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矽谷共享經濟巨頭:抱薪取暖遊說失業保險
美國停擺。舊金山的漁人碼頭,曼哈頓的時代廣場,洛杉磯的迪士尼樂園,再沒有原先人潮湧動熱鬧非凡的景象,只剩下空蕩蕩的大街和建築,和偶爾走過的孤單身影。這是以往災難片才會出現的場景,如今卻成為了全美各地的常態。
美國新冠確診人數已經超過12萬,成為全球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死亡人數也已經突破2000人。這是自1918年全球流感大流行以來,美國遭遇最為慘重的瘟疫打擊。為了盡可能延緩病毒擴散,降低對醫療系統的擠兌壓力,為疫苗特效藥研製爭取時間;美國東西海岸的人口大州都已經採取了嚴格的居家管制,民眾除了買菜買藥不得離開社區,商業除了藥店超市銀行加油站必需關門,餐廳也只能接受外賣服務。
這樣的居家管制措施無疑是控制疫情的必要措施,但也給美國實體經濟帶來了沉重打擊,尤其是出行、航空、酒店、零售、餐飲、影院等行業,諸多企業因為現金流短缺而開始大舉裁員。雖然美國各地停擺還不到兩個星期,但據美國勞工部統計,僅上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就達到了328萬人,是此前一周的六倍,創下了歷史新高。
毫無疑問,美國經濟會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現明顯下滑,但是否會就此陷入經濟衰退則取決於疫情。從目前增長形勢來看,美國還遠遠沒有看到新冠疫情的拐點,停擺延續多久依舊是一個未知數。原本計劃在4月12日復活節復工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在急劇增長的疫情面前不得不軟化立場。按照特朗普此前的預計,美國至少要到7-8月份才能控制疫情;加州州長更是認為到今年夏天學校都不會開學。
為了維持社會和經濟穩定,美國國會上週緊急通過了總額超過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這是美國歷史規模最大的經濟刺激計劃,相當於政府年度財政預算的一半。其中包括向中低收入者提供生活補助,增加失業救濟金,對航空業提供250億美元援助,對小企業提供3500億美元貸款,對大企業、州和地方政府提供5000億美元的貸款和投資,對醫院體系投資1117億美元,投入160億美元進行戰略醫療儲備。
出行巨頭尋求轉型
在這場生命和經濟的雙重浩劫中,承受打擊的不僅是傳統經濟領域行業,也包括了近年來興起的共享經濟模式。舊金山灣區不僅是共享經濟模式的起源地,更是諸多共享經濟巨頭的聚集地。Uber、Airbnb、Lyft、Lime、Doordash、Postmates等美國共享經濟的主要巨頭都聚集在這裡。
在新冠疫情的第一波衝擊中,已經上市的兩大出行巨頭股價都出現了顯著下滑。同在舊金山的Uber和Lyft股價在過去一個月的走勢幾乎完全一致,都從40美元上方的高點一路走低到跌破15美元,雙雙在3月18日觸底。隨後,兩隻股票在聯邦政府和美聯儲的救市計劃與刺激方案持續提振下,隨大盤逐步回升到目前的27美元。
雖然兩家出行公司被視為民生必需企業,在停擺期間得以繼續運轉,但業務量已經不可避免出現斷崖下滑。Uber CEO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在3月19日承認,疫情嚴重地區的網約車業務量已經同比下滑了六七成,預計今年將出現高達13.5億美元的虧損。不過Uber還擁有10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可以應對未來的資金困境,而且停擺推動外賣業務UberEats需求猛增,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Uber網約車業務的下滑。
相比之下,業務單一的Lyft則會面臨更為嚴峻的局面。一方面,Lyft緊急推出了送藥送餐服務,希望在停擺期間拓展自己的業務。另一方面,此外由於業務量大幅下滑,此前與Uber爭奪司機的Lyft也已經開始分流人員,將他們引導至亞馬遜旗下的生鮮連鎖超市WholeFoods從事收銀、倉儲和送貨崗位。此前中國疫情嚴重時期,盒馬生鮮吸納餐飲企業員工的“共享員工”一幕再度在美國上演。據Lyft自己透露,已經有10萬名司機報名接受崗位分流。
和Uber旗下的外賣平台UberEats一樣,Doordash、Instacart、Postmates等送貨上門的服務在美國經濟停擺中迎來了巨大商機。3月初生鮮電商Instacart就表示,自己的業務量增長了十倍,在疫情嚴重的加州和華盛頓州更是增長了20倍。為了化解民眾的擔憂情緒,各家外賣和生鮮平台還推出了無接觸外賣服務,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喜好,將外賣直接放在門口,不再需要當面接收。這些外賣送貨平台的存在,還具有維持本地商家繼續運營的關鍵作用。
民宿行業損失慘重
相比Uber和Lyft業務大幅下滑的情況,同樣在舊金山的Airbnb則是慘遭釜底抽薪。疫情已經擴散至全球,旅遊業是重災行業,民宿更是看不到復甦的希望。據美國旅遊協會預計,今年美國旅遊行業會失去460萬個工作崗位。Booking.com和Expedia先後表示無法完成業績,並可能尋求政府救助。
早在今年2月,Airbnb的中國業務就因為疫情環比下滑了96%;而進入3月份,歐美各國疫情日益嚴重,先後陷入停擺,旅遊出行更是直接遭遇斷流。Airbnb已經宣布4月14日之前取消預定的房客將獲得退款,這一保障消費者利益的舉措,當然也令房東感到了不滿。
