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研製“量子雷達”原型可藉助糾纏的光子來探測低反射率物體
量子物理讓科學家們產生了許多有趣的創意,比如奧地利科技學院(IST Austria)的一支研究團隊,就介紹了他們的“量子雷達”原型。據悉,量子糾纏描述了一種奇異的狀態,無論相隔多遠,處於糾纏態的一對粒子都能夠緊密聯繫、實時通信。基於此,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量子雷達”原型。在某些應用場景下,其表現有望超越傳統的雷達。
原理圖(來自:IST Austria)
儘管我們仍不清楚量子糾纏是如何起作用的,但這並不能阻止科學家們積極利用這項物理特性。
除了高保密性的量子網絡通信,比如奧地利科技學院、麻省理工和約克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就試圖將這一現象應用於“量子雷達”。
傳統雷達的工作原理是發射無線電波或微波,然後接收偵聽各個方向的信號回彈,以清晰描繪出特定區域中的物體。
新型’量子雷達’的原理與之相同,但它發射的是光波、而不是無線電波。
首先,研究人員準備了一對糾纏態的光子。其中一個屬於“信號”(signal)光子,另一個則被當做“惰輪”(idler)。
在將信號光子發送到被檢測的物體上時,惰輪光子繼續保持不受任何干擾的隔離狀態。當信號返回時,它會發生變化、並且對惰輪光子產生即時的影響。
基於此,’量子雷達’設備可通過檢查惰輪光子,來確定該區域中是否存在目標物體。
反彈信號時,兩種類型的光子之間會丟失真正的量子糾纏,但保留了足夠的信息來創建可確定物體讀數的簽名特徵(signature)。
儘管這個過程相當脆弱、後續仍開展大量的實驗,但研究團隊稱,在某些情況下,“量子雷達”的表現比經典雷達更優異。
與低功率雷達相比,這項新技術可從背景噪聲中更有效地挑出目標物體。論文一作Shabir Barzanjeh 表示:
我們提供了微波量子雷達的概念證明,利用比絕對零(-273.14°C)高出千分之一度的糾纏,已能夠在室溫下檢測低反射率的物體。
不過除了改進雷達系統,這項新技術最終還有望在安全掃描儀、以及人體組織的醫學成像等領域。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原標題為《Microwave quantum illumination using a digital rece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