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再起“圍毆”Zoom
如果提前知道安全漏洞會被曝光出來,讓客戶放棄,被對手痛打,甚至受到政客揣度,Zoom還會不會如此高調成長?競爭是如此激烈,激烈到你們根本無法忽視它的存在。5月19日,多家外媒報導稱,Zoom已經停止中國內地個人用戶註冊,並禁止內地個人賬戶發起/主持會議,只允許參會。企業賬戶仍可以註冊,但需要通過Zoom在內地的授權銷售代表完成。
儘管Zoom對於在中國市場的“策略變動”不予置評,但顯然細心的觀察者已經發現,Zoom已經不再是之前那個“天真無邪”的Zoom了。
戰火再起
雲視頻會議市場從來沒有像2020年上半年如此熱鬧。
一個標誌性信號是,移動數據分析平台七麥數據顯示,在中國、美國等地區長期霸榜的抖音、YouTube等娛樂性App,逐漸被Zoom、Google Meet、釘釘、騰訊會議等協同辦公工具取代。
而後者的用戶下載量及活躍度在疫情期間呈現出了爆發式增長。
公開信息顯示,僅在3月,Zoom日活用戶從2019年12月的1000萬人猛增到了3億人(後改稱每天有3億Zoom會議參與者);WebEx使用人數達到創記錄的3.24億人,在美洲用戶數更激增一倍以上;微軟 Teams活躍用戶,在疫情重災區的意大利激增775%,在中國地區則暴漲600%,僅在4月就有3400多萬個工作組會議,全球超過183000個教育機構使用Teams。
中國廠商釘釘拿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背書,騰訊會議也啟動了為聯合國提供視頻會議的策略,福田汽車要求全員啟用WeLink,不到一個星期,覆蓋了所有1.2萬內部管理人員。一時間,幾乎所有具備/集成視頻會議功能的產品都開始入局,就連擅長搞硬件、提供服務器的新華三、浪潮也發布了相應的雲視頻解決方案。
也不知是這一招擊中了國外科技廠商的要害,伴隨疫情復工需求的全球演進,4月,微軟將旗下協同辦公軟件Teams(前身Skype For Business),面向全球市場新用戶免費開放6個月的智能遠程會議服務。5月,Facebook發布視頻會議工具“Messenger Rooms”;隨後,谷歌表示將Hangouts Meet免費服務延長至9月,並在整合了旗下的Hangouts和Google Duo之後,推出全新品牌“Google Meet”……
雲視頻會議被科技公司濃墨重彩地寫進了2020年戰略計劃表裡,原因在於遠程會議、遠程課堂、在線醫療等需求猛增,倒逼企業協同辦公軟件的研發速度迅速加快。
這一切都預示著,暴風雨要來了,視頻會議的市場格局,將要在這場爭奪戰中被改寫。
那麼,在這次視頻會議行業的全軍出擊,闖入的究竟是無人防守的新藍海,還是更大的傳統廠商後方腹地?
誰在進攻?
第三方研究機構Wainhouse曾給出數據,2016年全球約有50%的企業對部署雲視頻有需求。傳統專用硬件視頻會議市場早已飽和,基於雲的視頻會議交付模式越來越受到企業和用戶的認可。
“現在所有的傳統視頻廠商都知道這是不可逆的方向,過幾年,包括保利通、思科、華為都會推雲視頻。”
在2017年的一次媒體採訪活動上,國內主打雲視頻軟硬一體的某服務商如是說。
直到目前,國外的Zoom,國內的釘釘、騰訊會議扮演的仍然是追逐者、進攻者的角色。
一方面,硬件成本、MCU安裝成本,後期擴容成本的問題,讓一般IT預算少的企業只能放棄這部分費用,採取更為低廉、安全性不高的通信服務;另一方面,這些產品只能在企業專網內使用,對網絡環境的要求嚴苛。相比之下,基於雲的部署和交付模式,讓視頻會議本身俱備很強的靈活性和性價比優勢。
雲視頻會議產品的市場佔有率近些年也確實得到了進一步滲透,最明顯的是,它們開始頻頻拿下政府、醫療、教育等行業的大單。
例如,2019年Zoom為醫療巨頭強生、VMware提供了超萬級的客戶訂單。
作為評判企業產品技術成熟度的風向標,Gartner公佈的最新雲視頻會議魔力像限圖,在2019年9月的這張圖中,Zoom首次進入領導者象限,幾乎追平了思科、微軟,緊隨其後的還有Blue Jeans(4月剛被Verizon收購)等雲視頻創新廠商。僅在三四年前,思科、Adobe等廠商還牢牢盤踞在頭部位置。
換句話說,原先以思科為代表的傳統硬件視頻會議提供商構成的市場格局,被黑馬Zoom擊破。
顯然,Zoom是2019年期間業績、股價雙增長最為亮眼的獨角獸。Zoom股價逆勢增長,其CEO袁征也一度登上《福布斯2020全球億萬富豪榜》。
更沒想到的是,一場疫情不僅加速了雲視頻替代傳統視頻會議系統的步伐,也讓更多的雲視頻會議提供商入場。
槍打出頭鳥
要問在這場戰鬥中,誰最受益?我們尚不得而知,但Zoom卻最先敗下陣來,反倒是其他敵手、還有補刀者快亦。在Zoom安全問題曝光後,老對手WebEx向客戶保證,他們的產品會更安全。
讓我們簡單回顧下Zoom安全問題的來龍去脈。在這個故事裡,Zoom成為被圍攻的對象。
從3月下旬起,Zoom被頻頻爆出安全漏洞:允許未邀請用戶進入會議間、和第三方應用共享私人信息、錯誤地聲稱具有端到端加密、黑客暗網叫賣Zoom賬號密碼一分錢能買71個Zoom賬號……
