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開發者:戰爭類游戲能否尊重史實、喚起反思?
說起《使命召喚》系列、《戰地》系列和《榮譽勳章》系列,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刺激的槍戰對決、緊張有趣的任務目標以及各種各樣的戰術玩法。不過,這些遊戲往往都會包含一些劇情內容,其中有一些內容與現實世界發生過的戰爭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近日,外媒gamesindustry藉此二戰“歐洲勝利日”之際,對“戰爭類游戲能否喚起玩家對戰爭的反思”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外媒gamesindustry在文章的開頭提出了一個問題:“《使命召喚》系列、《戰地》系列和《榮譽勳章》系列遊戲為玩家們帶來了類似於’好萊塢大片’式的體驗,這些遊戲的焦點都放在軍事衝突上,描繪了那些戰爭的規模和重要行動。但是,這些作品是否真的以現實中的戰爭為基礎,尊重了史實呢? ”
Bulkhead Interactive(《軍團1944》開發商)首席執行官Joe Brammer表示:“尊重是一個十分主觀的詞語,我敢肯定,這個世界上凡是已經發售的,且以二戰為背景題材的遊戲,不一定會完全尊重史實,而這類游戲一般會以三個主題為重點,那就是:榮譽、榮耀和英雄。”
“在某種程度上,其實這也算是一種尊重(對於抗爭英雄的尊重),但是這些遊戲並不一定會上升到’反戰’的主題,而一些電影卻可以很鮮明地表達這一主題。自從上世紀40年代以來,在英國和美國人的眼裡,這些戰爭記載的都是十分光輝榮耀的時刻。而且很多人已經習慣於這麼思考了。 ”Joe Brammer如此說道。
Wargaming《戰艦世界》執行製作人Philip Molodkovets認為:“《戰艦世界》中的戰爭是虛擬的,玩家往往不會關注其中的人員損失,因此我們會避免誇大戰爭和暴力所帶來的榮耀感。在現實世界的海軍歷史上,有很多非常陰暗的時刻,我們會在良心的驅使下,避免將游戲的重心放在這些內容上,也絕不會將’榮耀’作為遊戲的設計重點之一。 ”
“《戰艦世界》這款遊戲其實也可以作為一種虛擬博物館,因為我們重現了那些已經不存於世的艦船,數量還十分龐大。這些船要么失踪,要么被擊沉。通過《戰艦世界》,玩家們可以了解到各種艦船的技術規格和彼此之間的差異,而且還可以了解到技術的進步、著名指揮官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我們尊重史實,而且希望遊戲中呈現的內容與現實中發生的事情保持一致。無論是艦船、艦炮、裝甲還是外觀,我們都想遵照現實中曾有的事實來製作。”
如此一來的話,一些開發者的討論重心就發生了一些變化,一些開發者認為“遵循史實設計遊戲,越高的真實度,就意味著越尊重史實”,不過,來自Paint Bucket Games的遊戲設計師Jörg Friedrich對此提出了異議,他認為:“如果一款遊戲以二戰為背景,那麼’相比於讓坦克變得更加符合真實情況’,提一提’大屠殺’的問題則更為重要,而那些武器裝備的真實性未必真的有那麼重要。”
“每次要做戰爭題材遊戲作品時候,大家都希望能夠帶來沉浸式體驗,這意味著製作人必須放棄真實戰爭的一些情況,把遊戲塑造成’英雄主義式’的好萊塢風格大作。畢竟,沒什麼人想在遊戲中體驗真實戰場中一名士兵的作戰行動,要是真的這麼做了的話,遊戲會變得十分無聊,很多時候什麼事情也不會發生。在真實戰場上,士兵很多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會被送到哪裡,為什麼要被送到那裡,而且還有一定的死亡機率,即便不死,也會受傷、或者是殘疾。因此,我認為玩家們想體驗的是超級英雄式的玩法,而不是真實戰場的情況。 ”
“在遊戲中重現戰場,在很多人眼裡,似乎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因為很多知道自己玩的只是遊戲,而不是參與真實作戰。玩家們清楚地知道炸彈在身邊爆炸,也不會傷害到玩家自己,那這種爆炸就只是一種炫酷的演出效果了。當然,不管是遊戲,有些電影也是一同樣的方式來描述戰爭的。不過,《這是我的戰爭》這款遊戲就很不錯了,它讓玩家扮演殘酷戰爭的一名士兵,讓你親眼見證飽受戰爭摧殘之人的疾苦,而不是站在那些挑起戰爭之人的立場上描繪戰爭。 ”來自Paint Bucket Games的遊戲設計師Jörg Friedrich如此說道。
Paint Bucket Games工作室推出的《Through the Darkest of Times》是一款以二戰為題材的策略遊戲,玩家在遊戲中扮演民間游擊隊成員,抵抗德國納粹,以策略遊戲的方式講述了那個年代的黑暗故事。遊戲設計師Jörg Friedrich認為,從民間游擊隊成員的角度,能夠更多的探索和探討空間。
“ 希特勒當年展開的大屠殺行動,可不僅僅是為了佔領其他國家,他所做的是:有計劃有步驟的消滅其他國家的人民。但是在遊戲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製作者們將戰爭做成了一種比賽模式,讓兩方的士兵互相爭鬥,就像競賽中的對手一樣。 ”
