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萬保時捷拆出大眾零件我被坑了嗎?
如果一艘船上的每根木頭逐一被替換,直到有一天所有木頭都不再是最初那根,那麼這艘船還是原先那艘船嗎?大家知道這船叫忒修斯之船。如果一輛車上某個零件貼著別家的標,直至所有零件除了車標都不是自家產,那麼這輛車還算是這家品牌的嗎?保時捷車主段先生頂著一腦袋問號。
號稱“中國故事第一台”的合肥988 故事廣播,試圖幫助段先生髮聲討說法。“故事”是這樣的:2016 年段先生斥資70 餘萬元(裸車價63 萬元),購置了一輛進口保時捷Macan。四年過去,這輛保時捷在檢測中被發現發動機水泵有滲液現象,段先生將車開去維修,拆下零件後發現水泵零件上,清清楚楚地印著奧迪的四環logo 和大眾的“VW” logo。
段先生氣壞了,說好了買的是保時捷,還是德國原裝進口,中間也沒有合資廠搗鬼,怎麼會混入大眾奧迪的零件呢。“理解不了,真的理解不了。”更何況,段先生覺得,這麼大價錢買的保時捷,正正常常開,出保沒到一年(保修期三年)就出了問題。
“難道就殼子是保時捷的,要是(零件)都是奧迪的話,我花40 萬買個奧迪算了。”
“十萬二十萬的車開上三年多,也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振聾發聵,言猶在耳。
然而這次,“中國故事第一台”,成功地把故事,講成了事故。“保時捷的奧迪件”這視頻一發出來,瞬間就成了整個汽車行業和車迷圈子共同的嘲諷標的,B 端和C 端一起群嘲。因為保時捷用大眾零件這個問題,對於稍微了解點汽車的人,實在是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甚至在網絡上,這不僅被網友們當梗玩兒,而且已經是有年頭的陳年濫梗。身為保時捷車主四年的段先生,居然表現得彷彿對此一無所知,實在是令人意外。
(求生欲……)
段先生最初拆出水泵的那家修車廠工作人員,面對鏡頭也說“他們(大眾和保時捷)是一家的”;但畢竟人家是無辜的第三方,誰也不願意站隊給自己惹事,趕緊話鋒一轉,“但是我……沒研究過這個東西。”前半句是人家對這種事情毫不意外,後半句是內心os:這事兒跟我也沒關係,別問我我啥都不知道。
當段先生來到保時捷4S店,面對著鏡頭,保時捷工作人員還是給耐心解釋了一番:“我給你舉個例子,手機電腦裡的模塊並不是自己的,都是好多零件供應商給你供應……更何況大眾和保時捷是一家的,是內部供應。”
(刮刮樂了解一下)
事實確實如此,同一集團旗下各品牌之間分享零部件,是早已成形幾十年的行業慣例。別說單個零部件了,小到共享某個子系統,大到共用整車平台,甚至再到除了車標外整輛車都一樣(殼都一樣),這些都是常事,實在不新鮮。大眾集團旗下品牌眾多,下至斯柯達,上至賓利布加迪,多少都能拆出些印著大眾logo 的零件。
別說保時捷用奧迪零件了,當年阿斯頓·馬丁和沃爾沃同屬福特集團時,假如你買花了幾百萬買一輛阿斯頓·馬丁,把車鑰匙蒙皮劃開,沒準兒會發現一個沃爾沃車標。現在阿斯頓·馬丁和奔馳有了合作關係,你再花幾百萬買一輛阿斯頓·馬丁,又會驚喜地發現車機系統、按鈕全是奔馳同款。
在段先生看來,保時捷一個零件都不應該用奧迪大眾的。殊不知他這輛Macan,連機艙裡那台2.0T 引擎,整體都是大眾集團著名的EA888,大眾集團旗下幾乎各品牌,下至斯柯達西雅特,上至奧迪保時捷,全都在用。在他這輛車上,大眾的零件遠遠不止水泵一個。
