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五”家族迎新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有三大看點
攬海巡天,牧火追月。2020年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隨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首飛有何看點?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取得了哪些突破?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返回艙試驗艙又將承擔哪些使命?
看點一: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海南文昌,中國距離赤道最近的航天發射場。隨著一聲巨響,金色巨焰映透海天,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以萬鈞之力拔地而起,直指蒼穹。
長征五號B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全長約53.7米,芯一級直徑5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整流罩長20.5米、直徑5.2米,採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氧、液氫和煤油作為推進劑,起飛質量約849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
長征五號B與長征五號同屬於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家族”。這個“家族”由於火箭芯一級直徑大,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胖五”。長征五號B與長征五號雖然外形上有些相似,但兩型火箭在設計、用途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
從構型上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採用兩級半構型,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採用一級半構型;從外觀上看,長征五號B的超大整流罩是它的突出特點,是我國最大的火箭整流罩。
從用途上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高軌道大型衛星以及各類深空探測器;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的大型衛星及飛船,如載人空間站的核心艙等。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珏介紹,從立項到首飛,長征五號B經歷了近十年的研製歷程。
“作為專門為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研製的一款新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B的首飛成功,標誌著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建設進入實質階段。”王珏說。
看點二: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返回艙試驗艙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的“乘客”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返回艙試驗艙。按照規劃,新一代載人飛船能實現一船多用,既可應用在近地軌道,支撐我國空間站建設,還能勝任載人登月等更遙遠深空的探測重任,具備“運人+運貨”雙重本領。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專家介紹,新一代載人飛船堪稱“太空巴士”,在執行近地軌道任務時可以一次運送6-7名航天員。新一代載人飛船還可根據任務需求,從“太空巴士”變為“太空貨車”,給空間站運送大量的補給物資,或者把航天工程師們在空間站所做的一些試驗樣品帶回地球。
同時,為了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被設計成可重複使用,一些高價值設備經過優化設計調整至返回艙安裝,這樣就可以隨返回艙返回後進行回收利用。執行完任務只需更換輕質防熱結構,經過規範嚴格的檢測,就可再次執行航天飛行任務。
看點三:火星探測、月球採樣返回,安排!
今年4月24日是中國第5個“航天日”,也是長征一號火箭發射50週年紀念日。50年前,長征一號火箭將重約173千克的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
時光荏苒,五十載彈指一揮,中國進入太空能力已經實現飛躍。長征五號B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可以將接近3個“天宮一號”重量的艙段送入太空。
從長征一號到長征五號B,從173千克到22噸,中國航天的舞台更大、底氣更足,未來更值得期待。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錶示,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首飛讓中國航天有了更寬廣的表現舞台。
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作為未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以及月球探測、火星探測等深空探測任務的主力運載火箭,無疑將在建設航天強國之路上,承擔更加光榮而艱鉅的使命。
據悉,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今年共計劃執行三次發射任務。長征五號B首飛後,長征五號下半年將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年底前,長征五號還將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對月球表面採樣後返回。
“面對後續重大工程多、發射密度高等情況,不管條件如何變化,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志氣不能丟。只有不畏艱險、埋頭苦幹,才能讓探索太空的腳步走得更穩更遠。 ”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明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