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巨艦”霸魚最新發現:基本無攻擊性以浮游生物為食
通常情況下霸魚(Titanichthys)體長會超過5米(16英尺),是3.8億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巨型裝甲魚。儘管名字和體型都非常的霸氣,但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它的進食方式很像今天的無害潛鯊。
霸魚隸屬於恐魚超科(Dinichthyloidea),它和鄧氏魚(Dunkleosteus)一樣可以認為是海洋中的“巡洋艦”。霸魚屬的多個成員身長、體格與鄧氏魚不相上下,阿加西茲霸魚(Titanichthys agassizi)的體長可達7米,絕對也是震撼的龐然大物。但與鄧氏魚的不同的是,霸魚的頭部甲胄更輕便。更薄的頭骨意味著攻擊力的減弱,而且它們的頭骨上甚至連牙狀突起也沒有。
從目前收集的化石殘骸中,可以看到鄧氏魚尖銳的牙齒以及口腔內的咀嚼板(crushing plates)。這表明它能夠咬住大型獵物,然後將有硬殼的動物磨碎消化。而相比之下,霸魚的下顎要窄得多,沒有牙齒或其他切割/粉碎面。
近日來自布里斯托爾大學和蘇黎世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撒哈拉沙漠靠近摩洛哥的地方發現了霸魚化石,並根據這些構建了一個下顎骨的計算機模型。他們利用Finite Element Analysis技術,模擬該下顎咬住大型或硬殼獵物時的機械應力類型。
結果發現如果以此為目的咬合下,霸魚的下巴部分很有可能會斷裂。在現在的鯨魚和鯊魚–尤其是姥鯊(Basking shark)–的下巴模型中也觀察到了同樣的情況,這些鯊魚主要是連續進食。這意味著它們張著嘴在水里游來游去,捕捉大量如浮游生物等的小生物。
霸魚很有可能像鯨鯊一樣採取濾食的方法,張開巨嘴,連魚帶水把獵物吸入嘴裡,然後閉上嘴,利用骨板將水濾出。而霸魚巨大的胸鰭也暗示著它(相對)更加靈活快速,更適應濾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