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為何假?標準缺失成最大紕漏
疫情發生後,遍布全球且每天幾億隻的需求量,使口罩成為最“珍貴”的抗疫物資。巨量需求和利潤面前,難免泥沙俱下,特別是在產能瞬間爆發的那段時間,隱患隱藏在背後。4月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佈了自2月以來的“非醫用口罩產品質量監督專項抽查”結果,共檢出47家企業的51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過濾效率以及防護效果。
截至4月24日,全國市場監管部門查獲問題口罩8904.6萬隻,累計查辦非法製售口罩等防護用品案件29906起,罰沒款3.5億元,案值3.1億元。
被查處的只是冰山一角,不合格的口罩到底還有多少?“目前無法獲悉一個真實的數據。”一位市場監管的工作人員表示。
但口罩為何會假?原材料為何不過關?民間製造為何繁榮?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發現,標準的缺失是最大的紕漏。
口罩生產“大躍進”
據分析報告估算,中國二、三產就業人口約5.3億人,如每人每天一隻口罩,全部復工後一天就需要5.3億隻口罩;保守估計,僅二產、醫療工作人員、交通運輸業復工復產,每天也需2.38億隻口罩。而這只是複工復產的需求,待到學校全面開學,口罩更將成為熱門貨。
疫情發生以來,口罩的價格曾在一夜之間瘋漲,原本幾毛錢、幾塊錢的口罩被炒到幾十塊錢甚至上百塊錢。相關政府部門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很快啟動了醫療物資增產增供行動。
截至2月24日,全國共有醫用防護服醫療器械註冊證134個,其中在防疫期間應急審批的是93個;共有醫用防護口罩的註冊證84個,其中應急審批了21個;共有醫用外科口罩註冊證225個,其中應急審批了67個;共有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註冊證396個,其中應急審批了65個。
“靠這些國家批准的醫用口罩企業生產的口罩,遠遠不夠市場所需,不過能夠保障醫療領域的使用量。”一位醫用口罩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
於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中國口罩的生產不止步於國家隊,各種民間自發的口罩製造也是遍地開工。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啟信寶數據庫發現,成立日期在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4月20日,工商經營範圍中含有“口罩”和“生產/製造/加工/研發”,或主營業務中含有“口罩”的企業,全國新增總量是18132家。這1.8萬多家新增口罩企業中,還排除了二級行業為批發業、零售業的企業。
光安徽安慶一地,就新增了2100多家口罩企業,其中安慶下面的縣級市桐城新增1200多家。福建泉州也新增了1000多家口罩企業。
熔噴佈來自哪裡
口罩擴產運動,帶動了與之相關的所有行業,原材料熔噴佈更是首當其衝。
熔噴佈被稱為口罩的“心臟”,但在口罩火爆以前,這不過是一種極其冷門的材料。
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國內熔噴非織造布的產量為5.35萬噸/年,日產為146.6噸。這些熔噴佈不僅用於口罩,還用於環境保護材料、服裝材料、電池隔膜材料、擦拭材料等,真正用於口罩的量只佔極少一部分。
為了解決口罩供應問題,熔噴佈增產成為必需。但用於醫用口罩的熔噴佈和無紡布對產品質量、性能、過濾效率等有著嚴格要求,而且一條熔噴佈的生產線,從投入資金和時間來看,都需要很大成本。
“熔噴佈設備價格從幾百萬到上千萬元,核心部件是熔噴模頭,模頭出料的均勻性和穩定性對材料起到決定性作用,進而決定口罩的過濾效果。這些關鍵配件需要進口,比如從日本進口,且供貨週期和組裝時間都比較長,最快也需要6個月,所以設備是影響熔噴佈短期內難以增產的重要原因,也是醫用口罩生產企業熔噴布緊缺的主要原因。”一位醫用口罩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
但是在2月份的中國,熔噴佈的供應並沒有因為這些硬件因素而停下。除了生產熔噴佈的國家隊擴增擴產之外,民間也是一片繁榮。
雖然高昂的成本和較長的設備調試週期,讓一些中小企業望而卻步,但有利潤就有人願意冒險,一些簡易設備立馬加入熔噴佈生產隊伍中,並獲得中小企業的青睞。
與動輒百萬、千萬的設備相比,一位熔噴佈設備銷售人員表示,他的設備“65配450模的設備只需43萬元,65配500模的50萬元,50配450模的38萬元,日常量在200~300公斤,生產出來的熔噴佈是90級別。要生產出95級別以上的熔噴佈,設備費用要在200萬元以上。”
標準長期缺失
但簡陋的設備導致的後果就是生產出不合格的熔噴佈。
第一財經從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了解到,熔噴佈是尿不濕、防護服、口罩等很多產品的原料,是有一個標準的,但這個標準並不是口罩用料的標準。
不同級別的口罩需要質量不等的熔噴佈,也就需要口罩和熔噴佈生產企業去製定熔噴佈的級別標準,但目前沒有90級、95級等熔噴佈的標準。
揚中市市場監管局依據《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相關要求,對揚中的8家熔噴佈生產企業進行抽查,發現基本都不合格。這些被檢測的熔噴佈中,細菌過濾效率最低的不到40%,且合成血液穿透檢測全部不合格,都存在“有合成血液滲透”的情況。
除了揚中,還有多少地方在生產不合格的熔噴佈?這些不合格熔噴佈又流到了哪裡?以此為原材料生產的口罩又將怎樣進入市場?這整個過程暴露出的是這個行業的漏洞,即熔噴佈和民用口罩的標準缺失。
“醫用口罩作為醫療器械生產,需要在國家藥監系統進行審批,雖然在疫情期間加快了審批綠色通道,但要求仍比較高,不是一般小企業想開工就開工的。其他非醫用口罩生產企業的註冊速度則比較快,只要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就可以。加上簡政放權,又省去了很多中間程序,所以時間更短,有的一天就可以拿到生產許可。而原材料熔噴佈,目前並沒有針對性的標準,只能根據口罩的標準來找熔噴佈原料,所以管控起來比較難。”上述醫用口罩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
一位市場監管執法人員也表示:“由於口罩用的熔噴佈並沒有對應的標準,所以我們在執法時很難,只能從企業生產規範上去執法。”
目前,我國有2項熔噴佈相關行業標準,分別是《紡粘/熔噴/紡粘(SMS)法非織造布》(FZ/T 64034—2014)和《熔噴法非織造布》( FZ/T 64078—2019)。前者適用於以丙綸為主要原料,以熱軋粘合方式加固的SMS產品。後者適用於以熔噴法生產的非織造布,最終用途不限於口罩,標準僅對幅寬、單位面積質量等提出要求,過濾效率、透氣率等關鍵指標的標準值規定由供需合同約定。
4月23日, 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正式發布團體標準《口罩用聚丙烯熔噴非織造布》(T/JSFZXH001—2020)。這是全國首次發布口罩用熔噴佈團體標準,主要適用於衛生防護用口罩熔噴佈,由團體成員按照約定採用,但只供社會自願採用,並非強制。
同樣的,直到3月11日,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牽頭制定的《民用衛生口罩》團體標準正式發布,才填補了我國民用衛生口罩領域標準的空白,改變了市場無標可依、無標可查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