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大戰豐巢:二次收費是否合法?快遞員也有苦衷?
不知各位“剁手黨”們有沒有發現,院門口的快遞櫃,悄悄地漲價了。4月30日,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豐巢科技”)宣布:從當日起將對存放時間超過12小時的快遞進行收費,超時後,每12小時收取0.5元,3元封頂。消息一出,瞬間“衝”上熱搜、引發網絡熱議。更有用戶直接“炸鍋”,質疑收費標準不合理,不接受豐巢的“超時收費”。
北京某豐巢快遞櫃上的收費標識。《財經》新媒體徐徜徉/攝
由於“超時收費制度”的施行時間刨除了節假日,所以快遞櫃真正收費是從假期結束的5月6日開始。而僅僅過去了不到三天,就有上海、杭州的不少小區開始對豐巢發起了“聯合抵制運動”。
在事件引發網絡熱議後,豐巢於5月9日深夜發文回應稱:後台數據顯示快遞員派件高峰集中在早上9點至11點之間,一般10點到達峰值。設置“12小時保管期限”就是基於這個派件高峰時段的推算。
豐巢還表示:“對於此前未能清楚解釋會員服務對於行業服務能力提升的通盤考量,從而引發社會公眾關心與討論深表不安,我們也將藉此機會重新審視加強與用戶溝通工作,誠懇希望大家理解。”
全文如下:
豐巢:快遞櫃超時收費
小區:侵犯業主利益,抵制!
據錢江晚報,5月6日晚,因認為豐巢超時收費“損害業主利益”,杭州東新園小區率先打響了“禁用快遞櫃”的第一槍。
致廣物業東新園項目負責人曾明潔告訴記者,杭州東新園小區一共有2萬多常駐居民,5200多戶人家,目前在東新園裡一共有17處豐巢快遞點,分佈在小區各個區域。“當時口頭約定快遞櫃對業主是免費的,合同上也明確寫著’不能侵犯廣大業主利益’。”
隨後,業委會和物業開始了與豐巢方面的溝通。由於豐巢工作人員給出的回答是“11號之前給到回复”,所以物業方面決定“從7號開始到11號之間暫停使用快遞櫃,對於滯留的包裹,物業會在業主來領取包裹的時候臨時通電,方便把包裹取出來”。曾明潔還告訴《錢江晚報》:目前為止沒有接到業主的投訴,大家都對禁用一事表示支持。
8日,豐巢方面則表示,已就此事向杭州東新園小區業委會致函。函件內容主要包括:
1、圍繞“是否未經過業主同意即開始收費”,豐巢函件稱,用戶在首兩次超時取件均不收取費用。在兩次超時的過程中可以考慮接下來是否使用豐巢作為代收。如均選擇不同意超時付費,後續快件將不再會投遞入櫃。
2、圍繞“是否可設置代收偏好”,豐巢表示,用戶可自主在手機上設置希望被代收的時間段和快遞公司,如完全不同意使用豐巢,可取消所有勾選項即可。
不過,東新園小區對於豐巢的解釋並不認可,小區方面主張:12小時的收費期限不合理,很多業主會有出差、加班的情況,希望免費延長保管時間。
9日下午,豐巢科技對杭州東新園小區停用快遞櫃一事作出了最新“反擊”,且措辭嚴厲。豐巢科技發布的《東新園業委會事件聲明》稱:
豐巢依照協議支付場地費為東新園小區業主提供服務,協議不包含對於豐巢營業模式和價格的約束,業主個體是否使用,是否願意成為會員,我司已在官方渠道提供自由選擇,業委會應當尊重業主個人選擇,業委會如執意繼續停機,已構成“嚴重的違約行為”,已對我司造成巨大經濟與商譽損失。我司保留追索東新園業委會毀約的責任權利,同時將依據合約追索相關經濟和商譽損失。
事實上,在這場“豐巢與小區的大戰”中,東新園小區並不“勢單力薄”。5月7日,一份落款為“杭州三塘竹園第二屆業主委員會”的通知也在網上流傳,通知聲稱:鑑於豐巢快遞櫃在未經協商的情況下於5月6日向業主收取超時保管費,損害了業主利益,於5月8日7時起暫停使用快遞櫃。
與此同時,上海也有數家小區聯合發聲抵制豐巢收費。據《財經》新媒體統計,在某業委會交流平台上參與“對豐巢說不”行動的小區已近80家。
從目前來看,部分小區的抵制行為,並未減弱豐巢“繼續推行收費會員制”的決心。豐巢科技上海區負責人周官遴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收費是全國性政策,目前暫不可能改變,後續政策主要看與各個小區的協調情況。
“是否徵得用戶同意”成爭論焦點
郵政部門:未徵得同意使用快遞櫃屬違法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業的蓬勃發展,“快遞”的業務量激增,智能快遞櫃的使用率也越來越高。據江蘇省郵政管理局統計,江蘇省內15%的快遞都採取了快遞櫃的方式進行投遞。
在“快遞櫃收費”的討論中,廣大民眾最為關心的問題是:為何快遞員總在未經我許可的情況下,把我的快遞投入快遞櫃?這種情況下的收費,我是否有權拒絕?
