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西韋美國開始大範圍供應成本可低至1美元
吉利德科學公司正在擴大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的供給,本周美國醫院的新冠患者就能用上這種剛剛獲得美國FDA緊急授權使用(EUA)的藥物。但是瑞德西韋對治療新冠的療效仍然有待最終評估。
藥價成本可低至1美元
吉利德科學公司CEO Daniel O’Day週日表示,瑞德西韋本週上半週就能讓美國患者用上,吉利德公司已經與美國政府合作,決定哪些城市的病人最先能用上這種抗病毒藥物。
根據美國FDA的EUA授權,瑞德西韋藥物可給重症患者使用,美國對重症的定義為,室內空氣條件下的氧飽和度(SpO 2)≤94%、或需要氧氣支持、機械通氣和接受體外肺膜氧合(ECMO)。瑞德西韋必須通過靜脈注射。
此前吉利德公司已經宣布將瑞德西韋的全部150萬劑供給無償捐贈給美國政府,以10天療程來算,可支持超過14萬個療程。目前美國新冠確診患者人數已經超過110萬,死亡人數超過6.6萬。
美國華盛頓的霍華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化學和藥物科學教授約瑟夫·福爾圖納克(Joseph Fortunak)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瑞德西韋藥物的研發投入大,要讓該藥物的定價能夠被接受,吉利德公司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宣布捐贈是一種明智之舉。但捐贈肯定不會是無限期的。”
福爾圖納克教授表示,吉利德稱已經在瑞德西韋藥物的開發上花費了上億美元。但是與同樣獲得了美國FDA緊急授權使用的羥氯喹而言,瑞德西韋在成本上沒有優勢。
此前,福爾圖納克教授等人發表過一項研究,對生產達到100萬個療程以上的藥物的成本價格進行比較,氯喹每個病人每天的治療價格僅需8美分;瑞德西韋每病人每天的用藥價格可低至不到1美元,但吉利德公司稱,這個數字沒有“準確地反映”大規模的生產成本。
未被限制出口
目前除了美國對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韋藥物批准了緊急使用授權之外,全球還沒有任何國家批准這款藥物。上週五日本勞動厚生省表示,準備將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韋藥物納入快速審批通道,並有望在吉利德公司遞交申請一周後,讓日本本土患者使用到該藥物。
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Katsunobu Kato)表示:“我了解到吉利德公司未來幾天將在日本遞交瑞德西韋的審批申請,我已經做出指示,希望在一周內批准。”
目前瑞德西韋在美國以外的藥物主要用於臨床試驗、同情用藥以及擴大可及。Daniel O’Day週日表示:“瑞德西韋已經進行出口,用於臨床試驗和同情用藥,我們與美國政府公開透明地合作,由政府分配;但我們的藥物也沒有被限制出口,作為一家美國的全球性企業,我們當然也會服務其他國家。”
不過在歐洲、中國和其他地區,還沒有跡象表明這種藥物能夠獲得快速批准。中國上週發表的一項針對瑞德西韋最早的臨床研究表明,瑞德西韋對重症患者沒有療效,無益於降低死亡率。
印度券商SBICAP分析師納爾達梅沙(Kunal Dhamesha)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預計瑞德西韋150萬劑藥物足以能夠治療超過25萬個病人。吉利德公司也正在與其他企業合作擴大產能。歐洲可能會通過其他供應商獲得這種藥物。但是從目前瑞德西韋的臨床數據來看,並沒有想預期的那麼好,它沒有改變死亡率,只是縮短了病程。”
製藥企業的“詭計”?
儘管美國將瑞德西韋的臨床結果解讀為“積極的”,但目前醫生仍然對瑞德西韋的療效持保留態度。馬里蘭大學住院醫師馬克·霍夫納格(Mark Hoofnagle)教授日前在Twitter上公開表示:“我十分遺憾地認為,瑞德西韋可能沒有價值,我們看到的是一些了不起的製藥公司的’詭計’。”
霍夫納格教授給出了多個理由,首先從藥物機制來看,他認為抗病毒藥物在呼吸道疾病中的作用不佳,主要因為抗病毒藥物是為了抑制病毒的複制,但是當患者表現出症狀的時候,病毒的載量已經非常高,對人體造成了損害,這時人體已經啟動了抗病毒的免疫反應,再使用抗病毒藥物意義不大。
霍夫納格教授所說的“詭計”,是指早在4月中旬,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曾修改了瑞德西韋對照試驗的臨床終點指標,將“死亡”指標刪除,只看病程持續的時長。
“這就好像是在跑步還沒抵達終點的時候,你意識到自己跑不到終點了,於是你就宣布自己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終點。”霍夫納格教授表示。
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負責人、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美臨床試驗最主要的不同是研究終點的不同,美國NIH的研究終點指標過松。他們如果使用我們的指標,估計也是陰性結果。”
曹彬教授也注意到NIH臨床試驗曾修改了終點指標。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美國NIH一開始與我們採用的是同樣的主要終點指標,但是後來他們悄悄地把終點修改了,可能是為了更容易得到陽性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