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計劃禁用中國電信設備!真離得開華為、中興?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週四,來自印度政府的消息人士證實,印度政府正計劃完全禁止印度國有電信運營商採購華為、中興通訊等中國公司生產的電信設備。報導稱,印度通信部已經要求印度兩家國營電信運營商BSNL(Bharat Sanchar Nigam Ltd.)和MTNL(Mahanagar Telephone Nigam Ltd.)對於此前已經確定的4G電信設備的招標方案進行重新招標,以便將華為和中興排除在外。
資料顯示,印度在去年公佈了一項價值近8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其中就有一部將被用於幫助虧損的國營運營商BSNL和MTNL升級4G網絡。而在此前的招標當中,華為和中興的產品都有入圍。
此外,該匿名的政府消息人士還透露,不止是國有電信運營商受到影響,印度通信部可能還將阻止私營的電信運營商採購中國公司的電信設備。
外界普遍認為,印度此舉是針對近期發生的中印邊境衝突的進一步報復行為。
據路透社報導稱,印度通信部門未回應置評請求。BSNL和MTNL的負責人未接聽電話或尋求評論的消息。華為拒絕置評,中興通訊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而外界猜測,如果消息屬實的話,那麼中興可能損失數千萬美元的訂單。同樣華為也將遭受損失。
此外,印度官方還希望運營商能夠加強本土公司的電信設備採購,鼓勵國產。
根據預計,目前印度的電信市場規模約為1.2萬億盧比(約合1114億人民幣),中國廠商的份額大概佔了1/4(約278.5億人民幣),但大多數份額還掌握在歐洲的愛立信、諾基亞及韓國三星公司手中。
分析人士說,禁止華為和中興進入印度市場,可能會導致印度本土企業的採購成本上升10-15%。因為中國以外的供應商可能會因為缺少競爭而產生高溢價。另外,由於可供選擇的供應商較少,可能會出現供應鏈問題,特別是在美國、歐洲及印度本土仍處於疫情當中,不少廠商的生產尚未恢復的情況下。
華為與中興的印度市場開拓史
事實上,這些年來,印度就對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多次阻撓,儘管一些印度的電信運營商站在華為、中興這一邊。多年前,印度某電信運營商就曾表示,中國電信設備商有技術,質優價廉,服務響應快,選擇歐美電信設備企業會大大增加印度運營商的負擔,將壓力推給消費者。但是當地運營商的意見並未改變政府的態度。印度主管部門仍多次以各種理由阻撓中國設備商的產品進入,比如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運營商採購中國設備商的產品,甚至徵收反傾銷稅。
1999-2008:高速增長的10年
早在1998年至1999年間,華為和中興通就過建立軟件外包中心開始在印度開展業務。在1998年至2005年的最初幾年中,由於普遍認為其設備質量差以及國家安全方面的重大關切,他們在印度電信領域努力並沒有取得多少成效。
2005-2006年對華為來說是一個突破性的一年,因為他們利用低價策略和各種其他方法贏得了與ITI、BSNL、MTNL的業務。隨著華為成功進入重要的政府網絡,它的信譽變得很強,由於這種信譽,華為很快就成功進入了印度私人電信公司市場。
華為的低價策略吸引了很多印度的大型私營運營商,因為它們在激烈競爭和單位平均收入較低的影響下步履蹣跚。
不過,這期間,華為和中興也多次遭到了印度政府的打壓。
2006年11月,印度最大的電信運營商BSNL公佈了一份價值48億美元的GSM移動網絡擴容合同(當時世界上最大的GSM訂單),招標結果出爐,諾基亞、愛立信勝出,中興通訊慘遭淘汰。BSNL給出的理由是,中興通訊的技術不達標。而華為似乎也未入圍。
在2008年5月,BSNL的400億盧比(約37億人民幣)的招標案中,中興通訊也被以技術問題為由,取消了入圍資格。同時,印度電信部還禁止BSNL在北部和東部地區採購華為設備。
即便如此,在這十年間,華為和中興在印度的業務也是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
數據顯示,2005年華為在印度的業務收入只有1.7億美元。但是到了2008年底,華為在印度合同總額已超20億美元,銷售收入達13億美元。而中興2008年時在印度的合同銷售額也超過了10億美元。
2009-2020:持續打壓之下,增勢放緩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後,2009年華為和中興迎來了開拓印度電信市場的另一個機遇。當時,他們從其國有銀行(如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提供有吸引力的融資計劃,通過向現金匱乏的印度電信客戶提供超過100億美元的信貸,贏得不少重要業務。