《財經》新媒體在微博上發起的“收快遞小調查”顯示,參與投票活動的161人中,有135人在收快遞時遭遇了“不徵得收件人同意、直接將物品放入快遞櫃”,比率達到83.85%。
在“未經許可使用快遞櫃”一事上,需要為此負更直接責任的可能應是快遞員,而非快遞櫃企業。但對於快遞員們來說,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
經記者調查,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快遞櫃,均採用“雙向收費”模式,即快遞員和取件人都要交錢——快遞員需按投遞箱大小支付佔用費;而取件人的快遞可被免費保管12-24小時不等,超時存放需支付相應費用。
在北京送件的快遞員王剛(化名)從來不主動使用快遞櫃,即使遇到用戶自己要求使用快遞櫃,王剛也會勸說用戶不要用,甚至不惜“賣慘”、想盡辦法幫用戶把快遞放到其他地方。他告訴《財經》新媒體,自己每派送一個快遞包裹的收入只有“一塊錢左右”,如果把包裹存入快遞櫃,就要抽走“好幾毛錢”,再加上電動三輪車的油錢成本,一單根本掙不下什麼錢,“你不能讓我白跑這一趟啊”。
然而,似乎也有一些快遞員鍾愛著“快遞櫃”這種投放模式。上海的李女士就告訴記者,為她送件的快遞員永遠都不打聲招呼就把快遞直接塞進快遞櫃。據其猜測,這樣的快遞員可能是想“節省時間以派出更多件快遞,為此不惜犧牲掉使用快遞櫃的成本”。
興業證券研究報告顯示,目前行業內快遞員每單的平均個人收入在1塊5毛錢左右,且隨著快遞企業競爭的加劇,這一收入也處於不斷被擠壓和下行的趨勢之中。與此同時,快遞櫃每單要收取的費用約為3-5毛錢。這樣就導致——派件量不多的快遞員不會使用快遞櫃,而派件量多或在“雙十一”等業務繁忙時期的快遞員,往往會使用(甚至不經用戶同意)快遞櫃,因為他們可通過提高總派件數來增加其個人收入。
申通快遞員收入簡單估計。圖/興業證券研究所
不過,“未經同意就使用快遞櫃”是明確的違規行為。《財經》新媒體查閱相關規定發現,2019年6月20日,交通運輸部公佈了《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規定,快遞員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徵得收件人同意。
相關政府部門也對此給出了表態。江蘇省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處長楊月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快遞櫃收費是市場行為,由市場調節,但前提必須是合法。快遞員未徵得用戶同意就投到快遞櫃屬違法行為,用戶可向快遞企業投訴。若企業不改正,可撥打12305申訴。用戶若因未通知投遞入櫃導致收費的,應積極維權。
5月8日,浙江也印發《關於進一步強調末端投遞要求的緊急通知》稱,對於使用智能快件箱進行投遞的快遞企業,要督促相關企業在投遞前履行告知義務,徵得收件人同意後方能放置在智能快件箱中。對於經兩次投遞後仍不能妥投,需放置在智能快件箱的快件,也需徵得收件人同意,收件人不同意的,應予以退件處理。
對於這一問題,豐巢科技負責人的回應是:“對於快遞員沒有經過溝通和同意就將快遞投放到快遞櫃的現象,會員服務消費者可在線上進行選擇,未經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不產生任何費用。”豐巢科技上海區負責人周官遴也表示,用戶可直接在APP上作出選擇,“只要設置為拒絕,快遞員就無法投遞快遞櫃”。
江蘇華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郭強告訴《財經》新媒體,當用戶需要為使用快遞櫃支付對價,即無償保管變成有償保管時,用戶有權選擇是否進行消費,未經收件人同意,用戶在法律上完全可以拒絕支付產生的快遞櫃費用。
“雙重收費”、“先免費後收費”是否合理?
