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海冰可能是導致南冰洋部分地區出現降溫效應的“罪魁禍首”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地球上的大部分陸地和海洋表面一直在穩步變暖,我們現在知道這是氣候變化的產物。但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在南極洲附近的南冰洋部分地區海面大幅降溫。現在,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已經知道其中的原因。
人類對地球的影響已經有數千年之久,但在工業革命期間,我們真正把事情的發展推向了高潮。自19世紀30年代以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斷上升, 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最突出的是陸地和海洋的持續變暖。最近的幾個月、幾年和幾十年都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時期,據測算,2019年全球陸地溫度比20世紀的平均溫度高出1.1℃(1.98°F)。與此同時,海洋平均溫度也在近期創下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但並非所有地區的海洋都在變暖。在1982年至2011年期間,南冰洋部分地區出現了相當明顯的降溫。這種影響在太平洋地區最為明顯,該地區的表層水溫每十年下降約0.1℃(0.18°F)。南冰洋其他地區,如印度洋和大西洋板塊,降溫效果較弱,但仍然明顯。
科學家們一直未能弄清楚這一區域為何會逆著全球變暖的趨勢而行。但現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提出了一個模型來對此進行解釋。這項研究開始時,科學家們觀察到,在同一時期的30年裡,南極洲附近海域的海冰範圍增加了。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海冰的範圍卻在繼續縮小。
幾年前,科學家們弄明白了為什麼南部海冰會擴張這麼多,該地區較強的風把更多的海冰推離了南極大陸,在那裡形成了更多的海冰。根據新的研究,這可能就是原因。研究人員使用了詳細的計算機模擬海洋機制,發現當他們將海冰融化納入其中時,能夠產生更冷的海水。而其他因素,如更強的海洋環流模式或更多的淡水從南極冰川流出等,並不能解釋這些觀測結果。
海冰之所以成為問題的原因是,當它融化時,會將淡水釋放到海洋中。這就降低了海水的鹽度,而這往往會漂浮在密度較高的鹽度較高的海水之上。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石油一樣,這些水層不能像正常情況下那樣混合在一起, 導致較熱的海水被困在更深的地方,而海面卻變得更冷。
“南冰洋三十年來的降溫真的很不尋常,要知道,地球上所有其他地區,尤其是陸地表面,都會變暖,”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Nicolas Gruber說。“我們假設,強風將南冰洋的海冰推向北面,可能是氣候變化的一個副作用。氣候變化顯然是人為的,不能因為海洋的某個區域出現了降溫的跡象,就對氣候變化提出質疑。”
“我們觀察到,自2015年以來出現了趨勢性的反轉。南極周圍的海冰現在開始快速消退。”Gruber說。“而這與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總體趨勢非常吻合。”
該研究發表在《AGU Advances》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