2020年原本是Airbnb的里程碑之年。這家成立12年的民宿共享巨頭正按照此前部署,穩步籌劃今年上半年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為主承銷商。但就在籌備上市的衝刺階段,新冠疫情導致公司業務陷入困境,Airbnb不得不暫時擱置了上市計劃,考慮尋求新一輪融資補充現金以度過寒冬。為了準備上市,此前Airbnb一直處於虧損增長階段,最近一個季度營收11億美元,同比增長32%,但EBITDA虧損卻高達2.76億美元,同比擴大92%。可以預料的是,全球深陷疫情只會令Aibnb的營收大幅下滑,虧損更加擴大。Airbnb已經宣布高層未來半年降薪一半,員工也不會有2020年獎金。
佔據市場主導份額的Airbnb並不缺少感興趣的投資者。據矽谷知名投資人榮康威(Ron Conway)透露,已經有諸多風投機構、私募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對Airbnb可能的新一輪融資表達了興趣。Airbnb目前賬面上有30億美元現金,還有1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但在這樣的情況下,Airbnb能否維持原先310億美元的估值將成為一個關注焦點。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抗擊疫情,Airbnb也為戰斗在新冠疫情第一線的全球醫護人員推出了公益性質的10萬免費房間服務。不方便回家的醫護人員可以通過Airbnb尋找自己工作場所附近的民宿。房主不收租金,Airbnb也不收服務費。
遊說國會提供保護
遭受衝擊的不僅包括了共享經濟巨頭,還有數百萬依靠這些共享經濟平台謀生的外包勞動者或者Airbnb的房主。按照原先的模式,這些外包勞動者並不是Uber、Lyft、Instacart或者Airbnb的員工,他們也無法享受到這些共享經濟巨頭的福利待遇。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Uber和Lyft的司機雖然可以繼續工作,但卻面臨著缺乏防護的健康風險,一旦生病,他們也無法得到平台的福利。在多名司機感染新冠病毒之後,Uber本月初在輿論壓力下宣佈如果司機被傳染新冠病毒被要求自我隔離,Uber會為他們提供至多14天的薪酬。Lyft、Instacart、Doordash等共享經濟公司隨後也推出了類似福利。
在過去一周,Uber和Airbnb這兩大共享經濟巨頭更是圍繞著美國國會和政府展開了緊鑼密鼓的遊說行動。他們希望美國國會的兩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也可以殷澤自己平台的司機或者房東。因為此前的經濟救助法案初稿並沒有將兩大共享經濟巨頭的司機、快遞員和房主視為員工。因此他們也就無法享受到失業救濟。
有趣的是,去年年底加州通過“零工法案”AB5,要求將長期外包工視為平台員工,他們將有權要求醫療保險和員工福利。這一法案如果實施,或者引發各州效仿,可能會徹底動搖Uber和Lyft的業務模式基礎。Uber顯然對此並不認同,隨即在加州提出上訴。
Uber CEO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上週一致函美國總統特朗普,呼籲在政府的經濟刺激法案中包括Uber的司機們。他在信件中表示,“法律應該保護所有勞動者,而且不只是傳統勞動者。雖然我意識到政府和國會有很多緊迫事宜,我請求你迅速採取行動,為數百萬獨立勞動者提供保護。 ”在隨後的時間裡,科斯羅薩西又先後求見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民主黨參議院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以及來自舊金山的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
司機房東可領福利
上週六美國眾議院正式通過了此前參議院已經批准的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最終的正式救濟方案中,加入了對Uber、Airbnb等獨立勞動者或者外包商的救濟措施。這也是美國共享經濟第一次獲得官方的認可,將獨立外包工視為普通勞動者。這一變化不僅會影響到Uber和Airbnb,也覆蓋了Lyft、Instacart等類似業務模式的共享經濟勞動者。
其中,Airbnb房東或者家人如果被染上新冠病毒,影響到房屋出租,則將有資格申請失業保險。而部分房東還可能有資格獲得經濟刺激方案中的小企業貸款,可以用來支付物業、水電或者房貸。同樣的福利也適用於Uber和Lyft的司機。
這意味著,共享經濟的參與者也可以和普通勞動者一樣,在各州原先的失業保險基礎上,每個星期再補貼600美元,至多可以領取長達四個月時間。對於陷入困境的共享經濟行業而言,這些失業福利加上每名成年人1200美元的生活補助,可以幫助那些失去收入的勞動者和房主暫時渡過難關。
在參議院法案公佈之後,Uber CEO科斯羅薩西欣喜地表示,“130萬名美國Uber司機正在經歷嚴峻的經濟困難。那些因為疫情失去謀生機會的人們值得這一救助。我承諾Uber也會盡其所能推動新法律,允許我們這類公司為獨立勞動者提供更多福利。”
這場新冠疫情將持續多久,會給經濟帶來怎樣的衝擊,目前還沒有確切答案。矽谷這些共享經濟巨頭們,和其他行業一樣,苦苦等待著疫情結束的曙光。而他們平台上的司機或房東,則需要依靠政府的經濟補助,渡過這場刺骨的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