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較大壓力的植物可將增強後的“環境記憶”傳遞給下一代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正如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承受較大壓力的植物,亦可將增強後的“記憶”傳承給下一代。據悉,這支遺傳學家團隊已經成功地操作了一種基因在植物中的表達,使其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更強,並且能夠將這種特性傳承給子孫後代。
左一起為Xiaodong Yang,Hardik Hundariya和Sally Mackenzie(圖自:Penn State)
環境是指引進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因而植物不僅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條件,還能夠將這一生存策略傳遞給下一代,使之“贏在起跑線”上。
長期以來,一種已知的MSH1 基因便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而在這項新研究中,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團隊發現,擬南芥可讓它失活,以應對乾旱或熱浪等極端環境。
跨代MSH1基因記憶譜系(來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人員對這種模式植物實施了多方面的研究,發現其擁有多種應對策略,比如調節生長、限制地面生長量、改變根系生長方式、以及調節開花的時間。
有趣的是,這些“遺傳記憶”還能夠傳遞多至五代。若親本植物經歷了有較大壓力的生存環境,其某些(但不是全部)後代會表現出相同的應對行為。
記憶和非記憶植物的多種生長模式對比
首席研究員Sally Mackenzie 表示:“研究發現被子植物的這些記憶可向子代遺傳,但僅在子代的一部分中發生”。
這導致了可定義的基因變化表達,從而影響植物的表型可塑性。但我們認為所有植物都具有這種能力,研究描述的這些條件,或是其向後代傳遞環境信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據悉,研究團隊使用了不同的方法來關閉MSH1 基因。在某些情況下,他們選擇了已經具有使基因失活的自然突變植物。
在其它情況下,則使用RNA 干擾的方式將之關閉。但在研究結束時,團隊發現最終結果也是相似的。
研究人員稱,表觀遺傳學或有助於扭轉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刻板印象,因其並不涉及添加新的基因(基因工程經常因此而遭遇批評),而是專注於控制基因的表達。
比如有研究人員認為,基因編輯過的白菜和鮭魚,理論上不該被劃入轉基因生物的範疇,因其只是模仿了自然的遺傳變異、而不是創造新的遺傳變異,更加類似於人類持續幾千年的選擇性育種。
後續研究中,研究團隊還嘗試關閉了番茄、大豆、油菜中的MSH1 基因。早期結果以及嫁接實驗表明,新技術或有助於提升植物的產量。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訊》期刊上,原標題為《Segregation of an MSH1 RNAi transgene produces heritable non-genetic memory in association with methylome reprogram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