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難、供應鏈短缺,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戰疫
原先在OPPO諾伊達工廠手機組裝條線的工人,5月11日,被分配到外科口罩生產條線,這些口罩是供給OPPO的員工和家人。在小米的工廠,工位和工位之間曾經只有一臂之隔,如今,在社交疏離的要求下,每位工人都被要求間隔1米。
6月6日,OPPO諾伊達工廠終於再次復工。在此之前,5月15日,OPPO諾伊達工廠宣布復工,但沒多久,印度媒體就曝出OPPO的工廠有9名員工被檢測出感染新冠肺炎。OPPO諾伊達工廠除了生產OPPO自有產品,還生產一加手機和Realme手機。
17日晚間,OPPO發布聲明,稱已暫停諾伊達工廠的生產運營,並對3000名員工開展核酸檢測,將只允許檢測結果呈陰性的員工復工,並嚴格遵守安全生產規範。
據行業人士透露,不僅是OPPO,vivo和小米的工廠也有員工檢測出新冠肺炎,兩家廠商正在對全員核酸檢測。
圖:OPPO工廠開始生產口罩,來源:OPPO
合力泰印度作為手機廠上游供應鏈的廠商之一,在印度有4個工廠,生產手機顯示屏、攝像頭和指紋識別等模組,主要為OPPO、vivo和小米等印度工廠供貨。據合力泰印度CEO溫泰坤介紹,工廠5月11日就開始小規模復工,按照當時政府的指示,只能恢復1/3的產能。
熟練工返鄉,手機廠商面臨用工缺口
從3月24日封國開始,工廠陸續停工,原先受僱的勞動力無活可干。隨著封鎖日期一延再延,他們負擔不起大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決定返回家鄉,至少鄉間的生活成本低廉,還能和家人團聚。
“我們已經失去了一個季度,未來將是最大的挑戰,復工後需要充足的勞動力,以恢復全部的運營生產能力,”Realme印度首席執行官Madhav Sheth(馬達夫·謝思)說。
Madhav Sheth提到的勞動力緊缺問題是印度手機行業乃至整個製造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目前,政府已經允許工廠50%的勞動力復工,前提是嚴格執行社交疏離、衛生消毒、體溫監測等工作。但印度《經濟時報》指出,行業內最大問題是缺乏熟練的技術工,導致工廠無法擴大生產規模。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副主編Tarun Pathak表示,印度的設備製造領域供養著10萬勞動力,工業生產需要熟練的勞動力,但民工們已經返回家鄉,工廠很難在本地找到熟練工。
合力泰印度的溫泰坤則對志象網表示,企業用工需求是隨著市場需求變化的。目前印度還處於封鎖期,手機行業的市場需求因封鎖大幅下滑,所以目前的小規模復工階段,合力泰暫未面臨用工缺口。
小米國際總裁、小米印度負責人Manu Kumar Jain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小米的工廠已經在保證社交疏離的情況下復工。Manu曬出的工廠內部照片中,工廠的地面貼上了黃黑相間的警戒線,每位工人都站在警戒框內,每個警戒框相隔1米。
圖:小米工廠復工,來源:小米
Manu還表示,為響應“印度製造”計劃,在印度銷售的小米手機99%都是在印度本土生產。
目前,小米在印度有7家工廠,其中4家位於東部的安得拉邦,2家位於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1家位於北部的諾伊達。據了解,小米正在與地方當局合作增加規模和人力,以滿足生產需求。
溫泰坤透露,在封鎖初期,政府規定企業不得有裁員、減薪等行為,薪資需正常發放。但到了4月,封鎖一延再延,企業承擔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開始抗議這項規定。於是,印度內政部在4月開始撤銷該項禁令,將裁員、減薪等權力交還給企業。但考慮到疫情結束後的複工問題,中國手機廠商並未裁員,其他企業的裁員或減薪規模則在30%至50%之間。
全印度移動零售商協會(AIMRA)主席Arvinder Khurana說:“智能手機最大的需求價位是15000盧比以下,零售商該檔位的智能手機庫存幾乎耗盡,供應沒有跟上。”
5月25日,AIMRA寫信給各品牌,要求零售商將價值15000盧比以下的手機庫存放在優先位置,因為此價格段的消費者需求很高。
