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火了也能繼續供電新電解質可大幅提高鋰電池安全性
在日常生活中,手機、電腦、電動汽車等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這些電子產品都離不開鋰離子電池。近日,斯坦福大學崔屹教授領銜的團隊在鋰金屬電池安全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鋰金屬電池電解質,不僅超輕、能量密度高,其安全性能也非常好,就算在著火的情況下也能繼續工作!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增加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成了鋰電池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一般來說,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越高,電子產品的續航時間越長。
但鋰金屬電池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其安全性還有待提高。
據了解,鋰電池主要靠電解質傳遞正負極之間的電流,電流傳遞次數的不斷增加,鋰金屬電極的表面會長出一種叫做鋰枝晶的東西。
這種鋰晶枝能刺穿電池正極負極之間的電解質,讓電池的正極負極直接連在一起造成短路,從而導致起火或爆炸。
為此,崔屹團隊使用了高機械強度的聚酰亞胺(Polyimide,PI)、阻燃劑十溴二苯乙烷(DBDPE)和高導電性的聚氧化乙烯(PEO)、雙三氟甲基磺酰氨基鋰(LiTFSI)構成的新型固態電解質。
60°C下300小時的測試證明了這種高強度的電解質材料能很好地壓制鋰枝晶的生長,且由於新型電解質添加了阻燃劑DBDPE材料,在鋰電池點著之後的2秒鐘內火焰就自熄了,防火性能非常好。
崔屹團隊的這一研究標誌著鋰金屬電池已經可以在擁有高能量密度的同時,也兼具極強的安全性。
顯然,這項成果為鋰金屬電池安全性的研究指明了一條全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