如果再認真學習一番,了解一下所謂的平台化戰略:保時捷Macan 來自大眾MLB 縱置引擎模塊化平台,與奧迪、大眾的眾多車型係出同門,而Macan 與奧迪Q5(上一代,不是現在的Q5L)關係頗近。其實可以坦白的告訴段先生,他這輛Macan 上印著大眾奧迪logo 的部件,可能比印保時捷logo 的部件還多。
再進一步,別說零部件了,你買到的某品牌車型,甚至可能並非出自該品牌工廠。比如歐洲著名的代工廠麥格納斯太爾,同時為奔馳、寶馬、捷豹、MINI 等多個大品牌代工。奔馳G 級越野車、寶馬5 系混動、豐田Supra……你也許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些車型是在同一座第三方工廠生產出來,再運往各品牌各自的經銷商。
(奔馳G 級的誕生地並不是奔馳工廠)
那麼,真的就像段先生所言,“那我不如花40 萬去買個奧迪”嗎?不論是共用某個零件,還是共享整車平台,都不代表著兩款不同品牌車型在各方面表現完全一樣。因為相當一部分零部件是共用的,所以60 萬的保時捷Macan 就不如40 萬買個奧迪Q5 嗎?世界要是這麼簡單,那倒好了。
一家成熟的汽車品牌,在某個零部件上決定使用哪家供應商,只是研發過程的一個開始。零部件的質量、性能、取向,確實會一定程度上決定它在整車上的表現,但這並不絕對。就好像廚師做菜,食材的質量更好固然能提升成菜的品質,但好的廚師卻能用一樣的食材做出更優秀的菜餚。放在汽車上面,同樣的零部件,不同的安裝調校,不同的追求取向,可以呈現出的效果可以千變萬化。
掃盲之餘需要說明,看完這件鬧劇般的故事,雖然事情被我定義為“無知引發的鬧劇”,但我對段先生其人並沒有什麼嘲諷之意。段先生本人不是車迷,單純作為一個車主,你沒有理由要求他像個汽車愛好者一般熟悉汽車行業。我唯一不太理解的只是,對於自己花重金購買使用近四年的愛車,為何在這麼淺層次的問題上(百度一搜就有答案),能夠一無所知?即便段先生不是車迷,這車好歹也算個重要家庭資產阿,這麼不上心的嗎。
至於水泵的質量問題,像段先生這樣,仍然抱著“車越貴質量就會越好”認識的消費者,應該不在少數。但事實上,汽車的質量高低、出故障的頻率,和車價高低並不存在直接的掛鉤關係。車越貴,理論上確實會越靠譜,但也僅僅是理論上。車更貴反而越糟心,從古至今從來就不是新鮮事。更沒有任何法規規定,汽車越貴,出問題的概率就必須要更小。這是一個服從市場規律的問題,而不是服從法規的問題。至於質量缺陷,和出現正常故障是兩碼事,缺陷是需要法規監督的,但故障不是,因為沒有什麼東西能保證永遠不出毛病。
汽車因為本身高度複雜、零部件數量眾多,有點小毛病是十分正常的。在搜索引擎中搜索“任意車型名+通病”,會發現幾乎沒有幾款車是沒有任何通病的。而一款車毛病的多少和嚴重程度,會影響它的市場口碑和保值率。車企都會為汽車整車、主要部件,制定不同的保修期限,在官方渠道進行保養維修,換上的相應部件也會有單獨計算的保修期。出保後不擔保質量,這也是商業社會慣例。
歸根結底,這場鬧劇般的誤會,能說明的只有我們這個汽車市場還遠不夠成熟。像段先生這樣,經歷了從選購到使用的整個過程,身為車主,卻依然對自己愛車了解甚少,以及他對於昂貴品牌質量更好的迷信,都不是個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消費者無法或者不願意主動獲得清晰、正確、自己應了解的消費信息;本應是購車常識的信息,沒有被傳達到每一位潛在車主。正常的市場現狀,與給廠商反常行為的“洗地”,兩種聲音混雜在一起。結果就是很多不熟悉汽車的人們再也無法分辨出,究竟哪些是正常情況、哪些是自己被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