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第二大客戶華為台積電聘兩名白宮說客
彭博社5月28日爆料,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前高管尼古拉斯·蒙特拉(Nicholas Montella)5月份已加盟台積電,出任該公司政府關係主管。就在幾個月前,英特爾前首席遊說人士彼得·克利夫蘭(Peter Cleveland)也已經成為台積電全球政策副總裁。
彭博社稱,台積電此舉旨在緩和中美關係惡化對其經營的影響。
彭博社報導截圖
據蒙特拉和克利夫蘭在領英(LinkedIn)上的個人資料顯示,台積電已經確認了對他們的任命。
蒙特拉此前專注於日本、韓國和亞太經合組織(APEC)方面的政策。
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華為則是其第二大客戶。去年,華為貢獻了台積電總營收的約14%。
美國新一輪針對華為的限制措施已經箭在弦上,這也將台積電推入了緊張局勢的核心。若美國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最終實施禁令,則台積電未來想從華為獲得的訂單,都需要向華盛頓申請豁免。
另一方面,台灣媒體5月25日報導,供應鏈透露,美方對華為的新禁令可能打亂台積電接單和產能擴建節奏,若美方不鬆手,台積電很可能在7月的財報說明會宣布下修今年全年資本支出。
由於美方給予120天寬限期,台積電已全力安排在120天內如期出貨給海思追加的5nm和相關製程高達7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20億元)訂單,同時爭取在美國商務部為期兩週的徵求意見期內,聯同美國設備商向美國商務部提出建議。
就在美國商務部宣布針對華為的決定前數小時,台積電剛剛表示將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座120億美元的領先5納米芯片工廠。這一決定旨在緩解美國國家安全擔憂,並將更多的高科技製造轉移到美國。
當時有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已在與特朗普政府洽談建廠計劃,將在美國創造就業崗位,並出於安全考慮在美國本土生產敏感性元件。
不過,主管經濟成長、能源及環保的國務院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之前已經表示,不保證台積電會因承諾要赴美打造晶圓廠,而取得出貨華為的執照。
著名IT資訊網站至頂網(ZDNet)5月18日報導,華盛頓特區出口管制律師雅各布森(Douglas Jacobson)表示,美國政府雖然特許微軟、Google向華為出售服務,但這是因為它們是美國企業,特朗普政府把保護美國企業及工作當作最優先考量,不太可能給予台積電出貨華為的執照。
雅各布森認為,如果台積電無法取得執照,那麼有兩種方式可以避開美國禁令:一、停止用美製設備生產華為設計的芯片;二、販售非華為設計的芯片。
台積電的“隱憂”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4月下旬的電話會議上表示,台積電正在評估美國建廠計劃,現在的成本缺口令人難以接受,台積電已經在多方努力以求縮小該缺口。
台積電在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逆勢增長,實現淨利潤1190億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283.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第一季度營收達到3106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740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7nm製程營收佔比高達35%,10nm佔比僅為0.5%,16nm則占到19%,16nm及更先進製程占到了55%。
台媒“中央社”4月25日報導,華為去年為台積電貢獻營收1528.76億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364億元),年增逾八成,佔台積電總營收比重由8%增加至14%。第一大客戶蘋果去年貢獻營收2472.13億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589億元),年增逾一成,佔台積電總營收比重由22%增加至23%。
由於華為是搶先採用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的主要廠商之一,美國若對華為加強出口管制,會對台積電短期運營造成衝擊,報導將這種情況稱為台積電的“隱憂”。
另外,台積電的隱憂也不單來自華為方向,中方可能做出的反制也會殃及台積電的主要客戶。
中國外交部5月16日在回應外媒詢問中方是否會對美國採取報復性措施時,曾明確表示,中國將堅決捍衛本國企業的合法權利,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對華為等中國公司的“不合理打壓”。特朗普政府的行為“摧毀了全球製造業、供應鍊和價值鏈”。
《環球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稱,如美方最終實施上述計劃,中方將予以強力反擊,或涉高通、思科、蘋果、波音等美企。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寧南山17日分析,高通營收高度依賴中國,下游的廠家華為,小米,OPPO , vivo等中國品牌都是其大客戶,中國市場營收佔了50%以上;蘋果體量最龐大,其零部件供應工廠按照2019年的供應商報告,47.46%的供應商工廠位於中國,尤其是最下游的智能手機和電腦組裝製造,集中在中國的河南,廣東等代工基地;思科在營收上已經不依賴中國市場了,2018年其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比例不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