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西韋獲緊急使用授權如何看待中美試驗結果差異?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為尚在研究中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發放了治療新冠肺炎的緊急使用授權(EUA),用於治療疑似或確診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包括成年人和兒童。
FDA表示,儘管關於使用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信息還知之甚少,但該藥物已經在一項臨床試驗中顯示,可以縮短某些患者的康復時間。
瑞德西韋曾被認為是對抗新冠病毒的最有希望的藥物,由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吉利德科學研發。瑞德西韋已經在治療非典(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上顯示出了一些希望,這兩種疾病都是由冠狀病毒引起。
4月29日,中美兩國的研究團隊同時發表了瑞德西韋的三個臨床試驗結果,結論竟各不相同,引發熱議。中方研究者認為瑞德西韋療法與標準療法沒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臨床獲益,而美方研究者認為瑞德西韋在縮短康復時間方面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
對此,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和獸醫學院醫學統計學和試驗方法學教授John Norrie教授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中美團隊的試驗結論並不矛盾。
“儘管從表現上來看他們的研究結果是有差異的,但一個尚無定論,另一個是展現出可能存在益處,因此這並不矛盾。”
瑞德西韋的三個臨床試驗
雖然美國已經加速瑞德西韋的審批和使用,但近期相繼出爐的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結果,還尚不能說明它是治療新冠肺炎的“神藥”。
4月29日,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網站發布由中國團隊進行的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研究結果顯示,未觀察到瑞德西韋聯合標準療法與標準療法相比有統計學意義上顯著的臨床獲益。
此次中國團隊進行的研究,是首個評估了靜脈注射瑞德西韋對新冠肺炎(COVID-19)成人重症住院患者有效性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試驗於湖北武漢的10家醫院進行。但研究在未達到預定的樣本量的情況下終止。
負責這項研究的中日友好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的曹彬教授介紹:“本試驗發現,儘管瑞德西韋安全、耐受性好,但與安慰劑相比並沒有顯著的益處。”
John Norrie教授(未參與該研究)在《柳葉刀》同期發表的述評文章中評價到:“這項研究設計合理,是一項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隨機試驗,並且實施良好,具有較高的方案依從性,且極少失訪。”
同一天,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也宣布,針對瑞德西韋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研究中得出了積極的數據,該試驗已達到其主要終點。
4月29日,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福奇表示,瑞德西韋在NIAID的一項隨機雙盲對照試驗中顯示出了療效,可以適度加快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康復速度。
該試驗共招募了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1063名新冠肺炎患者。初步結果表明:瑞德西韋治療組的康復時間中位數為11天,而安慰劑對照組的康復時間中位數為15天,瑞德西韋治療組比安慰劑對照組康復快31% (p<0.001)。同時,瑞德西韋治療組的死亡率是8.0%,與安慰劑對照組11.6%的死亡率相比,尚未達到統計顯著(p = 0.059)。
“加快30%的康復時間聽上去不像是100%治愈那樣有吸引力。”福奇表示,“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證據,因為它已經證明,瑞德西韋可以阻斷新冠病毒。 ”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是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所屬之國家衛生院(NIH)下轄的27個研究所與中心之一單位。
當天,吉利德公司也宣布了開放標籤的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研究表明,接受瑞德西韋5天療程的患者與接受10天瑞德西韋療程的患者的臨床改善相似。
“這些數據令人鼓舞,因為它們表明接受瑞德西韋較短的5天治療療程的患者與接受10天治療療程的患者得到了相似的臨床改善”,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免疫功能不全性宿主傳染病學首席臨床醫學教授、這項試驗的主要研究者之一、醫學博士Aruna Subramanian說,“儘管仍需要其他數據,如果證明瑞德西韋是安全且有效的,這些結果有助於使人們更清楚地了解如何優化其診療方案。”
這些利好消息是促使美國FDA向瑞德西韋頒發緊急使用授權的關鍵。目前,美國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已經超過百萬,對治療藥物的需求顯然也最為迫切。
英專家:中美試驗結論並不相悖,仍需更多研究
中美研究團隊臨床試驗的結果為什麼指向了不同的結論?在瑞德西韋已獲得緊急使用授權的當下,應如何看待上述試驗結果的差異?
