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團隊:疫苗仍是急務中美交流經驗有望加快進程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哈佛大學、恆大集團三方聯合成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研攻堅小組召開線上媒體發布會,首次通報該小組自2月12日成立以來的科研進展。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何建行在會上回答澎湃新聞提問時表示,目前全中國可能有不到1%的人擁有抗體,因此疫苗仍然是當務之急。中美團隊之間交流經驗,將有望加快這一進程。
據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研攻堅小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院長喬治·戴利(George Q.Daley)院士擔任聯席組長,帶領幾十位中美權威專家開展科研合作。專家組成立以來,三方團隊每週召開視頻研討會,圍繞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感染與致病機理、臨床治療、藥物及疫苗研發等領域,已啟動92個科研項目,許多項目由中美專家團隊聯合開展科研攻關。
鐘南山團隊參會現場。恆大集團供圖
其中,哈佛醫學院已聯合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哈佛和麻省理工拉貢醫學研究所(Ragon Institute of MGH, MIT, and Harvard)、布萊根和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等數十家頂尖學術科研機構,成立美國醫學界首個“病原科研聯盟”(MassCPR),並從448個申報項目中篩選啟動了“COVID-19恢復期個體的冠狀病毒交叉反應單克隆抗體”等62個科研項目。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在鐘南山院士的帶領下,已啟動30個科研項目,並多次向美方團隊分享了中國在疫情防控、病人救治等方面的經驗。
哈佛醫學院院長戴利在會上表示,2月以來,美方團隊多次和中國團隊頻繁溝通,了解新冠病毒的情況,而且在病毒開始全球蔓延後,從中國團隊獲取了寶貴的救治經驗。“這次的疫情不是任何一個機構能獨立面對的,只有合作才能更好地面對疫情。”戴利院長稱,此次三方合作史無前例地實現了跨機構、跨地域和跨國界的合作。
鐘南山院士在會上稱,到目前為止,專家組已經召開了11次視頻會議,討論和分享雙方在抗擊新冠肺炎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以及項目安排。目前,雙方已經制定了許多重點課題,正聯手攻堅突破。鐘南山透露,這些課題的特點都更面向臨床實踐、流行病學,以及發展快速和簡單的診斷測試等方面。鐘南山指出,其中部分課題或許能夠在兩年內完成。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攜手抗疫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恆大集團總裁夏海鈞在會上表示,中美科研團隊以此為契機,將進一步推動兩國醫療科研工作者的團結協作,為人類戰勝冠狀病毒做出貢獻。
會議持續約兩個半小時,會上,來自美國的十餘名專家分別從臨床、發病機理、診斷學、流行病學、治療學以及疫苗等方面分享了各自團隊的研究成果。
今年1月底,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聯繫哈佛校長勞倫斯·巴考(Lawrence Bacow),並委派總裁夏海鈞到訪哈佛大學,就中國新冠疫情動態、合作抗疫與哈佛進行了充分交流,並最終促成三方合作抗疫。作為總協調人,未來5年恆大將會提供8億元人民幣經費支持科研攻關,目前首期2億元已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