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玻色子或能在LHC中衰變成暗物質科學家正尋找答案
據外媒報導,據計算,暗物質比普通物質常見約5倍–然而,人們仍沒有直接探測到它。許多不同類型的實驗都在試圖找到它,現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也加入了搜尋的行列,他們正在測試著名的希格斯玻色子是否能衰變為暗物質。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以驚人的速度將粒子撞在一起以此來探索宇宙奧秘。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新的、奇異的粒子常常被創造出來,這給了科學家一個短暫的機會去研究那些幾乎不可能自然遇到的東西。
LHC最具突破性的發現之一是2012年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這個長期假設的粒子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最後一塊拼圖,它被認為創造了其他基本粒子獲得質量的方法。
自從希格斯玻色子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們就利用它來探索其他粒子的物理學之謎。希格斯玻色子會迅速衰變為其他粒子,另外據推動,其中一些粒子可能無法被設備直接探測到。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不檢測比檢測更令人興奮。由於某些類型的粒子不太會跟普通物質相互作用,所以如果希格斯玻色子會產生這樣的粒子那麼它們就會飄走、忽略對撞機壁的存在。然後,科學家們會注意到殘骸中缺少的能量,並能推斷出一些關於“看不見的”粒子的事情。
只有看不見的衰變產物符合標準模型–如果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四個中微子–但這這種事極不可能的,發生的可能性大概只有0.1%。
其中一種看不見的粒子可能就是暗物質。據稱,這種奇怪的物質滲透到宇宙中並有效地將宇宙聚集在一起,然而它仍非常難以捉摸。它的引力影響很明顯,但它似乎不反射或發射任何一種光。
考慮到希格斯玻色子在“賦予”粒子質量方面的作用以及暗物質只有通過其質量才能被檢測到,所以這兩種粒子應該會相互作用。因此,在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跟CERN的ATLAS合作,開始檢查希格斯玻色子是否正在衰變為暗物質。
團隊檢查了LHC第二次運行的整個數據集,該次運行發生在2015年到2018年之間。在這三年間大概發生了100千萬億次碰撞。研究人員在所有這些數據中發現,在標準模型的已知過程中,不可見的粒子事件並沒有超出背景值。對此,研究小組能縮小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不可見粒子的頻率上限–不超過13%的機率。這聽起來可能性高了很多,但這是從以前的模型中得出的,以前的模型認為這種情況可能發生的頻率高達30%。
研究人員說,儘管這次他們沒有發現任何暗物質的跡象,但這項工作仍有助於限制這種物質的性質。在這個實驗和其他許多試圖尋找它的實驗之間,暗物質可能已經沒有藏身之處了。或者人類只是越來越接近意識到它並不存在,現在使用的模型需要調整。不管怎樣,對於它的搜索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