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學者《柳葉刀》發文:武漢“封城”為醫療救治爭取了喘息期
從1月23日“封城”按下暫停鍵,到4月8日即將“解封”,武漢抗疫歷經兩個多月,重啟在即。而中國境外,歐美演變成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震中”。多個國家也開始學習“武漢經驗”——人際社交疏離、遠程線上辦公、學校改上網課、封鎖邊境等。武漢的防控措施也因此成為國際上不少學者研究的樣本。
當地時間3月25日,英國學者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一篇題為《建模研究減少社會交往的控制策略對中國武漢新冠肺炎流行病結局的影響》(The effect of control strategies to reduce social mixing on outcomes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Wuhan,China:a mo DELL ing study)的論文。
研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武漢採取了多項干預措施遏制病毒蔓延,得以讓疫情快速平息下來,為醫療救治爭取到了關鍵喘息空間,並最終大幅減少了感染的總病例數。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英國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傳染病數學模型中心Kiesha Prem博士。該研究項目由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英國國家健康研究所等基金資助。
管控有效降低兒童老人發病率
1月23日凌晨,武漢發佈公告稱,自當日10時起,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封城”後,武漢實行了延長學校停課時間、擴大工作場所關閉範圍以及社區封閉式管理等措施。這期間,武漢的在院治療病例從2月份高峰期約3.8萬例,到3月28日僅剩2045例,新增確診病例也連續5天歸零。
武漢疫情蔓延的勢頭是如何被掐斷的?Kiesha Prem團隊希望通過流行病傳染模型量化武漢管控措施的潛在影響,為世界其他地區的疫情防控提供參考和建議。
研究模型預測,武漢實行物理距離干預措施(physical distancing interventions)之下,人際之間接觸次數明顯減少,大幅降低了病毒傳播的機率。
在面板A到E中,顯示了正常情況下(即在沒有乾預的情況下)所有地點(A)、家中(B)、工作場所(C)、學校(D)以及其他地點(E)的不同年齡群體的綜合接觸次數。
FJ(關閉學校,保留10%工作場所)、KO(關閉學校,保留25%工作場所)、PT(關閉學校,保留50%工作場所)中列出了在三種物理距離干預下,不同年齡群體在特定地點的接觸次數。顏色更深表示接觸的可能性更高。
研究發現,武漢過去兩個多月執行的管控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各個年齡群體的發病率,其中學齡兒童和老年人的發病率下降最為顯著。
另外,管控干預效果也因感染期長短而有差異。模型假設新冠肺炎的傳染期是3天,武漢管控延長到3月份的話,可以避免更多學齡兒童和老年人感染。如果傳染期達到7天,則傳染的病例數會越多。
因此研究提出,對於兒童而言,武漢在4月份取消管控會比3月份更有益他們的健康。
3月24日,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布,省內大專院校、中小學、中職學校、技工院校、幼兒園等繼續延期開學。具體開學時間根據疫情防控情況,經科學評估後確定。
4月解除管控感染病例數大幅減少
隨著武漢的疫情逐漸穩定,復工復產和“解封”也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武漢的管控措施應該實行到什麼時候比較合適?
上述研究模型預測,如果武漢在4月初開始錯開時間復工,人際物理距離干預措施最為有效。
Kiesha Prem團隊指出,武漢的管控措施維持到4月份是有益的,可以降低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的峰值,並且減少感染總規模,為醫療系統救治患者爭取到了關鍵喘息空間。
研究團隊亦提醒,武漢需要通過逐步放鬆干預限制來平緩過渡,以避免疫情次高峰期出現。
事實上,武漢也是這樣做的。
經過多方評估之後,武漢將於4月份“解封”。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布,從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漢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
上述公告稱,武漢市根據疫情風險等級評估情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動企業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條件復工復產。
“我估計國內疫情不會出現第二波高峰。”3月2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中國群防群控的基礎上,新增病例可能就局限在很小的人群中。“我不相信在我們這麼強有力的措施下,會出現大的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