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警告地球降溫工程會帶來一系列副作用
為應對全球變暖造成的負面影響,一些科學家提出了通過大氣氣溶膠將熱量從地球反射出去的方法。然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此舉同樣存在著一系列長期的副作用,比如削弱兩個半球的溫帶風暴軌跡、破壞冰蓋的穩定性、以及導致某些城市地區的污染更加嚴重。
上圖藍色為模擬的溫帶風暴軌跡(來自:MIT)
由MIT 地球、大氣和行星科學系進行的這項研究,著力於探索地球降溫工程對氣候產生的長期影響。
儘管提議的方式不盡相同,但它們的目的都相當一致。比如以火山噴發為靈感,讓火山灰顆粒被噴入平流層,從而將太陽的能量反射回太空,以暫時降低地球的溫度。
研究團隊使用了一套太陽能地質工程模型,即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了創紀錄的四倍水平,便足以阻擋太陽輻射和平衡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影響。
該模型被稱作G1 實驗,使得研究團隊能夠探索將大量氣溶膠注入平流層後所帶來的各種影響,結果發現溫帶風暴軌跡將發生強烈的變化。
其特指中高緯度地區形成的溫帶氣旋,風暴路徑的強度與烈度和頻率直接相關。但在G1 實驗情景下,兩個半球的風暴軌跡都被大幅減弱,意味著冬季風暴不再那麼兇猛、並且還會帶來其它後果。
科學家指出,較弱的風暴也意味著夏季天氣將更加持久,與埃克塞特大學在2017 年發表的一項類似研究結果相呼應。若地球降溫工程被強制推行,那溫帶風暴的減少將導致非洲部分地區迎來乾旱。
MIT 地球、大氣與行星科學系研究生Charles Gertler 表示,南北半球風暴軌蹟的減弱,意味著冬季風暴不再那麼強烈,但也會導致熱浪遲滯。
在所有的季節,這都可能影響污染空氣被風吹散,還可能導致水文循環的減弱、區域性降雨的減少。比之我們早已習慣的氣候基準,這樣的變化很是讓人感到擔憂。
科學家警告稱,風暴減弱還可能改變海流,進而影響兩極冰蓋的穩定性,尤其是南極。研究合著者Paul O’Gorman 表示:
在南半球,風驅動著洋流的行進,反之有可能影響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及南極冰蓋的穩定性,因此風暴軌跡對南半球的氣候變化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此外研究團隊發現,這些較弱的風暴軌跡與溫濕度的變化密切相關。
該模型表明,地球降溫工程可能導致赤道變涼、而兩極繼續變暖。兩極和赤道之間溫度差的減少,可能導致風暴路徑減弱,引發我們對不可預知的氣候連鎖反應的擔憂。
有鑑於此,O’Gorman 認為反射日光並不能完全抵消溫室效應,有許多理由讓我們避免這麼做,轉而尋求減少二氧化碳和其它溫室氣體的排放。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原標題為《Weakening of the Extratropical Storm Tracks in Solar Geoengineering Scen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