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化珊瑚似乎能用霓虹燈色素護盾進行自我恢復
據外媒報導,健康狀態下,珊瑚呈黃褐色、綠色、紅色以及其他各種色調,總之它們會讓我們的眼睛感覺到“自然”。健康狀態下,珊瑚的黃棕色共生色素會吸收藍光。白化的珊瑚則是由溫度、光線、污染如碳和其他因素造成。
最近對白化珊瑚的調查顯示,珊瑚礁發生了一些奇怪的變化–明亮的、幾乎不自然的顏色顯示在先前被白化成骨頭顏色的珊瑚上。
珊瑚由一種叫做蟲黃藻的海藻開始生長並在這種海藻上大量繁殖。這種藻類依靠光合作用生存,為珊瑚的生長和繁殖提供能量。當珊瑚受到壓力時藻類就會被排出,我們就會看到“白化”的情況。這是珊瑚內部結構的顏色。
一旦珊瑚被“白化”,內部的藍色通量就會增加。對於一些珊瑚來說,下一步是增加藍光通量誘導宿主色素的上調。這幾乎就像這些霓虹燈色調是珊瑚的“真正”顏色。
彩色的白化珊瑚被顯示為打造其自己的光的“屏幕”,其允許內部藍光的調節。這種新的保護由野生的、明亮的、“自然”的色調提供進而促進共生藻類的恢復。
在最近關於這一課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越淺的珊瑚產生的保護色素越鮮豔。珊瑚越深,產生的色素就越少。不同種類的珊瑚會呈現出不同的音調,有時在非常接近的地方差異很大。
參與這一研究的南安普頓大學珊瑚礁實驗室主任Jorg Wiedenmann和南安普頓大學珊瑚礁實驗室高級研究員Cecilia D ‘Angelo在《Science Alert》上寫道:“報告表明,五顏六色的白化事件在2020年3月和4月發生在大堡礁的某些部分,所以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的補丁可能在最近的白化之後擁有更好的恢復前景。”
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