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和雷軍:一組糾纏而交錯的平行線
作為中國製造業的代表企業家,雷軍和董明珠自“出道”以來便話題不斷,但要說二者在公眾視野的真正“交集”,還要從2013年冬天的那場10億賭局說起。2013年12月12日晚,在第14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在頒獎嘉賓馬雲和王健林的見證下,“後浪”(從小米視角)雷布斯向董大姐發起了挑戰:“請全國人民作證,五年之內如果我們營業額擊敗格力,董總輸我一塊錢。”
而素有“鐵娘子”之稱的董明珠則立刻反駁道:“你這一塊錢不要在這說,第一不可能,第二要賭就賭10個億”。
第14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
自此,董明珠與雷軍的五年10億賭約正式“生效”,並且在首個5年賭約到期後,兩人還表示要再來一次五年賭約。小米和格力成為了一對歡喜冤家。董大姐的嘴從不饒人,雷布斯也絕不服軟,而這你來我往的“爭鬥”背後,是中國製造的崛起。
中國智能手機的崛起
首個五年的賭約,隨著雙方2018年財報發布而結束。格力電器2018年營業總收入2000.24億元,超過小米的1749億元,董明珠獲勝。但用“雖敗猶榮”這個詞來形容小米和雷軍,可以說再合適不過。在最新公佈的2019年財報中,小米已經實現逆襲。
雙方財報顯示,小米2019年總營收為2058億元,同比增長17.7%,首次超過格力電器,後者2019年總營收為1981.53億元,同比增長0.02%,原地踏步。而反觀2013年賭局之初,格力全年營收達1200.3億元,而彼時剛剛成立三年的小米全年營收僅為265.83億元,約為格力的1/5。
然而,與其說是靠自身努力逆襲,倒不如說小米佔盡了中國智能手機產業“天時地人和”的有利態勢,小米很幸運但也很努力。
2013年12月4日(賭局開始8天前),工信部正式向三大電信運營商頒發了4G牌照,自此中國智能手機產業高速增長的4G時代正式來臨。那是一個國產智能手機剛剛起步的時代,彼時華為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不足5%,小米Ov的可憐市場份額只能歸為“其他”,一切都剛剛開始。
2013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IDC)
2013年亦是Google Android系統全球市場份額的快速上升期,IDC統計數據顯示,Android智能手機設備市場份額已經從2011年的49.2%上市至了2013年78.6%,而對比之下iOS從18.8%下降至了15.2%,而黑莓更是從10.3%下降至了1.9%,自此Android系統便開始主宰整個4G時代。
藉著4G和Android的東風,小米和雷軍在4G時代大殺特殺,2014年第二季度,小米首次超過三星,成為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龍頭老大;同年第三季度,小米全球出貨量達1700萬台(IDC數據),市場份額為5.3%,超越聯想和LG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製造商,一時間風光無限。2015年5月,雷軍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封面,被譽為“中國手機之王”。
小米為何能夠實現如此快速的增長,歸根結底是抓到了4G移動互聯網時代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紅利。而小米之所能成功,除了4G和Android的利好政策,還包含以下四方面因素。
首先,小米背後擁有強大的資本支持。相比魅族造手機之初的資金短缺,背靠金山的小米可以說衣食無憂。再加上快速上升的市場份額得以被資本看好,小米在2018年IPO之前便已經完成9輪融資,總金額超過15億美元。
其次,小米擁抱了強大的全球供應鏈系統,其背後除了有著與蘋果相同的富士康代工廠,更擁有手機SoC芯片巨頭高通的強力支持。早2011年成立之初,高通便入股小米,因此從一開始小米便是高通的嫡系廠商。
不同於智能手機發展初期Ov等國產廠商主要依賴於聯發科芯片,小米早早地便用上了高通的旗艦芯片。而雷軍也在2017年公開表示,“驍龍800係從誕生開始累計,小米佔據高通中國區出貨量的66%”,而高通也坦言,“沒有小米,就沒有驍龍800和旗艦機” 。或許正因為有底氣,“不服跑個分”成為了雷軍的口頭禪,也成為整個4G時代、甚至5G時代中國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標誌。
