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斯賓塞:美國給中小企業的救助貸款相當於贈款
新冠病毒疫情大暴發以來,主要發達國家推出了大規模抗疫紓困政策。諾獎得主對此如何評價?5月16日,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在“2020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分析認為,各國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並不是為了刺激經濟,而是為了增加財政政策的空間。
邁克爾·斯賓塞
斯賓塞舉例稱,以意大利為例,疫情暴發時意大利的公共債務佔GDP的比例為135%,如果沒有歐洲央行大幅度的寬鬆政策,意大利的GDP負債率可能會上升到160%。這會帶來長期的後果。而如果忽視目前的危機,讓病毒在全國蔓延的話,帶來的消極後果會比負債率上升要更加嚴重。現在有了財政政策的空間之後,各國政府都在通過不同的渠道來緩衝疫情帶來的衝擊。
包括歐洲和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在竭盡全力保就業,幫助有關企業,向他們提供各種各樣的金融資源。美國雖然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但是美國主要是靠失業救濟、失業保險來解決問題,而且這個救濟直接發放給個人而不是發放給企業。斯賓塞認為,中國和歐洲的做法更好,因為中國和歐洲的做法能夠確保就業。
美國到底做得如何?
在斯賓塞看來,美國採取的也不是一刀切的政策,一些財政政策主要是針對緩衝中小型企業遭受的衝擊。相當一部分資金作為貸款提供給了中小企業,可以讓這些中小企業不需要還,那就成了贈款,實際上把經濟系統的衝擊重新做了分配。就像社保一樣,多管齊下的社保。另外一個組成部分是失業保險,對於企業的支持,這些都是有理由的,因為如果有很多企業因為抵禦不了這場危機而消失,經濟就會遭受更加長久的損失。所以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以及其他國家都在竭盡全力避免這樣的前景的發生。
“在美國,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人認為現在給到企業的很多貸款是不用還的,將來就變成了贈款,用來避免家庭和中小型企業遭受過多的損失,從這個角度來說實際上美國做的事情和其他國家是類似的。”斯賓塞說道。
斯賓塞總結稱,各國推出的財政政策具體措施不一樣,但是目標是一樣的:一,控制疫情降低風險;二,避免不可恢復的資產負債平衡表的損失,並且把這樣的損失或多或少變成為主權債務。
但斯賓塞也強調說,無論復工復產的程度如何,我們都仍處在一個極其不確定性的時代,這會讓復甦的速度更慢,需求的複蘇也會更加困難。
斯賓塞還判斷認為,疫情會加速美國朝移動支付轉型,而且轉型的速度會更快。五年以後美國也會像今天的中國一樣,實現二維碼掃描支付。二維碼掃描的特點之一就在於能實現無接觸付款。在這點美國是落後於中國的,PayPal剛剛進入了中國,美國會逐漸加快跟上中國的步伐。簡而言之,在數字化經濟和技術行業中國做得很好,這是今天股市表現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