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破解”赴美建廠疑雲
台積電(TSMC)今日(6月9日)在台灣地區科研城市新竹召開年度股東大會,據台灣中央社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疫情將加速5G網絡與高性能運算(HPC)發展,這兩者作為台積電發展動能,有利於其佈局。儘管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但台積電有信心持續穩定增長。
信心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台積電已經在部署後著。中美“科技冷戰”的大背景之下,美國於今年5月修改其外國直接產品規則,管制的升級意味著未來台積電可能只有在獲得美國許可後才可向華為供應芯片,這表示台積電或將失去華為這個客戶。
如何在中美博弈之間左右逢源,或者說,至少能夠在夾縫中安身立命,成為了台積電的最大挑戰。根據其最近一個月的動向來看,這間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半導體製造廠似乎正在以中國台灣為支點,尋找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的平衡。
今日的股東大會上,劉德音重點回應了有關台積電赴美建廠的議題,他認為該方案的成功與否取決於美國政府是否願意提供相應補助。此外,當被問及若失去華為海思訂單有何應對時,他表示有很多客戶想填補這一空缺,訂單有保障。
台積電赴美建廠疑雲
5月15日,據路透社報導,台積電計劃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建立芯片廠,屆時將創造超過1600個就業機會,資金將在2021年至2029年陸續到位。亞利桑那州工廠的建設將在2021年開展,若順利可於2024年生產被應用於高端防禦系統以及通訊設備的5nm芯片。該工廠每個月將加工20000個以上的晶圓片,每個晶圓片會包括上千個獨立芯片。
特朗普政府顯然對這一計劃喜聞樂見,畢竟被疫情與抗議“圍堵”的本屆美國政府,在總統大選前,太需要一份證據來支撐它在經濟發展上的政績。事實上,這符合特朗普上台以來的一貫態度——將製造業帶回美國,並創造就業機會。
美國商務部長Wilbur Ross鼓吹這一交易恰恰證明了“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正在帶領美國製造業走向復興時代。” 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認為,台積電新工廠將製造的芯片應用範圍非常廣,從人工智能到5G基站甚至是F-35戰鬥噴射機,都可以配備5nm芯片。
然而,外界對於台積電的赴美建廠決策持保留意見。首先,建廠時間、規模都證明了這並非是台積電的關鍵項目。其次,這看似是台積電試圖在中美博弈之間尋找平衡點的權宜之計。再來,台積電依舊把發展重心與核心技術留在中國台灣,而非中國大陸或美國。
據台媒報導,當被股東問及赴美設廠決策是否符合公司利益時,劉德音表示,絕對符合,目前尚未定案,但若成功定案對公司將有很大助益,不僅能夠獲得美國客戶信任,未來在美國市場發展將佔據有利地位;而且台積電可以藉此機會網羅全球最頂尖的科技人才。但是他也強調,技術發展依然會留在台灣,且將全力保護智慧財產權,讓技術保持在台積電手中。
儘管劉德音對於台積電赴美建廠表示樂觀,但這或許只是增加股東信心的官方辭令。據路透社報導,120億美元的投資雖然是一筆數額很高的海外投資,但是對於台積電來說,這只是一個小計劃且將在九年內進行。事實上,僅2020年,台積電就有150-16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計劃。
此外,貝恩分析師認為,這筆交易的預算暗示了最終建廠的規模不會太大,這個工廠的收益貢獻大概徘徊在3%-4%左右。他補充道,“這一計劃的規模和所應用的科技,與台積電在中國大陸的投資相似,意味著它在中美之間尋求一種平衡。”
實際上,台積電在台灣生產大部分的芯片,也的確將最先進的科技留在台灣。同時它在中國大陸和美國西北部的華盛頓州擁有較為老舊的芯片製造廠。
定案取決於美方補助
在股東大會上,劉德音明確表示,台積電已選定美國亞利桑那州作為5nm芯片廠,但是否赴美關鍵在於美國政府補助,目前雙方仍在商談中,希望美國聯邦政府與州政府能補貼台積電在台灣、亞利桑那州兩地間設廠的運營成本差距。
劉德音解釋道,美國享受全球化的低價商品,但當地的產業投資成本太高。美國政府應針對重要科技企業給予投資優惠,才不會扭曲市場機制,以吸引更多海外投資。美國人才、文化對於全球企業具有吸引力,只是投資成本太高,海外企業恐怕難以生存。
半導體在消費電子產品和國防設備中都在起關鍵作用。由於大量的先進芯片集中在亞洲生產,這也是美國政府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的原因之一。而在美國本土,像英特爾這樣的公司實際上也生產芯片,問題在於它只供應自己的產品而不為外部客戶製作芯片。
因此,美國政府對於台積電的建廠方案回應積極,希望可以帶動當地半導體產業發展。劉德音透露,目前有待美國眾議院、參議院通過半導體振興計劃法規,若能通過,台積電將繼續著手在美建廠事宜。
此外,台積電也不忘將台灣下游廠商帶往美國發展。目前台積電已與亞利桑那州討論,在美國工廠旁另闢園區,帶動台灣下游廠商一同在當地設廠。若上述法規成功落實,這些有意前往美國設廠的台灣企業也可享有補助,已有半導體氣體、光阻劑等企業有意加入。
夾縫生存戲碼
自從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於5月升級了對華為的出口管制後,只要華為設計的芯片使用了美國商業控制清單上的軟件和技術,在交付前都必須得到美國的許可證。不過同時,美國商務部宣布延長華為臨時通用許可證的期限,允許美國供應商在90天內與華為的特定交易。
根據台灣《經濟日報》,在美國商務部公佈最新禁令之後,華為緊急對台積電追加高達7億美元大單,產品涵蓋5nm及7nm工藝。5月18日,據日經新聞報導,台積電已停止接受這批新訂單,已有訂單可以繼續生產,在9月份前交付完畢。
台積電緊急回應,稱停止接受“純粹是市場傳言”,但又不能披露客戶的訂單細節,其已做好對出口管制有所改變的準備。對於是否停止接受華為的訂單,台積電不置可否,至今仍未有回應。
如若美國限制台積電給華為提供芯片,那麼台積電或許將失去其第二大客戶華為,根據2019年台積電財報,華為佔台積電整體營收比重14%,僅次於蘋果的23%佔比。
在本次股東大會上,根據台媒報導,有股東提問,若無法承接華為海思訂單,會否對明年業績有影響。劉德音回應,若沒有海思訂單,無論是在產能、訂單或手機市佔率等層面上,有很多客戶想要填補空缺,但不知多久才能補上,需要取決於產業聯動性和產業敏捷性。他亦坦言,不希望這樣的局面發生,不過若發生,盼很快就能補上。
由於台積電與半導體設備美商合作才能保持技術領先,因此劉德音也強調,短期內不會改變使用美國半導體設備生產。
話裡話外,台積電目前的處境就是,在中美博弈的夾縫中生存。至於如何破局,劉德音將“技術領先”看作制勝武器。他表示,台積電並非唯一在大國博弈下生存的公司,全球的公司都夾在中間,能做的是因應新的國際形勢。
劉德音在股東大會上說,“這齣戲還沒演完,還會繼續,我們會找出方法,限制都會一一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