律師、專家觀點不一
除了“自主選擇”這一問題外,公眾對快遞櫃企業的收費行為還存有一些疑慮。
有人提出:既然快遞員在投件時已經付過費了,快遞櫃企業就不應再向收件人進行“雙重”收費。那麼,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快遞櫃的“雙重”收費模式,是否合法、合規?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豐巢智能快遞櫃的“超時收費”模式,與此前一些飯店和酒店提出的“年夜飯限時吃完、超時收費”等要求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赤裸裸涉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各大小區物業應堅決予以製止。
郭強向《財經》新媒體分析稱,快遞櫃的“收費”,實際上是一種市場行為。“快遞員投件入快遞櫃的行為,實際上是與快遞櫃企業建立了保管合同關係,快遞員就此種法律關係也已經支付了保管費。而就同一保管行為再次向收件人收取費用,實際上就是一種二次收費或者說是變相漲價行為。但如果收費已經提前告知收件人,並公示了收費標準,並由收件人自主選擇是否存放在快遞櫃,這種’雙重’收費模式也不必然違法。”
江蘇華旦律師事務所律師楊釗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定價收費層面,《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智能快件箱運營企業應當合理設置快件保管期限,保管期限內不得向收件人收費”。快遞櫃企業確定的“12小時免費制”,雖忽視了老百姓因特殊原因而存在的取件遲延等情況,但並未違背現行相關法律、法規。
北京某豐巢快遞櫃。《財經》新媒體徐徜徉/攝
“快遞櫃漲價”新聞爆出後,有法律博主提出,豐巢快遞櫃一開始採取免費策略,是想以此吸引大量客戶。等到客戶習慣於使用快遞櫃、並且某一片區域可能只有豐巢這一種快遞櫃時,企業又突然說要收費,就屬於改變既有服務規則的行為,涉嫌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
對此郭強認為,快遞櫃突然“收錢”,一方面是市場因素導致,另一方面也是商業經營的策略。如果快遞員能嚴格遵照用戶的真實意願來決定是否使用快遞櫃,那實際上“並不存在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情形,是由快遞員與用戶自行協商投遞方式”。
而楊釗稱,在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層面,快遞櫃企業涉嫌侵犯了用戶的相關權利。他提出,自主選擇權存在“三步法律邏輯”,即自由選擇、決定、接受服務。只有經客戶選擇並決定後,快遞公司才可以對包裹進行相應方式的投遞。同時,快遞櫃企業通過提供免費服務的形式佔據市場後,再利用優勢地位開始推行收費制,一定程度上間接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宋清輝告訴《財經》新媒體,快遞櫃的“雙重”收費模式,並不是一個合理、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要想有力地扭轉企業虧損的局面,仍有待於業務的精細化運作,要向管理要效益,才能帶動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楊釗也認為,在盈利模式層面,快遞櫃企業現階段盈利模式單一,僅依靠櫃體本身的廣告費難以實現商業盈利。“快遞櫃企業可繼續探索新的盈利點,而不可變相強制推行’會員制’,否則現有客戶會流失,潛在客戶也無法實現引流。”
漲價源於背後的“盈利難”?
