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郵呂廷傑:衛星互聯網民用不經濟可作為5G和6G補充
信息社會50人論壇近日舉辦主題為“數字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線上專題研討會,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信息社會50人論壇2020年度輪值主席呂廷傑,發表主題演講並接受了媒體採訪,闡釋了其在5G賦能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未來的發展等方面的觀點。
5G賦能工業互聯網商業模式仍在探索
呂廷傑發言的主題是“萬物智聯:5G賦能工業互聯網的關鍵因素與目標“。他認為,5G改變社會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增強移動寬帶,是4G上網速度的100倍;第二,海量機器連接,能夠每平方公里100萬個接入;第三個,低時延,1毫秒的時延。
他提出,智慧地球時代,將帶來三個顯著的通信能力上的變化,第一,人應該成為網絡中的要素,成為智慧的節點。第二,由於大量的物聯出現,大量的異構化的網絡與系統將實現互聯互通。第三,無處不在的計算。
工業互聯網的三個關鍵是四個T的融合,軟件能力與算力算法市場的應用深度和雲、物、邊協同的架構。他更提出,在5G時代,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會帶來六個大的趨勢:一,越來越多的數據和越來越少的管理;二,越來越多的自動化的工廠和越來越數字化的運營;三,越來越短的產品週期與越來越服務化的製造業;四,越來越個性化的定制;五,越來越多樣化的終端;六,越來越智能化的基礎設施與越來越智慧的製造。
不過他也坦承,目前5G在工業互聯網上的應用,商業模式還未清晰。“比如說中國聯通跟商飛做了5G網絡的應用覆蓋,據說很先進。但是怎麼收費,是按流量收,還是月租費收,都還沒確定。現在就是一個樣板工程,誰都不知道商業盈利模式在哪兒。”呂廷傑說。
衛星互聯網民用不經濟可補充5G和6G
在研討會上,網絡信息科技前沿創新研究專家胡延平的主題演講題目是“空天互聯:從下一代網絡看信息基礎設施演進、OTT變革“。他特別強調整個信息基礎設施正在發生更加根本性的變化,即空天互聯網絡。
他指出,雖然國內的空天互聯網絡過去幾年一直在發展變化,但是仍然有諸多誤區,需要重新審視,以避免在認識空天互聯網絡上出現認知偏差。我們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第一是技術,第二是認知。他認為,從政策到產業到公眾,都應重視空天互聯網絡的建設,因為空天互聯網絡是十年後的下一代網絡新型基礎設施,其必需的軌道資源與頻譜資源的物理極限非常有限,我們已經落後了,需要急起直追。
在回答網友提問時,呂廷傑也針對空天互聯網絡的話題發表了觀點。
特斯拉CEO馬斯克曾聲稱要通過星鏈計劃打造空天地互聯網,也讓這個話題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呂廷傑認為,星鏈計劃在通信技術方面沒有任何突破,採用的是5G頻率、5G技術。相比技術進步,可能還是一個經濟問題。因為其掌握了衛星回收復用和一箭多星技術,所以釋放通信衛星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時目前國際上對衛星通信的規則是,佔了衛星軌道資源和某個頻段,只需要在國際電聯報備。“我有能力我就佔了,更像一種搶地盤,更多是經濟考量,包括獲得資本市場的追捧。”
在他看來,如果衛星互聯網是作為5G或者6G的補充來實現對物甚至人的連接與覆蓋,一定是那些對時間延遲不敏感的業務。因為儘管是低軌道,任何一組信號從1200多公里的天空一個來回,至少8毫秒,而5G地面網絡的時延僅僅為1毫秒。衛星互聯網的8毫秒時延無法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控制、工業互聯網、VR/AR等場景。“衛星絕對不可能用在泛在計算的控制類的應用當中,但它可以做覆蓋的補充,用於對帶寬和時延的需求並不強烈的業務,或者信號不好的地方。”
“我們測算過,就目前看到的這些應用,這套空天地互聯網解決方案是不會有經濟效益的。”呂廷傑說,馬斯克的星璉計劃在民用上不可能有效益,最終的經濟效益可能來自軍方。密集的衛星通信網絡將是指揮無人機最好的解決方案,也是導航的最佳備份系統。空天對抗時,衛星控制飛行器的距離明顯縮短,時延問題也就不會那麼明顯。因此他也呼籲,中國要重視衛星互聯網的發展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