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轉向Linux,微軟又失一城,細數這些年高調擁抱開源的組織機構
幾天前,德國慕尼黑又一次拋棄了Windows,舉市“遷向” Linux,擁抱開源。慕尼黑的動作被認為是德國對專有軟件做重大政治變革的標誌。今年2月,韓國政府正式起草戰略,計劃要全面採用基於Linux 的開源操作系統Open OS 來取代Windows7……
圖片來自於Pixabay
種種原因,世界各地的國家和城市政府正在牽頭用Linux系統取代Windows。政府的決策首先會影響到政務系統的IT建設,其次也會帶動企業和個人習慣轉變。對微軟來說,流失城市或國家“用戶”是足夠引起警惕的。早在2003年慕尼黑第一次從Windows遷向Linux開始,就有消息稱,微軟原CEO——在2001年說出“Linux是毒瘤”的Steve Ballmer曾親自遊說慕尼黑市長但未果。
巧合的是,這次幾乎在慕尼黑宣布“離開” Windows的同一時間,微軟現任CEO兼首席法律顧問Brad Smith公開表達他的個人觀點:“當開源社區在本世紀初開始爆發時,微軟曾錯誤地站在了歷史的對立面 ”,現在他們正在改變。
5月20日微軟在Build 2020大會上,也做了一些開源舉動。其實很早之前,微軟就面向政府等大客戶,做開源“讓步”以保住其市場地位。雖然現在微軟還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但近年頻頻有國家/城市政府高調擁抱開源;還有一些大型組織,如F1、NASA、面向好萊塢的軟件基金會紛紛引入開源概念和軟件;開源軟件和封閉軟件之間,大型機構和大供應商間的拉扯愈演愈烈……
今天就來梳理一下幾個代表國家、城市、組織的開源之路和微軟做過的開源計劃。
國家和地區政府的IT開源決策普華永道:投資更多開源軟件以實現國家數字主權
最近當選的慕尼黑執政聯盟在一項聯合協議中表示,在技術和經濟可行的情況下,該市將重點放在開放標準和自由開源軟件商,遵循“public money,public code”原則,只要不洩露個人數據,市政府相關軟件都將開源。
這不是慕尼黑政府第一次做出類似決策。2003年,慕尼黑市議會便決定更換市政系統使用的Windows 和MS Office,換成Linux 和開源軟件,將Microsoft Office 換成OpenOffice。
慕尼黑採用了基於Linux代碼,結合Munich,創建了LiMux操作系統。原計劃是到2011年遷移12,000 – 15,000台PC中的8500台,到了2011年底,實際遷移了9000台PC的操作系統。2013年,慕尼黑表示開源軟件為他們節省了1360萬美元,而如果將軟件的官方支持和其他隱性成本考慮進來,數字可能會更大。到2014年,慕尼黑已經有14000台PC運行在LiMux上,基本完成過渡。
但到2017年,慕尼黑政府換屆後(社民和保守黨聯盟佔據議會多數席位),以開源系統兼容性不好,部署效果不佳為由,決定採用Windows 10創建全國統一的客戶端架構,並最遲在2020年底完成29000台計算機系統的部署。這一遷移決定的預算是5000萬歐元,大約是4億人民幣,其中購買軟件預計花費4930萬歐元,剩下310萬歐元用來測試和培訓。
社民黨議員Anne Hübner稱,慕尼黑之前一直掙扎於LiMux的普及,而用戶並不滿意,公共部門的軟件基本上只支持Windows。但是慕尼黑的一位IT負責人Karl-Heinz Schneider並不認可這種說法:慕尼黑已經解決了在Linux上運行業務線軟件和與外界交換文檔的兼容性問題,使用LiMux和LibreOffice不再存在大的技術問題。當時,慕尼黑綠黨和自由軟件歐洲基金會認為,LiMux是“慕尼黑IT結構性和組織問題”的替罪羔羊。
慕尼黑市政府在2017年計劃於今年切換到Windows。不過,議會換屆之後,這一計劃直接被作廢了,今年當選的執政聯盟將掌權到2026年。
