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認為瑞德西韋有效?臨床試驗突然大幅降低標準
COVID-19新冠病毒肺炎目前還沒特效藥,美國吉利德公司研發的瑞德西韋之前被WHO推薦,很快就被視作人民的希望,不少人都認為這可能是唯一的特效藥。前不久中國及美國方面都發布了臨床試驗,但是結果幾乎是相反的,美國認為有效,中國認為無效。
在美國公佈的試驗結果中,瑞德西韋對患者的治療很有幫助,能夠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意大利患者中有61%的重症能夠出院。
美國“鐘南山”、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也給瑞德西韋站台,指出瑞德西韋在縮短新冠患者康復時間上有明確、顯著、積極的作用——安慰劑組15天,瑞德西韋組11天。
不過中國團隊的臨床結果並不樂觀,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論文稱瑞德西韋對重症患者並沒有顯著療效。
中美兩家的試驗結果相反,這也引起了網友的關注,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之前中方論文的作者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已經指出,與美國祇做了單一研究、對比臨床恢復時間的試驗不同,中國的臨床試驗要嚴謹、嚴格得多,這是全球首個針對瑞德西韋的隨機雙盲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設計了6分量表的臨床改善時間。
那美國的試驗結果又是怎麼回事?浙江大學教授王立銘今天發表了一篇文章《從瑞德西韋,看明白“神藥”的邏輯》,其中就揭露了美國方面對瑞德西韋試驗的“秘密”。
王教授指出,美國研究用的指標是“復原時間”(time to recovery),聽上去更嚴格,但實際上很寬鬆,打個比方,一個患者住院的時候需要吸氧,那麼哪怕試驗結束的時候他還在住院,但只要他不再需要吸氧了,或者他仍然需要吸氧但是可以出院在家裡自己吸氧了,就可以認定是“復原”。
相比之下,在中國的研究中,這位患者必須要等到符合康復標准出院了才會被認定為臨床改善。
此外,美國研究人員在試驗過程中也突然更改了判斷標準,最初研究的時候採用了和中國類似的嚴格標準,但在4月中,美國研究者們悄悄修改了判斷標準,換上了“復原時間”這個相對寬鬆的標準。
王教授指出,美國的研究者們對瑞德西韋的藥效也沒有特別強的信心,至少試驗沒做完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有了一個判斷—— 如果按照比較嚴格的標準,這個藥物大概率是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