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稱沖洗馬桶這一簡單動作就可能傳播冠狀病毒
自新冠病毒大流行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確定病毒的傳播方式。我們都知道,在沒有臉部防護的情況下接近感染病毒的人非常危險,但保護自己避免在不知不覺中感染病毒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人員說,在馬桶沖水後,顆粒繼續從最近沖洗的馬桶中出來,時間長達一分鐘,形成一團氣溶膠,如果一個人被感染,氣溶膠可能會攜帶病毒。現在,一項新的研究似乎支持了之前的研究,指出了一條與廁所有關的傳播途徑。
事實證明,廁所如果打開蓋子沖水,就會成為糞便顆粒炸彈,既然我們知道冠狀病毒可以在糞便中存活,那廁所就成了潛在的感染途徑。尤其是美國全國各地的企業都在重新開業,很多公共廁所裡都是沒有蓋子的馬桶,這就更令人擔憂了。
這項研究發表在《流體物理學》雜誌上,研究了馬桶沖水時顆粒是如何被吹出的。眾所周知,沖洗的行為會產生氣溶膠或空氣中的顆粒,然後被吸入後落在其他表面。如果一個人感染了冠狀病毒,這些氣溶膠可能含有病毒,之後上廁所的人都有可能自己被感染。
研究人員表示,從日常經驗來看,衝馬桶會在碗內產生強烈的湍流,這種沖刷引起的湍流會不會把含有病毒的氣溶膠顆粒排出馬桶外?研究人員採用計算流體力學的方法,探討並直觀地了解廁所沖水過程中流體流動的特點以及沖水對病毒氣溶膠顆粒傳播的影響。
早前來自中國的研究似乎表明,來自沖水馬桶的空氣顆粒是病毒的一種可行的傳播途徑。研究指出,在典型的情況下,糞-口(顆粒落在嘴裡)和糞-吸(吸入含有病毒的微小顆粒)都有可能。最新一輪的研究支持了這一觀點,揭示了沖水後馬桶周圍的顆粒會殘留在大團的氣溶膠中,而這些氣溶膠在沖水啟動後的一分鐘左右可以繼續從馬桶中傳到空氣中。
科學家們發現,碼頭沖洗都會產生強烈的湍流,產生高達5米/秒的上升速度,當然能夠將氣溶膠顆粒排出馬桶外,約有40%-60%的顆粒物可以上升到馬桶座上方造成大面積擴散,這些顆粒物距離地面的高度可達106.5厘米。即使在後沖洗期(最後一次沖洗後35s-70s),擴散顆粒的上升速度也能達到0.27 cm/s-0.37 cm/s,並繼續攀升。科學家們表示,只要在沖水前關上馬桶蓋,就可以減輕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