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起死回生空氣淨化器該如何抓住機遇
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原本日趨沉寂的空氣淨化器市場迎來爆發。據數據顯示,自2020年第四周(2020年1月20日-1月26日)開始,空氣淨化器市場在線上市場銷售量大幅度提升,從第四周到第七週(2020年2月10-2月16日),空氣淨化器線上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89.8%。
要知道,在疫情爆發前,2019年中國空氣淨化器市場規模,同比下滑22%。有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空氣淨化器市場品牌數量有816個,而截至2019年底,市場品牌數量僅剩423家左右,三年時間內退出或消失的空氣淨化器品牌達到了48%。
在疫情的壓力影響下,消費者的消費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冠疫情的爆發的確為空淨市場帶來了一絲機遇。而空淨企業能否抓住這一機遇,又將如何抓住這一機遇呢?
九死一生?迴光返照?
據西柚了解,2019年Q3數據顯示,中國空氣淨化器市場今年Q3零售量為27萬台,零售額6億元,市場增速為負38.6%。而2018年的數據顯示,2018年1至6月空氣淨化器零售市場整體規模225萬台,市場零售額為58億元,同比下滑近30%。截至2018年9月,空淨內銷為210萬台,同比增速直接轉負,表現為下降近17%。
這與五年前的數據形成了鮮明對比,2014年中國空氣淨化器零售量和零售額分別達到320萬台和70億元,同比增速均接近80%。其中,線上市場銷售量、銷售額增速都將近100%,線上53%的零售額佔比也首次超過線下。據悉,2014年空氣淨化器線上市場零售量超過200萬台,零售額超過35億元。
有專家分析,自2017年起,中國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的同比增加11個,平均優良天數所佔比例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7.1%,空氣質量總體向好。這導致公眾對霧霾的關注程度大大降低,而與霧霾息息相關的空氣淨化器自然也就慢慢被消費者淡忘。銷量下滑也導致空淨行業不再被投資界所看,數據顯示,2015-2019年,我國空氣淨化器的投資金額呈現波動變化態勢,2016年行業投融資數量和規模達到近年來峰值,2017年開始行業投融資規模和數量大幅縮減,2018年行業投資5起,規模為4.03億元,2019年行業的投資起數降為1起,規模為1億元。
不過,2020年到來的新冠疫情似乎讓空淨企業們看到一線生機。在突然爆發的銷量刺激下,空氣淨化器的產量出現上升。據悉,根據中怡康及海關總署統計數據,綜合考慮國內銷量及出口數量,預計今年空氣淨化器產量能達到2878萬台,2021年空氣淨化器產量將達3208萬台。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空淨產業的發展才處於起步階段。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空氣淨化器的家庭普及率不足2%,每百戶擁有量更僅有5台,遠低於彩電122台、空調 115套、冰箱 94台等傳統家電的百戶擁有量。由此來看,中國空氣淨化器市場需求量未來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不過,也有相反的意見認為,空氣淨化器市場門檻較低,大部分產品並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很難對消費者形成剛需。等到2020年新冠疫情過後,空氣淨化器的銷量或許會因為過分透支消費而大幅下跌。
一念之間萬劫不復
西柚在以前的文章曾經提到過,有市場統計顯,60%的國產品牌包括一些知名品牌的空氣淨化器都沒有獨家核心技術,甚至一些大型公司“山寨”他人產品,模仿別人的核心技術。2018年12月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抽查通報顯示,空氣淨化器產品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32.1%,這些不合格的空氣淨化器往往就是裝配一個過濾網,充其量只是簡單的過濾,很多細小顆粒物難以過濾,更做不到殺菌消毒。
然而,在2019年,空淨市場的質量問題依然存在。5月,江蘇省市監局的抽查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4季度,江蘇省市場監管局組織對空氣淨化器產品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共抽查產品37批次,合格29批次,不合格8批次,不合格率為12.6%。其中涉及品牌包括亞都、帝源、艾美特、愛達屋adawo、卡赫等,不合格項目主要為標誌和說明、結構、潔淨空氣量、淨化能效、噪聲、騷擾功率、騷擾電壓等指標。
在不合格項目裡面,除了標誌和說明可以說的上沒有技術含量外,關於產品的結構、潔淨空氣量、淨化能效、噪音、騷擾功率和騷擾電壓等問題都與消費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會影響用戶對產品的使用體驗。而產品質量無法保證,長此已久會導致消費者信任危機等問題,屆時肯定會對整個行業產生不利的影響,空氣淨化器產品質量問題值得行業和企業深思。
有行業人士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期不僅間接帶動了空氣淨化器的銷量,同時也對空氣淨化器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據統計,在疫情影響下,空淨用戶對“殺菌消毒”的關注度上昇明顯,另外在“疫情”的特殊場景下,“除甲醛”、“檢測去味”、“耗電量”、“濾芯”等功能也有一定提及。面對市場難得的“第二次機會”,空淨企業們能否好好把握,研發真正有價值、有技術含量、解決行業難題的產品,這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