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允許美企與華為合作5G 不過是為了爭奪話語權
美國商務部15日宣布修改出口禁令,允許美企不須獲得商務部許可證,就能在標準制定機構中與華為分享制定第五代行動通訊(5G)標準的訊息。此前媒體已經披露了該消息,因此正式修改禁令並不令人意外。美國政府為美國企業鬆綁,這意味著美國承認過去在5G方面的戰略誤判,現在調整策略重新加入對全球5G主導權的爭奪,還不能說明對華為的管制放鬆。
01
限制華為卻讓自己“邊緣化”
美國商務部稱,美國企業僅在合法的標準制定背景下,而非出於商業目的,向華為及其關聯公司披露“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EAR)中的技術。
對此,華為回應稱:標準的本質講究開放、公平、無歧視,需要全球廠商、科研機構及行業協會組織等的參與。包容和充分的協商能更好的推動技術標準的製定,也有利於全球經濟和產業的健康發展。華為的態度是一貫的,我們願意與包括美國廠商在內的技術同行就新技術的標准進行坦誠的討論和交流,為人類社會的科技進步作出貢獻。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表示,這是美國2019年將華為加入“Entity List”後必然會面臨的問題,按原來的規定,美國企業向華為出口技術需獲得許可證,美國企業在國際標準組織中,要與華為交流技術也需獲得許可證。有了新規這個“補丁”,華為還在“Entity List”,但美國企業在國際標準組織中,與華為一起研討標準,就不需要申請許可證了。
2019年5月,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後,一些國際標準組織暫時停止了華為的會員資格,不過後來又陸續恢復。3GPP是製定5G標準的國際標準組織。2019年12月舉行的3GPP第86次全會上,華為公司的Peter Schmitt成功當選CT4工作組主席,華為子公司Futurewei專家陳翔當選3GPP RAN4主席。
而美國企業由於受到禁令限制,不確定他們可以共享哪些技術或信息,在國際會議中只能避免與華為接觸,放棄參加一些會議,從而減少了標準制定參與,使得美國在標準制定中處於劣勢。
電信業專家馬繼華認為,美國開始想把華為“踢出”國際組織,但沒有奏效,華為在3GPP組織的活動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其他國際標準組織也重新“拉回”華為。此次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合作5G標準,意味著今後美國企業可以參加有華為的技術會議,這是美國實用主義的表現,是為了爭奪話語權,同時也說明美國對國際標準組織的影響力減弱了。
2020年1月,德國的專利統計公司IPlytics發布了一份5G標準專利聲明調查報告。根據該報告,截至2020年1月1日,全球5G標準專利申請數量為21571件,其中華為以3147件排名第一。
華為之後三星專利2795件,其次是中興2561件、LG電子2300件、諾基亞2149件和愛立信1494件,分列榜單第二、三、四、五、六位。
可以看到,排在前六名的都不是美國企業。馬繼華表示,美國曾干擾5G標準制定,另立一攤,但美國所要付出的時間和成本難以想像,現在美國認識到即使美國企業不參加3GPP,將來5G標準也是這樣,美國也得遵守。
美國此舉不過是重新進入話語權爭奪。2019年6月,5G國際標準R15版本凍結。賽迪研究院無線電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彭健表示,5G標準還在不斷地完善和演進中,未來還會有R16、R17、R18版本,以及5G與垂直行業的相關標準制定,如美國企業不被獲准與華為展開5G標準合作,受損失的將是美國企業。
02
美國在5G上的戰略誤判
5G也是美國的國家戰略。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近日發布《美國5G和未來無線創新的國家戰略》。報告認為,5G將在未來幾十年推動經濟增長,美國需要一個全面的戰略來確保5G網絡穩健部署和應用安全,還應促進未來幾年的無線創新,發揮美國在軟件等方面的優勢。
報告建議,美國在政府協調、國際合作、支持持續的無線技術研發、支持5G 需求側發展、改變5G設備安全方案、加快網絡部署等方面加大力度。
不過,馬繼華認為,美國在多個方面都誤判了5G整個形勢,以至於走到進退兩難的境地。
首先,美國誤判了5G發展方向。在頻譜分配上,美國5G民用頻譜用的是高頻的毫米波,軍用頻譜用的是sub-6,即中低頻段頻譜。這與世界其他所有國家是相反的。美國押寶在毫米波上,顯然會逐漸落後於市場,包括從終端到設備全產業面臨技術和產業危機。
