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再提速讓FAST更FAST的秘訣何在?
近日,全球最靈敏、最大單口徑、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中國天眼”又迎來新進展:其數據中心已經順利完成升級。“中國天眼”作為新基建的代表,目的是建立起世界領先的天文研究基礎設施,此次數據中心的升級意味著“中國天眼”距構建起觀測、科研、數據三大完整科學研究框架又邁進堅實一步。
“中國天眼”位於貴州平塘縣克度鎮深山里的“大窩氹”,坐落在幾百萬年前形成的喀斯特丘陵中,從山頂向下看,就像一口“大鍋”,其口徑達到500米;其球狀反射面相當於30個足球場,從底部到頂部垂直高度138米,超過世界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
作為涉及到天文、力學、材料、機械、無線電、IT等多個領域的科技基礎設施,“中國天眼”不僅是中國科學家砥礪奮鬥二十餘載的成果,更是中國在科技基礎設施領域的一次突破。國家發改委近日明確指出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其中創新基礎設施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像“中國天眼”這種重大科技基礎設無疑是新基建的典型代表。
自2020年1月11日正式投入運營以來,“中國天眼”已發現132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有93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中國天眼項目科學家李菂表示,“FAST是目前世界上靈敏度最高的射電望遠鏡,是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的2.5倍以上,巡天速度是阿雷西博的10倍。FAST預計對國際同類設備至少可以保持二十年以上的領先地位。”
而隨著時間推移和科研任務的深入,“中國天眼”不斷產生海量數據,對存儲容量、性能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為此,國家天文台近年來持續推進FAST科研數據中心建設。在最近一次升級中,國家天文台攜手浪潮存儲,以分佈式存儲AS13000G5構建30PB可用容量、50GB帶寬的天文大數據平台,為中國天眼的天文大數據存儲、處理和實時分析提供有力支撐。
此次,浪潮存儲的作用不僅是讓中國天眼“裝得下”數據,更成為天文大數據分析的“加速器”,在宇宙未知領域探索中發揮積極影響。在中國天眼項目中,浪潮存儲獨創性地在一套分佈式存儲平台裡部署了面向HPC和AI應用的H節點和麵向高密度場景的M60兩種節點,實現冷熱數據分級存儲,高性能節點提升天文大數據處理和分析的效率;高密度節點實現單節點容量接近1PB,提供海量存儲空間;並且,不同層級存儲之間能夠根據天文業務需求實現數據自由流動,帶來更加快捷的科研體驗。
中國天眼數據中心專家表示,“這次和浪潮存儲的合作讓我們印象深刻,浪潮存儲不僅有硬核產品,還有專業生產、交付團隊。即使在疫情這樣的特殊情況下,浪潮存儲仍然能夠推進項目提前上線,這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未來,隨著“中國天眼”觀測、科研、數據三大完整科學研究框架加速建成,我國的天文科研實力必然會再上一個台階,在浩瀚宇宙中展現出中國科研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