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股退市一年後中芯國際擬登陸科創板
從紐交所退市近一年後,中芯國際選擇回到A股,謀求“A+H”。5月5日晚間,中芯國際(00981.HK)發佈公告,擬於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股份,募集資金計劃用於12英寸芯片SN1項目、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及補充流動資金。
談及回到境內上市的理由,中芯國際在公告中指出,人民幣股份發行將使其能通過股本融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並於維持其國際發展戰略的同時改善其資本結構。另外,回到A股上市符合該公司及股東的整體利益,有利於加強其可持續發展。
公告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春節過後,中芯國際港股股價呈現“V型”走勢,先是在2月14日以17.92港元/股創下15年來新高,隨後一路走低並在3月底開始反彈,截至昨日( 5月5日)收盤,市值約786.7億港元。
在上述消息影響下,中芯國際港股今天高開近6%。A股半導體、國產芯片、光刻膠板塊也紛紛跟漲,中微公司、兆易創新、長電科技、晶瑞股份、長電科技等漲幅均在7%以上。
中芯國際港股股價2月以來走勢
2000年4月成立至今,中芯國際已有20年曆史。2004年,該公司在美國和香港實現兩地上市。不過,由於成交低迷和成本太高,去年5月該公司宣布將美國存託憑證從紐交所退市,降級到OTC市場。
從那時起,坊間關於該公司將回到A股上市的猜測便沒停過,如今“靴子落地”。
5月5日,中芯國際發佈公告,其董事會已於4月30日通過決議案,將向上交所提交科創板IPO申請,初始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股份;海通證券和中金公司分別為其聯席保薦人及承銷商。
公告顯示,該公司本次募資金額約40%資金用於12英寸芯片SN1項目,約20%用作為其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剩餘約40%作為補充流動資金;此次其擬發行的16.86億股份,將全為人民幣股份新股,不涉及現有股份的轉換。
公告截圖
《文匯報》日前的報導顯示,上海市重大工程中芯國際12英寸芯片SN1&SN2廠房建設項目位於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預計今年8月全面竣工,建築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
該項目是打破國外壟斷、實現中國強芯夢的國家戰略投資項目,項目從規劃、設計、建設到生產運營,得到國家及上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其投產後,工藝節點可覆蓋14nm-7nm。
中芯國際12英寸芯片SN1項目圖片來源:《文匯報》
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國際此次擬在科創板上市似乎是“有備而來”。
為探索紅籌企業境內上市,證監會在2018年3月出台了《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但選取標準方面設置了較高的門檻,其中對已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市值不能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按照這個標準,目前市值不足800億港元的中芯國際並不符合標準。
(觀察者網注: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8〕21號)中的定義,紅籌公司是指註冊地在境外、主要經營活動在境內的企業。)
不過,今年4月30日,證監會發布實施《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下調了上市紅籌企業回歸A股門檻。除上述條件外,“市值2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也成為選取標準。
顯而易見的是,中芯國際符合第二條標準。而就在同一天,其董事會審議通過境內上市議案。
證監會公告內容截圖
官網介紹顯示,中芯國際及其控股子公司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集團,提供0.35微米到14納米不同技術節點的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
觀察者網此前報導,在工藝製程方面,2019年第四季度14nm已佔中芯國際營收的1%。N+1的研發進程穩定,已進入客戶導入及產品認證階段,該工藝也被外界認為相當於台積電的第一代7nm工藝。
目前,國內業務仍佔中芯國際營收的大頭。2019年財報顯示,其中國業務營收佔比達到59.5%。儘管總收入下降7.3%,但基於其在中國的戰略位置,該公司將今年的增長率目標定為11%至19%,併計劃將毛利率維持在20%,保持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gartner披露的數據,行業龍頭台積電2019年營收357億美元,全球市場佔有率達57.3%。對比來看,中芯國際當年營收為31.24億美元,市佔率為5.01%,與前者差距仍然不小。
而晶圓代工作為典型的資本密集、人才密集和技術密集產業,先進的工藝與高額的研發投入密不可分。
以台積電為例,其2019年的資本開支達149億美元,研發投入為29.6億美元。而中芯國際財報顯示,其去年研發投入為6.9億美元,2020年其將啟動新一輪資本開支計劃,從去年的22億美元大幅提升至31億美元。
中芯國際2019年財報截圖
(編輯: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