第三,在雷軍與董明珠開啟賭局的2013年,小米正式提出AIoT戰略。如今,“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已經驅動小米前進的關鍵動力。小米2019年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已連接的小米IoT設備數(不包括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達到2.35億,同比增長55.6%。其中,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營收為621億元,同比增加41.7%,約佔總收入的30.2%,同比提升5個百分點。
最後,海外市場的提早佈局。早在2014年,小米便開啟全球化戰略,以印度為試點,隨後先後進入東南亞、俄羅斯和獨聯體、以及歐洲市場。小米2019年財報顯示,小米2019年歸屬於海外市場的總營收為9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4%,佔比44%。
如今,成功IPO的小米已經迎來創業的第十個年頭。回顧歷史雷軍和董明珠賭約的這五年,小米成為了中國智能手機產業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IDC市場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華為全球市場份額首次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製造商,而小米也以同比5.5%的增長緊追蘋果繼續穩居全球第四。而Gartner數據顯示,小米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出貨量為2781.7萬部,同比微增1.4%,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在疫情期間逆勢增長的頭部廠商。
再造一個格力
自2012年5月接任格力電器集團董事長以來,“網紅”董明珠便話題不斷。在與雷軍“簽訂”五年賭約之後,董明珠便拋棄了成龍、親掛上陣(2014年初)成為格力的全新形象代言人,自此便從未離開過公眾視野,其敢於公開質疑友商的犀利言辭也被諸多網友奉為金句,而本人也被譽為“鐵娘子”。
營銷崗位出身的董明珠手段強硬,在她上任6年內(2012~2018)便將格力營收增長一倍,利潤增長兩倍。格力2018年財報顯示,格力2018年全年營收達2000.24億元,同比增長33.33%;淨利潤262.03億元,同比增長16.97%,相較於2012年的993.16億元實現營收翻番,相當於“再造一個格力”。
同時,日本經濟新聞社發布的數據顯示,格力電器在家用空調品類以20.6%市場佔有率穩居全球榜首佔,超出第2名近6個百分點,而這也是格力家用空調自1995年起連續24年蟬聯國內市場榜首,自2005年連續14年蟬聯全球市場榜首。同時,格力電器的自主品牌產品已遠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戶超過4億。
董明珠帶領的格力為何能夠如此強硬,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營銷出身的董明珠仍不忘格力的技術本心,在老領導朱江洪積累下的雄厚技術基礎上,並不斷進行技術創新,這與技術出身的雷軍反而走營銷路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國家知識產權局公佈的2019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排行榜顯示,格力電器以1739件發明專利授權數量位列國內第六,繼續穩居家電行業第一,至此格力已經連續四年進入國內專利前十名。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格力電器累計申請專利共63956項,其中發明專利31500項,國際專利2099項。
然而,儘管格力技術實力如此強悍,且在2018年的10億賭約中略勝於雷軍的小米,但是產品線過於單一,營收過渡依賴空調業務已經成為格力明顯的短版,而直接的表現便是2019年財報。
財報顯示2019年格力空調業務營收為1386.65億元,同比下降10.93%,這直接導致2019年總營收停滯不前,與2018年持平,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46.97億元,同比減少5.75%,五年來淨利潤首次出現下滑。同時,受此影響,空調業務營收佔比首次降至70%以下,為69.99%,而反觀2018年該業務板塊營收佔比仍然高達78.58%。
儘管從多元化營收結構角度來看,空調營收佔比下降或許是一件好事,不過這並沒有證明董明珠和格力的多元化能力有多強,反而是有些不太“靈光”。
據統計,自格力2014年明確提出“將格力電器從一個專業生產空調的企業發展成一個多元化的集團性企業”戰略之後,格力先後手機和新能源汽車等“新興”領域,“大家坐著格力造的車,打著格力的手機,控製家裡的空調溫度,享受格力帶來的美味佳餚”是董明珠對於格力未來的美好願景。
格力手機