對於慕尼黑政府的反复跳票,有觀點認為,這是政客正試圖從微軟那獲得更多好處。柏林弗勞恩霍夫開放通信系統研究所的數字政府專家Basanta Thapa說:“ 它們(IT決策)並不純粹是技術性的,這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在他看來,使用開源和閉源軟件的用戶接受度、經濟轉移成本影響都是有限的,而關於市場的政治哲學以及數字主權等問題越來越重要。
事實上,德國聯邦內政部早已委託普華永道調查德國如何實現更多的數字主權,並減少對微軟等供應商的依賴。2019年8月,普華永道給出的答案之一是“投資更多的開源軟件”。
在歐洲,IT 決策經常被看做是一種政治主張。法國最初擁抱開源被外界認為有“反美主義”的原因在。
法國軍方和文化通訊部在2006年11月就宣布,已經全面過渡向開放資源Linux 操作系統。從2007年3月,法國國民議會開始在1154台辦公電腦上安裝免費的開源操作系統Ubuntu,以及開源軟件OpenOffice 等。2018年,法國政府向高校學生免費派發了175000份裝有開源軟件的U 盤。之後,法國政府也一直在做更多開源嘗試。2015年,法國政府考慮在公共管理部門採用自由開源軟件。2018年7月,法國政府開始採用自研、開源的實時通訊軟件TCHAP,用來代替WhatsApp ,Telegram,以及其他的第三方軟件。
對此,RedMonk的一名成員說:“法國政府中存在對美國公司的不信任而且他們竭盡全力地支持非美國的事物。”不過,法國稅務部門並不認可這種說法,官員Lapeyre說:“開源需要一個在經濟上可靠的長期政策,在法國我們不注重短期利益。”
“不打算用納稅人的錢鞏固微軟的壟斷地位”
政府採用開源軟件最直接的原因或許還是為了省錢,尤其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
“我們不打算將納稅人的錢花在一個幫助鞏固微軟壟斷地位的程序上”,巴西政府幾乎可以說是最早,最堅決支持開源和自由軟件的,巴西的一任國家信息技術研究所主席阿馬德在解釋擁抱開源原因時,甚至直接表達了對微軟的排斥。而他的這句話,後來也成為更多國家擁抱開源的“模範”理由。
2003年,巴西總統盧拉· 達席爾瓦就任,開始在巴西推動自由軟件計劃。他指示巴西政府部門及國有企業逐步使用自由操作系統Linux,取代“成本高昂”的微軟操作系統,當時這樣可以節約數百萬美元的軟件版權許可費。
2005年5月,巴西政府推出了一項旨在幫助中低收入者購買首台計算機的計劃PC Conectado 計劃,政府會補助部分購買成本,但這一計劃規定必須和自由軟件計劃一起推行:公民購買的計算機僅可配備政府制定的自由軟件,不能購買包括微軟在內的其他商業軟件。
MIT 媒體實驗室主任Walter Bender 早年在寫給巴西政府的信函中認可了巴西政府的選擇:在貧困人群中推行自由軟件能夠有效促進計算機在貧困人口中的普及。
即便不是在貧困人群中,這個原因也同樣奏效。2017年,西班牙巴塞羅那市議會開始暫停使用如Outlook 等微軟的專有軟件,並組織開發者開發開源軟件,同時計劃後續將使用像Ubuntu這樣的Linux操作系統替代Windows。市議會的目標是“避免在擁有大量許可成本的服務商那里花太多錢”,同時不依賴特定服務商。
在韓國,微軟的免費技術支持到期後,政府也並不願意“續費”使用專有軟件。2019年5月,韓國內政部和安全部表示,Microsoft對Windows 7的免費技術支持將於2020年1月到期,繼續使用Windows 7而帶來的維護成本過於高昂,因此政府將把其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從Windows切換到Linux。內政部數字服務局局長崔章赫表示,該部希望通過引入開源操作系統來降低成本,並避免依賴單一操作系統。
