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肉類加工廠再度暴發疫情生產集中增加肉類供應鏈風險
近日,多國暴發肉類加工企業集體感染新冠肺炎事件,再次引發人們對肉類供應的擔憂,也折射出肉類產品供應鏈的脆弱性。6月17日,德國大型肉類加工企業滕尼斯集團發布聲明,確認集團旗下一家肉聯廠本週以來已有至少657名員工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英國威爾士公共衛生部6月18日證實,位於威爾士蘭蓋夫尼市的禽肉生產企業兩姐妹食品集團工廠,因暴發新冠病毒停產並關閉,該工廠目前有58例確診病例。兩姐妹食品集團是英國最大的超市雞肉供貨商,與肯德基、樂購等都簽有供貨合同。
肉類加工廠集體感染新冠病毒事件最初於4月中旬發生在美國。據美國疾控中心(CDC)5月8日披露,美國有115家肉類或禽類加工廠出現新冠肺炎疫情,被感染的工人達到4913例。隨著工廠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不斷上升,美國多州的主要肉類加工廠陸續閉廠停工。
為確保肉類供應,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28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要求肉類加工廠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依照《國防生產法》的要求繼續運作。部分肉類加工廠隨後恢復運營,但出現復工當天被告知千名工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
肉類生產高度集中,抵御風險能力差
“美國產業鏈上的生豬生產和屠宰加工企業高度集中,一旦某個企業受影響,對整個市場影響較大。”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此前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疫情對美國生豬供應鏈影響,從上游看主要是調運和屠宰受阻導致壓欄,使得生豬價格跌幅明顯。
另一方面,加工廠關停導致屠宰供給量下降,肉品分割勞動力不足,分割豬肉價格下跌後又快速反彈。
美國共有800多家肉類加工廠,其中一部分規模很大,能夠處理相當比例的肉類。JBS、泰森食品、嘉吉和史密斯菲爾德為代表的幾家大型企業通過整合生產鏈的每個環節主導著整個行業。
生產部門的高度集中增加了供應鏈的風險性。這種情況在加拿大尤其明顯,少數幾家工廠負責加工全國95%的牛肉,如果其中一些重要工廠關閉,肉類供應將受到嚴重影響。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 Currie認為,畜牧業是唯一“像石油一樣不穩定”的大宗商品市場。它們有一個共同點,一旦破壞了供應,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我們現在遇到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疫情推動食品供應系統轉型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4月21日表示,新冠肺炎不僅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也是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威脅。“這場危機為加快糧食體系轉型提供了契機。”
他認為,需要與供應鏈中的每一個參與者合作,建立公私伙伴關係。例如,加速發展全球農業和食品的電子商務系統,使農民能夠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直接聯繫。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全球糧食安全與可持續發展教授Jennifer Clapp也認為,新冠疫情迫使人們重新思考“高效”的食品供應,努力建立一個更能抵禦衝擊的體系。
她指出,疫情期間,北美和世界各地的大量客戶展現出從農民手中直接購買農產品的興趣,但相關生產商往往缺乏滿足這種需求的基礎設施。
“我們需要振興地方和區域的糧食系統,以減少因過於依賴進口和企業主導所帶來的脆弱性。”
她認為,各國政府應將從支持大規模、專門化和麵向出口的糧食系統轉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地方糧食生產、加工和市場的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