不過,這也招致了很多印度本土的電信設備廠商的反對。印度有許多知名公司,如Tejas Networks、CDOT Vihaan Networks Ltd、Shyam Telecom、Coral Telecom、Inventum Technologies、Matrix Telecom、NMS works、Midas Communication、Measurement & Control,從事電信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出口。印度大型IT公司,如Infosys、Tata Elxsi、HCL Tech和其他一些服務公司也有推出一些電信產品。
2009年4月,印度的兩家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Transmission Equipment,同步數字傳輸設備)設備生產商Tejas Networks公司和Measurement & Control公司,認為中國和以色列的SDH設備在印度市場進行廉價銷售,損害了印度本國生產者的利益,並向印度商工部反傾銷總局提出反傾銷調查。
2009年12月8日,印度海決定對原產於中國的SDH設備徵收臨時反傾銷稅。稅率是按照SDH產品進口價格(CIF)來計算的。其中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稅率為CIF價格的236%;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稅率為CIF價格的29%;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稅率為CIF價格的50%;其他中國企業(包括中興通訊)稅率為CIF價格的236%。此外,杭州依賽通信有限公司(以色列公司在華子公司)稅率為CIF價格的93% 。
這意味著,中國通信企業出口印度市場的SDH設備,成本和價格將至少提高近30%,華為的成本增加了50%,而中興和烽火通信的成本增加了2.36倍。
2010年10月19日,印度對原產於中國和以色列的SDH光傳輸設備作出反傾銷終裁,對涉案的中國企業徵收7%~266%的最終反傾銷稅。
此外,印度政府也在幕後不斷的干預國有運營商,極力的將華為和中興排除出中標範圍之外。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之時,BSNL展開的總規模達到9300萬線的GSM網絡全球招標合同中(將在東部地區採購2500萬線設備,西部地區1800萬線,南部地區2000萬線,北區3000萬線),原本華為獲得西區、南區,並與愛立信共同分享東區的訂單,華為預計收穫總價值約20億美元的訂單。
不過,之後BSNL三次撕毀對華為的合同,使得華為在印度的訂單盡失,愛立信最終成為最大贏家。雖然當時BSNL方面表示,訂單取消的原因是由於BSNL不接受華為提出的附加條件。不過,有分析稱,根本原因還是印度政府的干預。
隨後,在2010年5月,BSNL對外宣布,已經禁止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和中興參與其GSM北區和東區項目的競標。至於原因,時任BSNL董事長庫爾迪普·戈雅爾(Kuldeep Goyal)表示:“與中國廠商的設備相比,西歐廠商的設備確實昂貴,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政府指示我們,不得訂購中國廠商的設備,尤其是重點區域內的項目。”
受此影響,印度反傾銷稅及印度政府打壓的影響,2010年華為和中興在印度的業務開展遭遇了極大的阻力。這也使得他們的營收出現了大幅下滑。
不過,隨著後續3G網絡建設的啟動,華為和中興在印度的業務開始逐步恢復增長。
資料顯示,2011年華為在印度市場的營收為12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約30%,但是仍低於2008年的13億美元營收。同樣,中興在印度的營收也實現了小幅增長,2012年實現收入7億美元,但也只有2009年15億美元的一半(印度對於中興SDH設備徵收的反傾銷稅率遠高於華為)。
不過,華為當時對於未來的預期比較樂觀,其預計2013年在印度的銷售收入將增長至27億美元。並預計到2017年在印度將實現1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雖然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往往很骨感。
隨著網絡技術的演進,運營商在網絡建設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大,同時信息安全也越來越被各國政府所重視。在此背景之下,華為和中興在印度的業務開展也遭受到了更多來自印度本土供應商以及印度政府的阻力。
2012年10月,美國國會發布了一份報告,該報告向美國政府提出了五項主要建議,認為華為和中興的設備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建議美國政府禁用華為和中興的設備。由此也引發了親美的印度當局的關注。隨後,印度政府召開高級別會議以討論是否對華為中興展開調查。