印度研究機構TechARC在線上會議中預測,到2020年,市場將出現萎縮,智能手機市場可能會下降8%至10%。頭部的手機廠商和代工廠商有能力渡過難關,但二級和其他小型智能手機廠商將感到更大的壓力,因為它們的現金流和其他財務狀況在疫情封鎖期間惡化更快。
由於疫情期間,部分消費者收入和工作前景不穩定,入門級和基礎款智能手機的潛在買家會受較大衝擊;一些曾經會選擇購買豪華類手機如iPhone的買家,會減少手機預算以應對其他突發事件。中檔(10001至25000盧比)和高檔(25001至50000盧比)的智能手機需求則將保持相對穩定。
TechARC創始人Faisal Kawoosa也對志象網表示,手機市場需求疲軟,工廠復工後恢復到最佳運營狀態所需的時間將長於預期,今年廠商的目標應該是恢復50%至60%的產能。
轉型求生
大部分中國手機廠商對未來持樂觀態度,並正利用這段時間“厲兵秣馬”。廠商們正在進行一些技能培訓,重點培養跨技能員工,拓寬他們對企業、行業和整個社會的視野和展望。
代工廠則致力於“印度製造”,即使本土產量減少,也不考慮將生產集中依賴於中國或其他國家。
根據IDC的數據,2020年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3250萬部,小米以31.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是vivo和三星,分別以21%和15.6%的份額排名第二第三。Realme和OPPO則排名第四和第五。
印度研究機構TechARC分析師Faisal Kawoosa曾在3月對志象網預測,二季度手機行業會明顯看到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庫存和供應鏈端的出廠價格都將受到挑戰,同時二季度供應鏈缺口也將比一季度的10%至15%大。
溫泰坤表示,手機產業鏈的原材料十分依賴中國,產業鏈從2019年才開始真正遷移到印度,目前下游原料基本靠進口。而目前印度的人員技術水平不高、配套設施不完善,產業鏈真正轉移過來還要三五年。
由於現階段各航空貨運公司縮緊運力,運費上漲,手機製造業必不可少的元器件也處於緊缺狀態。
受供應鍊和勞動力不足影響,許多中國廠商對產能全面恢復的預估不算樂觀。小米預計,在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可控的情況下,預計在7月至9月初恢復正常產能。Realme則表示,5月和6月的主要製約因素是供應端而不是需求端。Apple、vivo和OPPO則尚未對此正面回應。
為了減少疫情帶來的損失,中國廠商開始探索轉型。
傳音在封鎖期開始探索線下轉到線上,聯合35000家線下零售店鋪提供送貨上門服務。為了促進銷量,傳音還推出了系列購機優惠政策,例如隨機贈送藍牙耳機、一次免費換屏以及延長1個月保修期。傳音印度CEO Arijeet Talapatra表示:“送貨上門計劃是一種創新的客戶增長模式,既可以保持業務的連續性,又可以將零售商、消費者和供應鏈相關人員緊密聯繫在一起。”
小米則推出了新的線上服務“小米商務”(Mi Commerce),用戶可在家中瀏覽附近的線下零售店和小米之家,購買小米產品。小米稱,此舉是向更長期的全渠道戰略邁出的第一步。小米透露,將在印度繼續線下擴張,新增2000家專賣店,今年專賣店的數量將達到5000家。
Realme的策略是將分銷渠道下沉。它計劃把分銷範圍擴大到4線和5線城鎮,它的目標是在封鎖結束後,覆蓋印度超過35000家線下零售店。Realme 印度首席執行官Madhav Sheth預計,分銷渠道下沉到四五線城鎮後,到2020年,線下銷售將佔Realme整體銷售的35%以上。
Realme印度首席執行官Madhav Sheth表示,零售商必需想辦法觸達消費者,而不是坐等消費者走進店鋪。公司將和線下零售合作夥伴重新談判條款,線下銷售可能還需要4至6週才能回到正軌。他預計,如果大多數邦都能放鬆限制,手機行業需要6週才能恢復正常。
vivo還提出了VSR智能零售(Vivo Smart Retail,VSR),希望藉助20000家零售商合作夥伴恢復銷售。oppo也聯合線下零售商推出了類似服務,它還利用WhatsApp和Facebook等平台促進銷售。
IDC印度和南亞設備與生態系統研究總監Navkendar Singh表示,疫情期間被壓抑的電子產品消費需求將轉化為維修和購買新手機。在疫情只有一輪爆發的前提下,新機購買需求將在8月恢復。他表示,目前印度智能手機市場70%至80%的份額都是15000盧比售價以下的機型。