美國誤判了歐洲5G。儘管美國政府不斷遊說歐洲國家不要使用華為5G,但歐洲運營商並不排斥華為設備。據德媒報導,德國電信近期表達了加強與華為合作以推進在德國國內的5G網絡建設的強烈意願。而德國其它幾家主要電信運營商,如沃達丰和西班牙電信德國公司亦正在使用華為技術和設備建設各自的5G網絡。
實際上,在4G時代,歐洲運營商和設備商與中國均走了LTE路線,歐洲沒有追隨美國的Wimax技術路線。Wimax由於覆蓋距離短,追隨者不多,沒有規模效應,最後於2010年退出了市場。在5G時代,歐洲也和中國一起推動全球統一標準。
美國也誤判了華為。從2019年5月份開始實施“實體清單”到現在,已一年有餘。美國的政策層層加碼,從不許購買華為設備、不許美國企業提供技術和產品給華為,到不允許台積電等代工企業為華為代工芯片,的確給華為製造了很大的麻煩。但美國沒有預計到華為不僅沒被踢出國際組織,而且表現出超強戰力和韌性。
有分析認為,美國同意美企與華為在5G標准上的合作,實際上是默認了這些誤判。如不及時修正這些誤判,將導緻美國企業在產業鏈中的邊緣化。
03
重新爭奪話語權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美國進行了修正,但不意味著鬆綁華為。限制通信設備在美國銷售、實體清單管制、對境外芯片代工企業的管制等都沒有解除。美國這項修正案是為了確保及擴大美國企業在5G、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技術方面的話語權,同時也避免與全球信息通信產業界產生割裂。
這一問題,各國也看在眼裡。“面對美國製裁,英國告知電信公司儲備華為設備”,路透社19日消息稱,根據其獲得的一封內部信件,出於對美國禁令將破壞這家中國公司維持關鍵設備供應能力的擔心,英國網絡安全部門官員已告知英國電信運營商儲存華為設備,以確保其有足夠設備庫存。
“美國不會放棄在全球創新中的領導地位。這一行動承認了利用美國人的才智來促進和保護我們的經濟及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表示。
“本部門致力於通過鼓勵美國產業界充分參與相關活動並倡導美國技術成為國際標準,來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他說。
最近有外媒報導,美國政府提議資助巴西運營商從愛立信和諾基亞購買5G設備的資金,並加大努力說服盟國不要使用中國供應商的設備。援助將由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IDFC)提供,據美國駐巴西大使托德·查普曼(Todd Chapman)所說,正與巴西和其他國家的官員進行討論。
美國作為傳統通信業的領導者,在5G時代,已經面臨了來自中國的挑戰。
3GPP是主導5G國際標準制定和發布的標準組織,有500多家成員。組織內有三個規範組,分別是RAN、CT和SA,其中,RAN主要負責無線接入網絡相關的內容,SA主要負責業務和系統概念等相關的內容,CT負責核心網和終端等相關的內容。
3GPP成員通過“提案”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接著提案在3GPP會議上進行公開討論,任何成員都可對一項提案提出反對,最後,在3GPP的技術報告和技術規範中,絕大部分內容是3GPP成員在原始提案基礎上做出改動的成果。
據中新社國是直通車了解,RAN共有20個領導席位,中國占了7個,佔整個席位的35%。
除前面提到華為專家擔任RAN4工作組副主席外,中國移動研究院專家徐曉東擔任RAN全會副主席,中興通訊的高音在2017年8月當選了RAN3工作組副主席,2019年8月,中興通訊專家Sergio Parolari成功當選新一屆RAN2工作組副主席。
此外還有,來自中國移動的宋月擔任CT4工作組副主席,齊旻鵬擔任SA3工作組副主席,黃震寧擔任CT3工作組副主席;孫滔擔任SA2工作組副主席等。
但話語權並不是來自於席位,而是來自於在3GPP所做的工作。例如提案,提案越多,越有資格參加討論,話語權自然提升。僅在仿真領域,中國公司的提案就達到了32%。從2015年來,華為向3GPP提交了26600多項5G提案,6216項獲得通過。
此外,還有立項,各國公司所提立項在經過討論,形成共識後才會正式立項。立項確定很大程度影響了方向。在R17版本中,正式確定的立項中,由中國公司提出的占到了40%以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興、華為、大唐電信、vivo、OPPO提出的項目都獲得通過。
有通信業人士認為,在4G時代,華為還沒有那麼的話語權。而到了5G時代,包括華為在內的整個中國產業鏈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表現,已表明中國通信業話語權的大幅提升。未來,隨著通信產業的繼續升級,DICT充分融合,整個科技產業或將呈現中、美、歐三極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