同年,印度通信部公佈來了促進網絡設備製造的新法規。根據這些規則,移動通信公司到2020年,需要從本土供應商採購其網絡設備的80%和其他相關基礎設施。顯然,這對於華為和中興來說很不利。
為此,華為和中興通訊試圖尋求成為印度“國內製造商”,因為他們已在印度欽奈和馬尼薩爾(Manesar)投資了大型本土製造工廠,並滿足所需的關於部署當地資源和採購原材料方面的本地附加值標準。但是,他們的申請都遭到了印度政府的拒絕。這也使得許多像SDH光纖傳輸系統、DWDM、GPON微波無線系統等被標記為涉及“安全敏感”設備,大多需要從具有印度“國內製造商”地位的供應商那裡採購。而這也使得華為和中興在印度通信設備領域的業務開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難以參與印度工程領域所有政府控股或公有製企業(PSU)的核心項目的招投標。
2018年初,在美國以安全為由對華為、中興的設備進行封殺之後,美國還持續鼓動其盟友禁用華為和中興的通信設備,特別是在5G網絡方面。受此影響,2018年9月,印度通信部宣布“於安全方面的原因”,已經禁止華為和中興通訊參與該國的5G用例試驗。不過,一個月之後,印度通信部又宣布考慮將華為納入計劃中的2010年1月開始的5G試驗,華為已經收到了印度政府的邀請。
現在,印度政府又計劃完全禁止印度國有電信運營商採購華為、中興通訊等中國公司生產的電信設備,真可謂是“反复無常”。
印度仍離不開華為、中興
對於華為和中興來說,這二十多年來,為了開拓印度市場的業務,華為和中興在印度當地投入也很大。
但是,華為、中興在在印度電信市場的擴張卻一直受到了限制。華為和中興曾分別在2002年、2005年和2007年向印度的外國投資促進委員會提出申請,希望擴大規模,但是印度政府均以“安全原因”為由拒絕了他們的申請。多年之後,似乎才略有放開。
根據此前的一份資料顯示,華為在班加羅爾擁有一個全球網絡運營中心(GNOC)和一個專業中心(COEs)。此外,華為還在印度設立了兩個國際業務部門——全球服務資源中心(GSRC)和全球解決方案服務中心(GSS),以管理跨多個地區的海外電信客戶利益。而中興也在印度有23個辦事處。並且華為和中興都將電信設備的生產放在了印度當地。
從前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從1999-2008年,十年時間,華為和中興在印度市場的營收從零開始,分別增長到了13億美元和10億美元(共計約162.7億元人民幣) ,拿下了不少的市場份額,可謂是收穫頗豐。但是自2009年至今,11年過去了,這兩家廠商在印度的營收,相比2008年卻並未增長多少。
前面的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廠商在印度電信設備市場的年營收約為278.5億人民幣,而在這其中除了華為和中興之外,還有這烽火、上海諾基亞貝爾、大唐等其他中國電信設備廠商,如果按華為和中興共拿下80%的份額來估算,也就是約222.8億元,相比2008年之時的162.7億,僅增長了36.9%,11年間,年復合增長率僅不到3.4%。這正是印度政府持續打壓之下的艱難成長。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期間整個印度電信設備市場的增長也相對較為緩慢。
從全球市場來看,華為和中興都是目前全球領先的移動網絡設備製造商,也是少數能夠構建5G網絡的通信設備廠商。華為更是穩坐全球通信設備市場份額第一寶座多年。目前華為和中興的5G基站都已大量出貨,並且在5G必要專利方面,華為和中興的申請量也一直處於全球前五。更為關鍵的是,相對於諾基亞、愛立信等其他通信設備廠商來說,華為和中興的通信設備不僅性能不俗,同時成本也更具競爭優勢。
而對於印度運營商來說,雖然印度人口規模很大,但是由於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人均的消費能力也比較低,運營商都在利用低價來吸引用戶。而印度的運營商數量眾多,市場競爭也是非常的激烈,特別是近幾年,印度的信實Jio開啟的4G流量價格大戰(數據顯示,2019年印度已是世界上移動流量資費最便宜的國家,每GB數據的平均價格僅為0.26美元),使得印度國有與私有電信運營都虧損嚴重。因此對於燒錢的5G,目前興趣都不大。
印度原計劃於今年4月拍賣5G頻譜,但是由於頻譜拍賣的底價太高(49.2億印度盧比/M,約7000萬美元/M),而且分配的帶寬太少,原本就處於虧損當中的眾多印度運營商均表示,無法參與競標。這也使得印度政府不得不將頻譜拍賣推遲到了2021年。
另有一些運營商高管表示,由於中國供應商華為和中興能否在印度部署5G技術尚不明確,這促使政府推遲了頻譜拍賣。
顯然,對於處於持續虧損當中的印度運營商來說,不論是升級、維護現有網絡,還是建設新的5G網絡,成本都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印度政府禁用華為、中興等中國電商設備廠商的設備,那麼最終受影響最大的或將是印度的電信運營商,他們將不得不花更高的價格去採購愛立信、諾基亞等國外廠商的設備,成本無疑將會大幅提升,這也將直接打擊印度運營商建設5G網絡的積極性。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