Jio商務總監兼總裁Sunil Raina在線上會議上說“Jio一直致力於為全國用戶帶來4G體驗, Jio手機的價格低至699盧比,全國大約有1.1億人在Jio手機上體驗過4G互聯網。”考慮到印度還有4億人未擁有觸摸屏智能手機,他預計,許多品牌將致力於開發平價智能手機。
Forrester Research高級分析師Satish Meena認為,短期內印度市場上的智能手機行業會受供應鍊和需求端影響大,但長期來看,隨著智能手機作為生活必需品的地位提升,其市場份額將進一步上升。
重提印度製造,想成為第二個“世界工廠”
疫情正在衝擊全球供應鏈,下游的廠商們正在評估離開“世界工廠”中國,尋找其他可替代性的選擇,以避免過度依賴中國供應鏈。這些廠商看好的條件包括良好的基礎設施、退稅、特許權、熟練的勞動力、土地。
印度媒體認為,印度擁有關鍵的交通優勢,如海運的貫通,還擁有土地、廉價勞動力等優勢。分析師們表示,印度可能會考慮成為手機的主要出口國。
5月13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全國講話中宣布200億盧比的經濟刺激計劃,強調印度應該自力更生。莫迪說,刺激計劃將集中在土地、勞動力、流動性和法律上,希望助力印度成為更具吸引力的伙伴,吸引外國投資者,進一步強化“Make in India”(印度製造)。
同時,印度還連發三項電子製造等產業補助計劃:改進電子製造業集群計劃(EMC 2.0)、大規模電子製造的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LI)、電子元件和半導體生產促進計劃(SPECS),這三項計劃主要目的是加強電子工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印度國內製造業,吸引電子價值鏈上的大量投資。
印度手機品牌Lava董事長兼總經理Hari Om Rai評價,莫迪此舉試圖喚醒沉睡的巨人,“這對印度公司來說是極大的激勵,將促使很多消費者傾向於選擇印度公司生產的產品。”然而事實是,在印度市場上除了Lava之外,印度沒有一家本土的手機製造品牌。
為了促進手機產業鏈向印度本土轉移,印度政府逐年調高智能手機進口關稅。今年2月,印度再次將關稅提高至20%。印度政府目的很明顯,手機廠商只有把供應鏈放在印度本土,才能降低成本獲得價格優勢。
3月14日,印度還宣布將GST稅率上調,其中智能手機的稅率從原先的12%上調50%至18%。為應對稅費上漲,小米印度不得不宣布終端產品漲價。
圖:印度上調GST稅率,來源:Economic Times
距離莫迪政府2014年9月提出印度製造計劃已經過去5年,當初莫迪雄心勃勃要使印度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回看其當初提出的3大目標:將製造業年增長率提高到12%至14%、到2022年創造1億個製造業崗位、到2022年製造業部門對GDP的貢獻從目前的16%增加到25%(現已修訂至2025年)。
很明顯的是,印度經濟近5年增長緩慢。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的經濟學教授M. Suresh Babu(蘇雷什·巴布)撰文分析,根據2018至2019年的經濟調查,用來衡量總投資的私營部門固定資本形成總值,從2013至2014年度的31.3%GDP佔比降至2017至2018年度的28.6%。
而與製造業相關的工業生產月度指數在2012年4月至2019年11月期間僅出現兩次兩位數的增長率。在大多數月份中,該數據僅為3%或以下,甚至有幾個月為負值。至於創造就業崗位,目前崗位增加的速度並沒有跟上勞動力進入市場的速度。
Suresh教授分析印度製造計劃未達標有三個原因。其一,製造業年增長率目標設定過高,遠遠超出了製造業部門的能力。其二,該計劃牽涉太多領域導致失去政策重點,同時還忽略了計劃的執行成本。第三,考慮到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不斷上升的貿易保護主義,該計劃提出的時機不恰當。
溫泰坤曾在志象網的內部分享會上表示,印度目前對中國的態度比較激進,4月宣布需改FDI(外國直接投資)政策,導致一些本打算來印度投資的手機供應鏈上游廠商計劃放緩。從長遠來看,印度的投資政策雖然號稱優惠很多,但是不穩定,稅收政策也不固定,投資政策難以落地。如果之後中印關係和投資政策能穩定下來,中國投資者還會湧向印度。
溫泰坤提到,印度專家推算印度疫情拐點大致在7月份,(手機廠商和供應鏈廠商)還有一段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