來自Aardman的George Rowe也同意遊戲設計師Jörg Friedrich的觀點,他進一步表示:“遊戲設計師需要在製作過程中展現戰爭的各個方面,無論是英雄主義還是殘酷的現實,都應得到展現。如果你很高興能看到有人拿著槍一邊移動,一邊爆頭的話,那麼你也應該接受戰死者家屬痛不欲生的場景,還有那些因戰爭而飽受摧殘之人的真實場景。 ”
“我們希望遊戲中能擁有這樣的機制:玩家不得不在戰爭中面臨一系列艱難的人性選擇,而且這些選擇將對後續內容產生影響。我們不能讓玩家們完全像個屠夫一樣,瘋狂殺戮無數敵方士兵,而是要從各個方面來展現戰爭的全貌,要讓玩家們意識到,戰爭這種東西並非是’非黑即白’的,它包含了方方面面,有很多複雜的東西在裡面。 ”
來自Aardman的George Rowe進一步表示:“遊戲中的劇情敘述十分關鍵,故事的展現對於二戰類游戲非常重要,所以製作人應該讓遊戲中的劇情也能側重於那些充滿矛盾的’灰色地帶’。歷史往往都帶有鮮明的主觀和文化色彩,每一個國家對於戰爭的記憶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矛盾的東西放在遊戲中,讓每一個方面都能得到展現。我們不能單方面地展現己方的立場,還要將受戰爭牽連的多方立場全部展現出來。 ”
其實,“尊重戰爭史實、喚起反思”這一責任不僅需要遊戲開發商和發行商一起承擔,還需要更多的玩家參與其中。來自Bulkhead的首席執行官Joe Brammer通過《戰地5》這款遊戲發現了一些遊戲玩家的問題。
“《戰地5》想從另一個視角來描述二戰,遊戲中出現了女性士兵,而且她們的手臂變成了機械義肢,這些設計引起了一些玩家的不滿。在我看來,這家遊戲開發商敢邁出這一步,是十分了不起的,他們的設計讓遊戲變得更加多元化,展現的東西也更多。但是一些玩家並不買賬,他們只想體驗’拯救大兵瑞恩’式的英雄遊戲體驗,而這才是他們所希望的遊戲體驗。”
在玩家眼裡,遊戲是用來娛樂的東西,這種觀念影響到玩家對於遊戲製作人的期望。遊戲製作人雖然想表達一些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但是玩家未必能理解,因此這種衝突就產生了。
退伍軍人慈善組織心理健康負責人Sarah Jones表示:“遊戲並不是紀錄片,如果是出於娛樂的目的,遊戲設計師通常會設計一些容易讓人腎上腺素上升的元素,而那些不那麼吸引人的要素就會被弱化。”
英國退前陸軍退伍軍人保羅·科林(Paul Colling)也對這一話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最喜歡《合金裝備5:原爆點》這款遊戲,因為在玩這款遊戲的時候,他可以體驗非常真實的軍事行動。原本30分鐘的任務可能需要他花上一天才能完成,雖然戰役任務也只是抵達檢查點,但是這個過程與真實戰場非常相似,很多時候他需要製定詳細的計劃,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才能完成目標。這些行動讓他回憶起戰場中的至暗時刻,讓他的大腦保持活躍。
Paul Colling進一步說道:“遊戲的真實性取決於設計師對真實戰場的了解程度,很多時候你必須和團隊一起,在每個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完成自己的使命時,才能真正完成任務。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有一個人做出了錯誤行動,整個任務很快就會失敗。”
Bulkhead Interactive(《軍團1944》開發商)首席執行官Joe Brammer則表示:“在2019年的《現代戰爭》重啟作品的多人模式中,官方居然將白磷彈設定為連殺獎勵,這個設計引發了很多人的譴責。”
Paul Colling還表示:“我不認為這些戰爭遊戲會引發現實中的社會問題,大家都知道這只是遊戲,如果有人對這些內容感到不適,是因為他曾經獲得了創傷性體驗,而不是遊戲本身的問題。不管有沒有戰爭遊戲的存在,這些創傷永遠都在那,即便遊戲沒有喚起士兵內心的創傷感,也會有其他的東西觸發這種感覺。 ”
退伍軍人慈善組織心理健康負責人Sarah Jones認為:“一款尊重史實的遊戲需要在現實和幻想之中做出平衡。遊戲對於戰爭的描述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如果遊戲製作人能夠加入更多感官性的要素,就會更好的再現戰爭場景,讓人們感受到真實的戰爭景象,同時也會讓他們更加了解戰爭的多個層面。”
從此次外媒gamesindustry的報導來看,不少游戲製作人都已經意識到製作戰爭遊戲的“嚴肅性”,一些製作人確實以戰爭的真實細節,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戰爭的殘酷。“拯救大兵瑞恩”式的戰爭遊戲體驗確實會給人帶來刺激感,但是戰爭題材遊戲作品還是應該多一些對戰爭史實的尊重,多一些反思,在這一點上,已經有一些遊戲製作人做出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