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稱新冠大流行“遠未結束” 並發布新的口罩指南
據外媒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警告說,COVID-19大流行病“遠未結束”,並告誡人們不要自滿,因為全球確診病例仍在增加,而且完全有可能出現第二波疫情。這一消息是在世衛組織修改口罩指南時宣布的,列出了佩戴者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己和他人時應牢記的幾個重要因素。
“疫情已經持續6個多月了,”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周一的一次媒體通報會上指出,“現在不是任何國家放鬆警惕的時候。” 該組織負責人的觀點得到了一些專家的支持。流行病學家Maria van Kerkhove補充說:“這遠未結束。”他指出,如果各國不保持關注,很可能會出現第二波COVID-19感染。以美國為例,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美國已經有近200萬例新冠確診病例和超過10.9萬例死亡病例,人們擔心,各州的重新開放工作已經取消了今年早些時候取得的一些防疫成果。
世衛組織發布新的口罩指南
在這一流行病的早期,世衛組織沒有加入一些國家關於強制佩戴口罩的廣泛呼籲。最近幾天,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新的證據和研究鼓勵世界衛生組織改變其關於口罩的建議。事實上,它現在建議普通公眾在一些情況下佩戴口罩。
這並不是說每一款口罩都是一樣的。雖然世衛組織說的是非醫用口罩–比如說織物口罩,這種口罩的使用範圍比較廣,但並沒有額定供醫護人員在醫院和其他這類環境中使用,但這裡面也有很大的差異。大大小小的公司以及個別廠商,已經加緊向市場提供織物口罩的選擇。但世衛組織建議謹慎使用,以確保人們所佩戴的口罩實際上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最好的COVID-19口罩有合適的面料和層次組合
決定織物類型是第一個挑戰。世衛組織承認,目前幾乎沒有對COVID-19條件下佩戴口罩的不同類型織物進行系統評估,更不用說不同形狀和尺寸的織物組合了。不過它是用法國的標準來做推薦,基於至少70%的固體顆粒或液滴過濾,以及圍繞透氣性的因素。然後是層數。世衛組織建議至少要有三層,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具體用途。因此,這些層最好採用不同的面料。
根據世衛組織的說法,“理想的組合”是最內層由親水性材料製成,即能吸收液體的材料,如棉或棉混紡。最外層是疏水性的–即它能排斥液體–如聚酯、聚丙烯或這些材料的混合物。然而,要避免在外層塗上塗料,因為雖然蠟層可能會增加其抗水能力,但也會使其更難透氣。
世衛組織建議,中間應再加一層疏水層,由聚丙烯等合成無紡布材料組成,或由棉質層組成,可加強過濾或保留水滴。
世衛組織稱,無論口罩是由什麼組成的,佩戴和使用都有幾個關鍵的規則。首先,它們應該只由一個人佩戴。任何人都不應該共享口罩。如果它們是濕的或已經弄髒,不應該繼續佩戴。世衛組織建議,“濕口罩不應長時間佩戴”。在摘下來的時候,應該只接觸口罩的側面–即鬆緊帶或繫帶,而不是正面。如果不能直接清洗,應暫時用塑料袋密封。
至於清洗,世界衛生組織也有建議。一般的指導意見是選擇織物能承受的最熱溫度:至少60攝氏度(140華氏度)。人們應該使用肥皂或洗衣粉,並小心使用高攪拌的洗滌週期,因為它們可能會損壞面料或拉伸性較強的面料。
如果沒有熱水可用,世衛組織有一個推薦的兩步流程。首先,用肥皂或洗滌劑和常溫水清洗織物口罩。然後,將口罩煮沸一分鐘,或者在0.1%的氯氣中浸泡一分鐘。如果使用氯氣的方法,那麼應該用常溫水徹底沖洗口罩。
雖然世衛組織的指南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但它對普通公眾使用織物口罩仍有顧慮。最重要的是可能產生虛假的安全感。世衛組織強調,畢竟非醫用織物口罩並不是不能滲透COVID-19病毒。
這最終可能會讓佩戴者認為,他們可以放鬆他們的其他預防措施,只是因為他們戴著口罩。現實情況是,人們仍然需要定期洗手–尤其是在接觸或摘下口罩後–並保持社交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