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院:情報機構BND將不能再隨意監控全球互聯網流量
據外媒報導,在網絡間諜的世界裡,強大的力量掌握在那些能通過世界互聯網基礎設施掌握數據傳輸的人手中。因此,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交換中心之一的所在地這一事實給了這個國家相當於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機構一樣的巨大權力。
資料圖
德國聯邦情報局(以下簡稱BND)可以自由地過濾通過該交換樞紐的所有外國通訊、尋找可以跟NSA等海外合作夥伴分享的有用信息。但現在,由於德國憲法法院週二做出的一項裁決,這一權力或將不復存在。
這起案件由報導衝突地區人權狀況的記者提出。他們不希望德國間諜可能在那裡確定他們的消息來源並跟其他國家分享這些信息。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定,根據德國憲法,外國人也享受隱私保護,因此德國間諜機構對他們的監視需要尊重他們的權利。
根據法院的說法顯示,這些規定以各種方式踐踏了外國人的權利:它們允許大規模監控,而不是有針對性的監控;對間諜活動的監管不夠;對記者和律師沒有應有的保護;在與NSA等機構共享信息方面沒有足夠的限製或保障措施。
該法院表示,未來將有可能製定一部符合憲法的法律來監管其他國家的外國人,因此德國政府必須在2021年底之前做出必要的調整。
據了解,BND在911事件後不久就跟NSA達成了信息共享協議。2013年,該國合約工愛德華·斯諾登對外洩露了NSA的國際合作夥伴關係後,有消息稱,該機構一直在指示BND收集有關備受關注目標的信息,比如歐洲航空防務航天公司以及法國、奧地利政府等。
這一行為引發了柏林議會的一項調查,其中披露了很多關於BND對法蘭克福DE-CIX互聯網交易中心(僅次於巴西互聯網交易中心的世界第二大互聯網交易中心)數據的竊聽。DE-CIX的運營商抱怨稱,BND本應只監控通過的1/5的流量,但事實卻是全部流量。
而2016年法案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簡單地將BND之前悄悄做的事情合法化,即取消20%的限制,允許BND獲得它想要的一切。法律還明確允許該機構監視記者的通訊。
在周二的裁決中,德國憲法法院表示,這一切都不符合規定,因為德國政府錯誤地認為德國憲法保護的隱私不包括在德國領土之外的外國人。
BND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將評估判決結果並幫助政府修改法律以此來保護基本權利和德國的安全。對此,BND局長Bruno Kahl指出:“沒有人比BND自身更有興趣在法律安全的基礎上採取行動。”
德國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組織跟總部位於柏林的Society for Civil Rights(GFF)以及其他一些記者協會合作發起了這起案件。
“聯邦憲法法院再次強調了新聞自由的重要性,”Reporter Without Borders組織負責人Chrisitian Mihr在一份聲明中說道,“我們很高興(法院)制止了BND在海外不斷升級的監控行為。”
GFF律師Bijan Moini則表示,德國政府現在終於要對斯諾登曝光的行為加以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