快遞櫃已成為一門“寡頭生意”
“漲價”風波未平時,一則更重磅的消息在5月5日晚傳來——順豐控股發布《關於放棄參股公司優先增資權暨關聯交易》公告,宣布收購中郵速遞易。
公告顯示,順豐參股公司豐巢開曼(Hive Box Holdings Limited)的子公司豐巢網絡與中郵智遞(中郵速遞易的運營主體)及其股東簽署一攬子交易協議。交易完成後,中郵智遞原股東中郵資本、三泰控股、浙江驛寶、明德控股將減資退出中郵智遞,而中郵智遞成為豐巢開曼的全資子公司。
中郵智遞原股東將有權認購豐巢開曼新發行的股份成為豐巢開曼的股東,預計交易完成後,將合計持有豐巢開曼28.68%股權,順豐對豐巢開曼的持股比例將從13.67%稀釋至9.75%。
豐巢交易前後股權結構變化。圖/天風證券研究
對於此次收購,順豐表示,“是為了做大做強智能快遞櫃主業,整合行業優質資源,快速搶占快遞物流最後一公里的優勢區位,向快遞員和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而天風證券研究所對此的點評是:“快遞櫃從此進入寡頭時代。”據天風證券分析,豐巢與中郵速遞易本分別是當前市佔率最高的快遞櫃運營商,截至2020年3月31日,豐巢共投入約178000個快遞櫃,櫃機佔比約44%;而中郵速遞易占比約25%。收購完成後,豐巢總市佔率將達到69%。且從網絡效應來看,豐巢在一、二線城市市佔率更高,一線城市市佔率超過70%;而中郵速遞易在低線城市佔據的市場份額更強,因此兩家合為一家之後,豐巢的網絡效應有望進一步增強,或實現高、中、低線城市的全面覆蓋。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從盈利情況來看,快遞櫃可能並不是一門“好生意”。
雖然只是崛起於近幾年,但目前國內智能快遞櫃企業的數量已經達到了百十來家,且可按照各自背景而被劃分成為明顯的三大陣營——快遞系、電商係以及獨立的第三方快遞櫃企業。
開展智能快遞櫃業務企業一覽表。圖/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
可是,從整體來看,幾乎所有智能快遞櫃行業中的企業都面臨“不掙錢”的尷尬局面。以此次收購雙方“豐巢”和“中郵速遞易”為例,豐巢在2019年的淨利潤為-7.81億,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淨利潤為-2.45億;中郵速遞易在2019年的淨利潤為-5.17億,2020年第一季度的淨利潤為-1.59億。
順豐控股在5月5日發布的《關於放棄參股公司優先增資權暨關聯交易》公告,也提到了這一虧損情況。《公告》稱,截至今年3月31日,豐巢共計投入了約17.8萬個快遞櫃,其2019年的營收為16.14億元,但虧損高達7.81億元。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陳萌認為,智能快遞櫃的盈利模式目前尚待明確。據其分析,目前快遞櫃每單收取0.2-0.6元的服務費不等,按照每單收取0.3元服務費進行測算,預計2020年快遞櫃的市場規模將達到91.98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85.31 %。在總體體量已發展到一定規模的當下,快遞櫃企業的盈利還如此困難,這表明發展除收寄件、廣告業務以外的新盈利模式,幾乎成為唯一的出路。
智能快遞櫃業務市場規模。圖/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
而對於到底發展哪一類新模式,業界給出的答案似乎普遍傾向於社區O2O業務。所謂“社區O2O”,即“O2O綜合類電商”,其電商屬性決定了“流量”是推動其快速發展乃至盈利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於快遞櫃行業的未來發展,興業證券分析師王品輝、龔裡認為,行業仍需解決一些棘手的難題:
從用戶端角度來說,用戶對於為快遞櫃服務支付額外的費用在短時間內仍難以形成習慣;
從快遞員角度來說,快遞員使用快遞櫃會對個人收入造成顯著影響,只有在業務繁忙時才會選擇使用快遞櫃,故額外費用不可持續;
從快遞櫃企業自身來說,按照10年折舊來計算,一個快遞櫃每年的成本約為8000-10000元,其中快遞櫃造價折舊約4000-5000元,佔成本的50%;進駐小區費約3000元左右,佔30-40%;電費及維護相關費用還需要1000元左右——這樣來看,社區O2O的模式短期難以變現,僅僅靠收寄件及廣告收入,遠不足以覆蓋快遞櫃的運營成本及費用。
不過,也有天風證券分析團隊對快遞櫃的未來發展十分看好。其認為,雖然快遞攬收與派送端面臨人力成本上漲的難題,但在新冠疫情影響之下,監管層大力支持無接觸配送,而快遞櫃也成為其中的重點支持對象。隨著用戶習慣養成,長期看快遞櫃的盈利狀況將會轉好,盈利模式也有望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