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蘋果蝶式鍵盤為何慘敗:不該將浮華凌駕於功能之上
外媒TheVerge在“Button of the Month”專欄中討論了蘋果蝶式鍵盤為何慘敗,原因是其將浮華凌駕於功能之上。最為現代外設歷史上最糟糕的缺陷設計之一,其極易沾染灰塵污垢而損壞,維修很困難、更換起來也相當昂貴。為了讓按鍵填滿空缺區域,讓外形更加美觀、行程更短、設備更薄,該公司顯然從一開始就找錯了方向。
當今的許多技術都是高度“數字化”的,比如觸屏和軟件方面的優化、以及MacBook Pro上極具爭議的Touch Bar,就為交互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至於為何保留實體按鍵,其實是為了保留更高級別的交互選項,比如智能機上的電源鍵、耳機上的音量控制、以及追求快速而準確的操作的遊戲手柄。
當然,也不能少了筆記本電腦上的實體鍵盤,打字手感是個很重要的體驗項目。雖然在iPhone / Android智能機上,也有許多專為觸屏而開發的智能輸入法,但其可靠性仍不及前者。
遺憾的是,數十年來,消費技術的總體趨勢,就是追求讓小工具變得更加輕薄時尚,同時以犧牲功能性而代價—— 比如電池續航的下降、以及砍掉3.5mm 耳機插孔。
行業內的許多大牌企業都未能避開這一陷阱,對技術狂熱的蘋果公司尤其如此,歷代新硬件都追踪更小、更輕、結果在此過程中犧牲了一定的可靠性。
直到最近幾年,蘋果才開始努力扭轉這種趨勢,以在功能和形式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更別提微軟初代Surface鍵盤保護套和聯想的電子墨水Yoga機型等案例。
吸取了教訓之後,這些企業開始變得更加務實,比如微軟就將Surface鍵盤保護套換成了機械式鍵盤的方案、聯想即將推出的可折疊筆記本也提供了實體鍵盤配件。
蘋果現也為iPad Pro提供350美元的鍵盤保護套,雖然較以往的產品更厚重,但可靠性也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