2009年左右開源軟件發展在全球的大爆發也是經濟原因所致。2008年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爆發,多地政府開始採用開源軟件,以降低IT 成本。
如2009年2月,加拿大政府發布一份關於開源軟件官方招標信息,並尋找公眾的反饋和指導來完成此計劃。招標信息顯示,節省開支是最重要的目標,他們將採用長期“免收費用的軟件”,包括免費軟件和開源軟件。2009年3月,英國政府宣布,將考慮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開源軟件推動措施。6月,時任英國議員喬治·奧斯本指出,英國政府通過公共採購程序採購開源軟件每年可以為英國政府節省6億英鎊的軟件購買和使用開支。
Gartner 2008年的報告中也提到:削減成本將推動大多數軟件服務(SaaS)提供商以某種方式採用開源軟件的創新技術。在之後的兩年時間裡,90%的軟件服務將通過某種方式以開源軟件為基礎。
小結
減少開支、不依賴特定服務商、鞏固自身數字/技術主權,所有政府部門的IT 決策幾乎都是由這三個原因促成。
即便是在美國,政府也常常因要節省財政支出而採用開源軟件。2017年6月,美國政府通過了Megabyte Act 法案,旨在簡化軟件許可支出,據悉每年一個內部機構可以節約高達1.81億美元。
而數字主權更成為近年歐洲乃至全球政府熱議的話題,通過使用開源軟件來解決問題也已成為廣泛共識。今年3月,在歐盟的支持下,大型開源軟件存儲庫(CROSSMINER)投資490萬美元開發新平台,用於檢查與開源軟件項目相關的編程代碼和交互,可幫助軟件工程師開發、維護基於開源軟件技術的產品和服務。
擁抱開源的組織機構
IT 市場的大客戶除了政府還有一些大型組織機構,通過使用開源軟件來節約成本,保障安全。有些組織乍聽上去和開源毫無關係,但他們正以讓人驚喜的方式將開源軟件帶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幾部大熱的電影,《蜘蛛俠:平行宇宙》、《愛麗絲夢遊仙境》、《超人總動員2》和《玩具總動員4》在製作時,採用了開源軟件OpenColorIO,而OpenColorIO 則隸屬於一個基於好萊塢的軟件基金會。
2018年8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合作Linux基金會,共同發起面向好萊塢的學院軟件基金會( Academy Software Foundation ),簡稱ASWF。基金會面向電影與媒體領域的開發者,旨在為電影和媒體行業提供中立論壇,幫助個人和組織參與開源生態系統。根據學院當時的調查數據,84%的電影公司使用開源軟件,主要用在動畫和視覺特效製作中。ASWF目前已經有至少9個開源項目,應用較多的有電影視覺特效工具OpenVDB和色彩管理工具OpenColorIO。
神秘如NASA,也是積極擁抱開源的機構之一。雖然NASA 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個行政機構,但它屬於行政性科研機構,區別於前文提及的議會、內政部、稅務部等決策部門,因此本文將其放在組織機構中探討。
NASA首任CTO OpenColorIO的主要研究領域之一就是開源軟件,他將一個新的開源工程比作一顆正在生成的星球,認為開源軟件是與某些停止創新並根深蒂固的公司公平競爭的最佳途徑,“類似星雲裡的星團,軟件工程師開始能夠具有較多的、解決大問題的機會和處理事情的新辦法,這將非常有幫助。”
目前為止,NASA 已經在GitHub 上託管了433個開源項目。
開源的概念甚至從軟件行業蔓延至其他領域,給更多組織提供一種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就像OpenColorIO 所說的“處理事情的新辦法”。
5月23日消息,國際汽聯和F1 車隊最近起草了一份計劃,通過電子投票在未來幾年減少預算上限。為節省開支,聯盟還允許使用開源組件,幫助小團隊節省研發成本。而這源於去年有人提出了一項開源的概念解決方案。
