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切斷硬幣流通美國人準備好進入無現金時代了嗎?
經濟活動停滯、供應鏈斷裂、失業率飆升……而今美國金融系統同樣面臨新挑戰是:銀行里的硬幣不夠用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17日在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有關經濟展望和貨幣政策的聽證會上表示,由於全美經濟停擺,硬幣流通基本陷入停滯,美聯儲正想辦法解決。
美聯儲在15日宣布,由於疫情阻礙了硬幣的生產和分發,只能對各銀行採取定額配給的方式。儘管目前硬幣製造已經恢復,但隨著全美重啟,硬幣需求量激增,最終未能避免短缺現象。接下來美聯儲將與美國鑄幣局協調,盡可能擴大生產,並呼籲儲蓄機構僅預定滿足短期需求的硬幣數量。
田納西州議員羅斯(John Rose)就提出,該州多家銀行報告稱近來每週收到的硬幣數量都低於正常水平,而美聯儲交付的硬幣也只有平時訂單的一部分,如果情況持續,至本週末銀行或將無硬幣可用的困境。
負責生產的美國鑄幣局和財政部暫未對硬幣短缺現像作出回應。一名美聯儲發言人透露,3月疫情爆發以來,銀行的硬幣庫存同比下降了約50%。鑄幣局的月度硬幣訂單和12月滾動訂單預測均由美聯儲提供,硬幣分配也由美聯儲負責。
據行業新聞網站CoinNews報導,2020年第一季度美國鑄幣局共生產了價值32億美元的硬幣,是2013年以來最低的一個季度。其中3月份生產硬幣約9億美元,環比下跌17.9%,同比下跌14.8%。
目前正在流通的美元硬幣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半美元和1美元幾種,其中半美元和1美元硬幣屬於收藏型硬幣,可作為法定貨幣使用,但不在流通硬幣之列。
左起分別為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美麗國家公園25美分紀念幣。圖片來源:美國鑄幣局
早在北美殖民地早期,就有各式各樣的歐洲硬幣在市場中流通,包括英鎊、德國塔勒、西班牙銀元和一些當地的硬幣,其中以銀質的西班牙銀元最受歡迎。由於貨幣面額和幣種不統一,人們有時候需要把一枚硬幣切割成多塊使用。
獨立戰爭結束後,各州也開始獨立發行硬幣,加上此前流通的外國硬幣,愈發混亂。
1792年,國會通過《鑄幣法案》,授權建立鑄幣局,並以西班牙銀元為基礎發行美元硬幣,最小面額是銅質的半美分硬幣,最大面額是金質的鷹幣(10美元)。
面額在1美元以上的金幣在1932年就停止使用,流通更廣的是銀幣,但銀幣中的含銀量多次下調。二戰結束後,美國不時出現硬幣短缺的現象,但通常只發生在局部地區,持續時間不長。在高度依賴現金的年代,某種硬幣的需求量會在特定時期內激增,例如密歇根州的農場主在櫻桃收成時,需要向大量採摘工人支付75美分工資,所以需要大量的25和50美分硬幣。
到了1960年代初,自動販賣機和停車計時器的出現使硬幣使用量大幅增加,加之有投資者囤積大量銀製硬幣,導緻美國面臨嚴重的硬幣短缺問題。
為了擴大產能,美國政府頒布了1965年鑄幣法案(Coinage Act of 1965),規定新鑄並用於市場流通的10美分和25美分不再包含金屬銀,同時半美元硬幣的銀含量從九成降至四成。5年後通過另一項法律又規定,半美元硬幣中也不再含銀。
如今的流通硬幣已經不再含有貴金屬,改為以銅、鎳等更便宜又耐用的金屬鑄幣。即便如此,鑄幣成本仍在不斷提高。2017財年1美分硬幣的鑄造成本是1.82美分,2018年這一數字漲至2.06美分。同樣的,5美分硬幣的鑄造成本也從6.6美分上漲至7.53美分。
這意味著,鑄造這兩種硬幣注定是一門“虧本”生意,美國政府每年在硬幣發行上的虧損達到數千萬美元。
貨幣迭代並不罕見,前任總統奧巴馬就曾提出要廢除1美分硬幣。但實際上,小面額硬幣的流動性高於大面額硬幣,尤其是對於商家來說。美國許多商品定價都以99美分結尾,藉此使消費者低估其真實價格,因此在消費時常有1美分找零。
CoinNews報導稱,美聯儲收到的1美分訂單通常高於其他面額的硬幣。今年3月鑄幣局共生產了逾5億枚1美分硬幣,佔硬幣總產量的56.6%,較2月減少16.3%。
持續了兩個多月的封鎖措施,使大部分美國人的購物轉移到了網上,因此更多使用信用卡、PayPal等電子支付方式。而餐廳、便利店等現金收入較多的商業機構也被叫停,切斷了銀行的現金流通鏈。通常餐廳等都會定期將現金收入存入當地銀行,是銀行重要的現金來源。
不可否認,這也是科技公司們希望看到的局面。但當美國各州相繼重啟,傳統的現金交易開始復蘇。Politico指出,過去200多年裡現金一直是美國經濟的核心,要打破人們的支付習慣很難,光是用自動取款機代替銀行出納員就花了很多年。即便如今電子支付日趨成熟,美國人每年提取的現金總次數仍高達50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