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和獸醫學院醫學統計學和試驗方法學教授John Norrie則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他並不認為中方和美方的試驗結論是相悖的,因為中國的研究是非結論性的,沒有得出瑞德西韋是有益的,也不能說瑞德西韋是無益的。中國的臨床試驗提前終止,參與者為237例患者,美國的研究規模更大,並能在病人的恢復時間的主要結果中展現出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和臨床價值。
“因此,儘管從表現上來看,他們的研究結果是有差異的,但一個尚無定論,另一個是展現出可能存在益處,因此這並不矛盾。”
John Norrie教授的評論同樣提到,中國臨床試驗的設計良好,但試驗提前結束,導致研究“效能不足”,數據不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所以無法得出確切的結論。John Norrie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樣本量不足意味著這項研究結果“支持力度不足(underpowered)”。
吉利德方面在上述中國團隊的臨床試驗結果尚未正式公佈之前,也提出了“非結論性”的說法。
4月24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據其看到的一份世界衛生組織意外公佈的文件草案,吉利德研發的抗新冠潛在有效藥物瑞德西韋,在其治療新冠病毒的首個隨機臨床試驗中失敗,讓對它給予厚望的科學家和投資者失望。
當時吉利德方面回應稱,那篇文章包含了對研究的不恰當描述,由於入組率低,該研究被提前終止,因此,它的數據不足以支撐有統計意義的結論。就其本身而言,該研究結果是非結論性的。儘管數據的趨勢提示了瑞德西韋的潛在受益,尤其是在早期接受治療的患者中。
倫敦大學學院醫學部的細胞生物學家珍妮弗·羅恩博士4月30日在英國《衛報》發布的對瑞德西韋試驗結果的評論文章中表示,儘管人們更喜歡科學“黑白分明”,但臨床試驗很少是確定性的,新療法可能在某一次關鍵的試驗中失敗,但仍最終走向市場,這是因為不同的試驗參數不同:參與的患者人數可能有所不同、可能採取了不同的劑量,以及設定了不同的終點和成功的度量標準。此外,採取治療時患者的病情程度也是重要的因素,這對於通常在病情早期時能展現更大效用的抗病毒藥物尤為關鍵。
不過,針對中美臨床試驗得出結論差異較大的疑問,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負責人曹彬教授的觀點則是,雙方的評價標準不同。他回應澎湃新聞記者稱:“這是兩項不同的研究,評價標準不一樣。”“美國NIH一開始用的標準和我們是一樣的,它後來改了。”曹彬表示。
對於入組人數低於要求對於試驗的影響,曹彬教授在接受財新採訪時表示,若藥物有效,效果不應難以顯現。“237例患者應該不算少了,如果瑞德西韋真的是神藥,對照組又是安慰劑,如果兩者差別大,不管怎麼比,也能看出來了。”
至於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試驗的積極結論,John Norrie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我們需要進一步關注該機構在專業期刊(如《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柳葉刀》等)上發布經同行評議的試驗結果數據,包括功效、安全性、病毒載量、死亡、亞組分析等方面的完整的和最終驗證的數據集。如果最終的數據能夠證實上述瑞德西韋有效的結論,那麼這將是好消息。
據紐約時報,一些科學家也對研究結果的披露方式感到不安,研究結果在未經同行評議和正式出版的情況下就被披露。曾進行過數十次臨床試驗的克蘭夫診所心髒病專家史蒂夫·文森博士提出,“數據在哪裡?”他表示,科學家需要查看與藥物副作用相關的數據以進一步評估其益處,“這太重要了,不能以如此草率的方式進行處理。”
也有科學家對福奇的評估有信心,斯坦福大學全球衛生專家Michele Barry稱,“在經過同行審議和正式發表前,以及在研究顯示對降低死亡率的益處前,將一款藥物稱為’救治的標準(standard of care)’是非常少見的。”
John Norrie稱,基於現有的消息,若瑞德西韋有一定效用,可以理解的是人們會想要使用它,因此從道義上出發,接下來可能很難針對瑞德西韋做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
“但是,關於治療的持續時間、多早用於治療還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地方,此外,還需要更多的數據,比如針對哪一類人可能效用不大,但對另一類人則很有用,這些都需要在精心設計和進行的研究中進行調查、確認和否定。”John Norrie教授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據英國衛報,墨爾本大學藥理和治療學系Elena K Schneider-Futschik博士說,“我們現在可以說,尚不清楚誰將從瑞德西韋中獲益,它是否可以幫助本來能夠康復的患者更快恢復?與年長的患者相比,瑞德西韋對年輕的患者更有益嗎?在感染的哪個階段介入治療效果最佳?希望全球臨床研究能夠回答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