然而,“夢終歸是夢”,董明珠在手機和汽車兩大領域接連失敗,令格力在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上連連受挫。極光大數據顯示,格力手機在2017~2018年之間的保有率不足0.1%,而董明珠與新能源汽車企業銀隆也已經徹底“決裂”。東莞市金鴻盛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高躍平曾公開表示:“格力做什麼都做不好,就是空調做得好”。
對於格力而言,多元化注定是格力未來變革的重要方向,而結果如何還要看董明珠的新規劃。事實上,小米早期也是過渡依賴手機業務,如今在逐步削弱。小米2019年財報顯示,手機業務在保持7.3%營收增長的基礎上,營收佔比也有所下降,為59.3%,同比下降5.8個百分點,整體營收結構更顯平衡,在這一點上小米要比格力更具優勢。
雷軍與董明珠:“交錯的平行線”
縱觀小米和格力近年來的發展史,你會驚奇的發現,這兩家原本差異化明顯(互聯網企業和傳統製造業)的企業正在逐漸殊途同歸,無論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整合營銷策略,還是技術和營銷相結合,亦或共同致力於知識產權保護。而有趣的是,格力與小米先後經歷了一次滑鐵盧危機,成為了“難兄難弟”。
2015年,在10億賭約剛剛發起的第二年,格力營收便大跌,財報顯示,格力2015年全年營收為1005.64億元,同比下滑28.17%,這主要是受2015年空調市場大環境所致,而這也同樣反映了格力營收過度依賴空調單一產品線的弊端。
隨後的2016年,小米也遭遇同樣境況。IDC市場調研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小米2016年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4150萬台,同比下滑36%;而全球銷量方面,小米2016年銷量為5300萬台,同比下滑24%。雷軍曾將原因歸咎於公司迅速擴張所導致的供應鏈問題。此外,過渡依賴線上則成為小米2016年手機出貨量大幅下滑的關鍵原因,彼時憑藉著線下渠道的優勢,Ov兩家在中國市場出貨量上升至第一和第三。
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IDC)
也正因如此,小米開啟全麵線下轉型之路,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新零售道路成為了小米2019年得以保持高增長超越格力的關鍵。雷軍錶示,“新零售就是指通過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的運營方式,將電商的經驗和優勢發揮到實體零售中,讓消費者既能得到線下看得見摸得著的體驗優勢,又能享受電商一樣的價格”。截至2019年,小米線下門店已經超過6000家。
同時,小米總裁林斌此前曾透露,小米線下門店小米之家的坪效(每平方面積上每天創造的銷售額)僅次於蘋果的40萬元,達到26萬元,成為業內線下門店的標杆。
而反觀格力,以線下渠道起家的格力同樣已經開啟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零售的道路。2017年8月,格力與天貓達成百億戰略合作。根據協議,雙方簽訂2018年實現100億元銷售,並將成立聯合實驗室,利用格力電器的核心科技及天貓大數據針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C2B定制,為消費者提供更具個性化的產品。據了解,格力於2010年入駐京東商城,2013年入住天貓商城。
除了相同的線下線上新零售整合模式,小米和格力在技術+營銷的策略上也非常類似。
一方面,技術出身的雷軍在十年來的新品發布會中已經逐年成為小米粉絲心中的“雷布斯”,董明珠也因為頻頻出鏡代言、直播帶貨自家產品成為格力對外輸出的一個標誌。而“好空調格力造”和“小米為發燒而生”這兩句廣告語也早已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雷軍和董明珠都同樣重視核心技術。上文中我們已經提過格力的核心技術,接下來我們重點來聊聊小米。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小米申請專利33000件,小米的AI領域專利位居全球互聯網企業第一陣營,5年內小米將在5G相關技術研發投入500億。不過相比格力,小米在整體的技術佈局上還是要弱一些。
此外,在知識產權保護上,雷軍和董明珠也有諸多相似之處,無論是雙方曾多次在全國兩會等場合為中國知產保護建言獻策,還是加入了阿里巴巴發起的打假聯盟(AACA),都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關於最新“賭局”,雷軍在近日的騰訊新聞話題訪談欄目“Q問”上表示,“如果這個比拼對整個中國製造業變得更強大且助於提升國產品牌的話,我是願意接受的。小米和格力’賭局’的本質是國產品牌在市場上的你追我趕、相互促進。”
一個技術出身的人搞營銷,一個營銷出身的重技術,雷軍和董明珠這兩個人還真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