去年開始,國際汽聯計劃進行全面規則改革,包括標準化一些零件來降低成本。但標準零件可能降低可靠性,並需要額外的花費去驗證設計,因此有提議採用開源概念做替代方案,即團隊在線發布零件設計,並允許他人模仿創建並以不同的方式實現標準化零件。
對此,梅賽德斯技術總監James Allison 表示,他相信開源系統將逐步建立,而最佳設計最終也會滲透到所有團隊中,並通過F1 設計風格的優勝劣汰來實現標準化,“這不再是我們任何人特別想花開發資金的領域,因為那裡有好的設計。”此外,法拉利和紅牛也表示支持。而現在,國際汽聯正鼓勵車隊將開源研發落地。
從“共享源碼”到“站在歷史正確一方”的微軟
對於國際上的開源趨勢,微軟並沒有坐以待斃。微軟在2018年以75 億美元收購了全球最大源代碼託管平台GitHub,2019年又在Windows 10 上增加Linux 內核,推出的全新版本WSL(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微軟愛開源”的口號早就被喊出來了,但很少有人認為,微軟擁抱開源的真正動機是“共享和協作”。
微軟也不是一直站在Brad Smith 所說的“歷史的對立面”。2001年至2005年,微軟為了挽留政府等大客戶,曾提出並落地過“共享源碼計劃”和“政府安全計劃”。
2001年7月,微軟提出“共享源碼”計劃,向Linux 和開源軟件發起反攻。2002年,外媒報導,微軟正在向系統集成商開放其Windows 源代碼,以安撫大客戶和聯邦法官。而分析師認為,此舉具有像徵意義,不具實質意義。
2003年1月,微軟開始實施GSP政府安全計劃,聲稱要為政府提供所需的Microsoft平台源代碼和信息訪問權限。微軟的全球政府安全計劃經理表示,微軟已與10個國家和組織簽署了協議。
2004年9月,媒體報導,微軟“共享源碼”計劃已和30多個國家簽訂了免費授權協議,並開始向60個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提供查看Office軟件90%的專利源代碼的權限。
但在這之後,“共享源碼/政府安全計劃“都漸漸淡出媒體視線。
時隔多年,微軟又喊出了擁抱開源的口號,最近甚至還要共享數據。然而外界的聲音多是認為這些口號和計劃的目的是維護微軟收益。
4月21日,微軟加入一場開放世界數據的新興運動,計劃在2022年前成立20個數據共享團體,無償公開公司的部分數字信息,包括自己收集的新冠肺炎數據。“事實上,和當年支持Linux的IBM一樣,微軟也並未出於無私才成為開放數據的擁躉”,《經濟學人》評價這是微軟攫利的一種手段,“微軟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出售服務和軟件以幫助其他公司處理數字信息。共享的數據越多,對微軟越有利。 ”
所以,對於想要掌握“數字主權”的政府和組織機構來說,採用單一供應商的閉源軟件,並不是一個讓人安心的選擇。此外,節省IT 開支也日漸成為所有IT 設施使用方共同的話題。
在SUSE和Insight Avenue近期對2000位IT領導者和應用開發人員的一項聯合調查中。IT領導者有88%認為,未來兩年會改變技術投資。67%的人表示,與之前的12個月相比,技術人員在為企業創造切實成果方面有更大壓力。簡而言之,企業IT部門因為要為公司盈利貢獻力量,因此面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的壓力。解決方法包括簡化業務運營、加快變更速度等,而具體操作就包含採用更多的開源軟件。
綜上,無論是實現數字主權,降低對供應商的依賴性,還是節省開支,開源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對於“大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