫正義並沒有停下腳步,設立於2016年、規模達千億美元的願景基金為他的全球投資之旅拉開了序幕。AI、芯片、自動駕駛、電商……其涉獵領域廣泛,就在這個過程中,孫正義發現了一片名為“共享經濟”的桃花源。
Uber、滴滴出行、Grab、WeWork、OYO……孫正義在共享經濟上持續下注,但也遭遇接連打擊。Uber上市即破發,裁員與虧損如影隨形;WeWork一路狂飆,但IPO山路十八彎;OYO模式受到質疑,全球多地大撤退……而疫情之下,共享經濟更是雪上加霜。影響顯而易見,軟銀集團財報顯示,截至3月31日,其2019財年經營虧損達1.4萬億日元(約合130億美元),創下成立以來的最大虧損。軟銀集團解釋,虧損源於其通過願景基金押注的多家科技公司價值暴跌。孫正義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也承認,隨著財務支出收緊,以及疫情對經濟的撼動,願景基金投資的88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將會破產。他同時透露,今後的投資節奏將會放緩。
和已經宣布退休、投身教育事業的馬雲相比,孫正義依然在為他的事業奔走,“瘋狂”一如既往。不同的是,如今他不再過於關注GMV、營收和用戶數量等指標,而是強調公司應該在“實現盈利、現金流充足且可持續”的情況下上市,更在意現金流的表現。
結語:
野心仍在,孫正義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說了再見,卻從未停止過對發掘下一個阿里巴巴的渴望。他當初“慧眼識珠”的阿里巴巴則回應稱:“感謝孫正義先生20年來對阿里巴巴的信心和信任,也為軟銀的長期支持感到高興。”
兩位船長走向了不同的航線,孫正義還會迎來下一個“長期支持”且會為他帶來巨大回報的投資對象嗎?那就再多賭幾次,畢竟他已經為軟銀集團制定了長達300年的願景規劃,更何況,他一刻也沒有離開過這片波濤洶湧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