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電腦鬧分手會給英特爾多大打擊?
又到了蘋果年度開發者大會WWDC。雖然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今年的WWDC首次轉為線上進行,但這並不影響即將發布產品的精彩程度。蘋果會常規更新iOS、MacOS、iPadOS、WatchOS和tvOS五大軟件平台,還有可能發布一些硬件產品。
除了常規的軟硬件新品發布,今年WWDC另外一個關注焦點或許就是蘋果電腦更換處理器。沒有意外的話,蘋果會正式宣布Mac電腦轉用自家基於5納米製程的A系列新芯片,從x86架構逐步轉向Arm架構。懸念只是蘋果打算怎樣分步驟實現整條Mac產品線的過渡。
蘋果英特爾緣分已盡
這個消息並不令人意外。矽谷已經至少傳言了三四年時間,早在2018年蘋果就已經測試了基於A系列的Mac芯片,顯然英特爾早就對此心知肚明。按照蘋果自造心臟、軟硬件一體的戰略,Mac產品線的“換心”本就只是時間問題。手機、平板、音箱、電視盒子此前都用了自家芯片,電腦只是最後一個拼圖。而且,蘋果現在在MacBook上已經用了部分自家芯片,包括Touch ID所用的T系列安全芯片。
這也不是蘋果第一次更換電腦處理器。蘋果創建於1976年愚人節,最初十多年的電腦微處理器用的是MOS和摩托羅拉架構;1991年蘋果和IBM及摩托羅拉組成AIM聯盟,隨後轉向PowerPC架構;2005年宣布轉用英特爾x86架構處理器,一直沿用至今。
15年時間過去了,有點點感慨。英特爾前CEO歐德寧(Paul Otellini) 2005年上任之後的第一大工程就是說服喬布斯,把蘋果拉進了x86陣營。在喬布斯宣布換芯的WWDC 05主題演講上,歐德寧甚至穿著當年標誌性的兔子服(Bunny Suit)上台。
當時蘋果更換處理器,主要是因為喬布斯對IBM的PowerPC研發進展感到不滿,認為拖累了蘋果電腦的競爭力。但當時很多蘋果粉絲對更換處理器抱有抵觸心理,因為與眾不同是蘋果電腦的一大賣點;而此前蘋果更是公開嘲諷英特爾處理器的Windows PC。
雖然蘋果電腦當時銷量很小,2005年總銷量只有453萬部,但此舉給英特爾帶來的品牌價值,卻遠高於實際的芯片銷售額增長,更為重要的是,拉攏了蘋果就意味著給PowerPC陣營帶來了致命一擊。喬布斯和歐德寧,這兩位矽谷的傳奇人物都已經駕鶴西去。喬布斯在2011年去世,享年56歲;而歐德寧在2017年去世,享年66歲。英特爾甚至在悼念歐德寧的時候都提到了他將蘋果帶入了x86陣營。
現在蘋果和英特爾的緣分快走到了盡頭。這也是蘋果兩年內第二次和英特爾分手。由於英特爾的5G基帶持續難產,去年蘋果無奈和訴訟戰對手高通達成和解,繼續採購高通的移動基帶芯片。失去主要客戶的英特爾被迫放棄移動基帶業務,作價10億美元打包出售給了蘋果。兩年時間,蘋果和英特爾連續在兩塊市場結束合作,顯然都是英特爾的損失。
營收損失幾十億美元
過去幾年英特爾在PC處理器領域確實進展不順,遭遇了摩爾定律牆,在10納米這一階段也陷入了停滯,只能眼看著競爭對手憑藉7納米工藝超越自己。此外,除了老對手AMD,高通的ARM芯片也在逐步進入筆記本處理器的市場。雖然蘋果更換自家處理器是大戰略需要,但英特爾處理器的研發遲緩也的確拖累了蘋果電腦,就像是15年前的IBM一樣。
那麼蘋果Mac系列這次拋棄英特爾,會給後者帶來怎樣的影響?毫無疑問,肯定會帶來大筆營收損失。PC處理器是英特爾最主要的營收業務。儘管近年來營收佔比持續下滑,但今年第一季度,PC業務依然為英特爾貢獻了接近半數的營收。
IDC的數據顯示,蘋果在去年全球PC市場的佔有率約為6.6%,銷量和份額都有所下滑。去年全球PC市場自2011年來首次出現增長,同比增長2.7%,好不容易擺脫了“後PC”時代的低迷,但之前逆勢增長的Mac似乎已經失去了增長的動力。
但好景不長,很快到來的新冠疫情又給消費電子行業帶來了明顯打擊。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銳減9.8%,蘋果又是其中降幅最大的廠商,第一季度出貨暴跌20.7%,市場份額不僅跌破了6%,還落到了全球第五位。實際上,自從2015年出貨量突破2000萬部之後,蘋果電腦過去幾年的出貨量一直在下滑。
美國券商Berstein粗略估算一下,如果蘋果電腦全線更換處理器,按照每片處理器170-215美元來計算,那麼給英特爾年度財報帶來的損失大概是20億美元-30億美元。這當然是一個巨大的營收損失,但考慮到英特爾年營收超過700億美元,損失2%-4%的營收似乎也並不是傷筋動骨。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不少基於Arm芯片的Windows筆記本,但還沒有真正打開市場。但隨著蘋果電腦轉用Arm架構,也會帶動大批開發者從x86架構轉向兼顧Arm架構生態,這會推動Arm架構芯片在PC領域迎來新的增長契機,從而給高通帶來意外的幫助。從長遠來看,英特爾在PC領域無疑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英特爾重心在轉型
不過,英特爾高層目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數字化新業務上。過去幾年時間,英特爾一直在進行戰略轉型,投入了數百億美元進行戰略收購,意在降低對PC業務的依賴,轉向以數據為中心的新業務領域。儘管前任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因為個人問題意外離職,但新CEO斯萬(Robert Swan)依舊在繼續推進英特爾的轉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英特爾的轉型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功。十多年前歐德寧時代的英特爾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一次英特爾卻走在了行業前面,先後拓展了雲計算、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新業務。這些新業務才是英特爾的將來。就像是Windows之於微軟一樣,PC業務對於英特爾來說很重要,但卻並不是目前高層的關注重心。
英特爾PC業務每年是350億美元左右營收的規模,這個市場增長空間非常有限,還面臨著AMD和高通的蠶食。與此同時,英特爾在利潤率更高的數據中心服務器芯片去年營收235億美元,市場份額高達93%。今年第一季度英特爾PC業務營收增長14%,但數據中心業務的營收卻同比增長43%。
相比已經飽和很難有明顯增長的PC市場,數據中心和新業務市場有著廣闊的增長空間,未來無疑會成為英特爾的新增長推動力,而PC業務的營收佔比還會繼續下滑。2012年英特爾PC業務營收佔比高達72%,但到了2020年這一比例已經降到了49%。
英特爾開闢的新市場卻是一個價值30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空間,目前還處在初期階段,急需在這些新市場領域盡快佔據先機。相比之下,蘋果“換心”帶來的幾十億美元損失根本不算什麼,甚至可以被新業務增長所輕鬆抵消。
雖然蘋果要和英特爾分手,會給後者帶來幾十億美元的營收損失,但蘋果多年前就已經確定了戰略。這是英特爾遲早都要面對的短痛,也是不可避免的結果。對英特爾來說,繼續大舉推進新數據業務轉型,打開更廣闊的藍海新市場,遠比在PC市場的紅海廝殺更有長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