實際上,Zoom的安全漏洞似乎由來已久。去年7月,Zoom就因用戶卸載該應用程序而無法從Mac中刪除Web服務器一事而鬧得沸沸揚揚。
據內部消息,最早採購雲視頻會議系統的IBM曾對WebEx、Zoom等進行評估,但最終Zoom因未能通過安全評審而出局。
而作為合作夥伴的雲存儲軟件Dropbox,早在2018年就開始通過漏洞賞金計劃讓黑客幫忙找出Zoom的漏洞。
正如後來Zoom CEO袁征在博客中對安全問題“無法達到標準”致歉,並承諾將解決這些問題,但此時的道歉分明來的有些遲了。
作為首席執行官,我真的搞砸了,我們需要贏回他們的信任,這種事本不該發生。
據報導,出於安全考慮,SpaceX已經禁止用Zoom召開會議;NASA曾是Space X的最大客戶之一,但也同樣禁止員工在工作場景使用Zoom;Zoom甚至被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說,“ Zoom是一家’中國實體’,我們被告知不要信任它的安全性。”
疫情發生後,IBM將所有的35萬名員工全部轉移到了Slack上,這成為Slack史上最大的單一客戶。Slack可以集成IM、文件共享、視頻聊天等上百款主流效率工具。
本應是進攻者角色的Zoom被瞬間吊打。
顛覆者出現?
疫情的隔離因素使得視頻會議行業空前火爆,但云視頻會議的市場增速在2019年就已經趨緩,甚至市場規模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據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於2018年公佈的《全球視頻會議市場研究報告》,全球視頻會議市場規模每年以7%的複合增長率擴張,到2018年市場規模僅為509億美元。
疫情讓全球範圍內的雲視頻用戶市場得到了教育,但並不能說明:短期內IT服務商們就能逃脫疫情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對於創業公司而言,短期用戶暴增背後的一個充分條件,其實是免費策略。
誰都不知道,疫情結束後客戶會不會留下,但疫情期間花出去的雲服務器擴容成本,卻是實實在在地存在於賬本。相比之下, 互聯網科技巨頭卻不會特別在意這一問題,這讓本身就已經是紅海的雲視頻會議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
儘管很多提供雲服務能力的廠商後來都曾表達過,他們在疫情期間開放免費政策的獨到性,但無疑,為具備IT付費能力和付費意願的大企業服務,才是這波廠商瞄準的關鍵。
從企業到政府機構,從上班族到學校學生,雲視頻會議需求再次爆發的背後,可以看出這次已經不再是某一家視頻會議公司的戰爭。初次看到巨頭公司入局雲視頻會議的消息,實在感到意外,前面也說了,雲視頻會議市場的天花板早在兩年前就已趨緩了,與其說爭搶一個已經見頂的視頻會議市場,不如此時將視頻會議場景的天花板拉高。
據財新此前報導,雲服務行業人士稱,華為現在花很大的力氣跟中國電信的各個省公司洽談,希望通過電信的力量,把WeLink打包推銷給大中型的體制內機構。
從這個角度來講,相比於創業廠商拿下的三四線政府辦公需求的訂單,國內的Polycom、華為正利用此前在通信設備製造積累的優勢,通過通訊運營商的渠道快速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畢竟,通訊運營商對政府和大客戶的把控力,在短期仍然難以撼動。
舉個例子,G20領導人特別峰會期間,或許也是出於安全和穩定性的因素,仍採用專網專線方案進行。
騰訊雲錢敏曾提到,中國視頻會議的大迸發就是2003年的SARS期間,自那之後,各大企業和政府都上了傳統的硬件視頻系統,Polycom、華為和中興等企業成為那一輪的受益者。
那麼,2020年的新冠疫情又證實了以視頻會議為代表的分佈式雲服務的有效性,這次的受益者似乎顯而易見。
回到文章開頭,Facebook、谷歌正試圖通過此次疫情整合原有的視頻會議服務能力,其實並不見得是推陳出新,相反,它們本身在協同辦公場景的服務能力已由來已久。2019 年初,Facebook曾表示將整合旗下三款應用Facebook Messenger、Instagram 和WhatsApp,希望在2020年將三款App底層數據打通,使用戶能實現跨平台通訊。
放大到整個協同辦公生態,還有Slack、WhatsApp這樣的大傢伙,視頻會議本質上解決的仍是溝通成本和效率的問題。而視頻會議仍只是單點的功能需求,如果沒有疫情,Zoom也需要與Slack等平台進行集成。
類似的道理,中國市場的視頻會議產品也必然會集成在協同辦公的大生態裡,從單純的軟件供應商變為提供協同產品、解決方案和雲服務的服務商。只是略有不同的是,像釘釘會選擇做一些自己擅長的SaaS應用,但這似乎並不影響其他業務推出阿里雲視頻會議。
巨頭的入場注定會加速流量向頭部傾斜的趨勢,在流量分配“二八法則”下,留給Zoom們的恐怕不全是好消息。
Zoom會不會最終融入某一個生態(被收購)呢?我們最後做個大膽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