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買到“過期藥”,到底誰錯了?
“我怎麼敢吃?”藥盒上標註的有效期是2021年12月,但掃描藥品電子監管碼卻發現,同一批次的10盒藥全部顯示已過期13個月。2月12日,安小姐在健客網上買了10盒鹽酸左氧氟沙星片,為了疫情期間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
作為一名醫學生,安小姐很有意識地掃描藥盒上的電子監管碼,發現藥盒與電子監管碼平台顯示的產品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都不同,她第一時間詢問健客網客服,並要求退貨退款,但沒有協商一致。
當藥品包裝盒上的生產日期與電子監管碼顯示有出入時,到底哪個信息是可信的?這到底是不是過期藥?
315期間,《IT時報》報導了該案例,記者發現,中國藥品監管的亂象,在疫情期間再次顯現。
就在3月11日,國家藥監局在官網連續發布包括《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和生產企業追溯基本數據集》在內的五項信息化標準,並宣布自發布之日起開始實施。
01 問題出在藥上還是碼上
就在《IT時報》315報導(見文末《創始人實名舉報“賣假口罩”?調查:健客網部分口罩廠家資質存疑》)發布後第二天,時隔首次投訴一個月,健客網客服首次主動聯繫了安小姐,並發來了該藥生產廠家廣東彼迪藥業有限公司(下簡稱“彼迪”)出具的《關於藥品電子監管碼及有效期的情況說明》(下簡稱“情況說明”)。
《關於藥品電子監管碼及有效期的情況說明》
根據安小姐提供的藥盒上的查詢電話,《IT時報》記者多次致電彼迪,對方表示,根據生產批號、電子監管碼等信息,這10盒藥確為彼迪生產,生產日期與藥盒上標註的一致,還在有效期內。
“我們沒有資格直接向健客網這些醫藥電商供藥,健客網應該是在我們的大批發商處拿的貨。”彼迪質檢部門回應。
關於藥品電子監管碼平台顯示已過期的問題,藥廠的解釋是,該平台在2017年7月27日就已終止運行。當年11月,就已經無法登錄該平台查詢藥品的流向信息。
該平台停止運營後,消費者無法通過網絡查詢到帶有電子監管碼的藥品信息,所以彼迪在包裝盒上印刷了查詢電話,以便消費者來電諮詢。
“如果電子監管碼平台已經停用,藥廠為何不直接停用這個碼,或者掃碼後顯示追溯碼異常,反倒不會讓消費者產生疑慮。”安小姐提出質疑。
安小姐在健客網購入的彼迪左氧氟沙星片
對此,彼迪表示,藥品包裝是在藥品生產前印好的,所印的電子監管碼由國家監管平台分配到企業,企業再委託藥品包裝的印刷廠家成批印製。
“之前下載的電子監管碼還沒用完,電子監管碼平台不能用了,我們就沒有再向平台上傳信息,所以會出現錯誤信息,但我們的數據庫裡還能查到準確信息,消費者可以打電話查詢驗證。”
《IT時報》記者致電健客網提出採訪需求,截至發稿前,對方的回應是,已與消費者溝通,正在協商中。
由此,健客網和彼迪的回應都是“問題出在藥品電子監管碼上,而不是出在藥上”。
02 抽樣掃碼30餘種藥品未發現信息不一致
雖然彼迪在情況說明中的時間略有出入,但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藥品電子監管平台確實已於2017年3月1日停止運營。
既然停運,那麼藥廠也不會再投入成本維護電子監管碼,這是否意味著,安小姐的遭遇是常態?
3月16日,《IT時報》記者在其他醫藥電商平台購買了同一廠家生產的鹽酸左氧氟沙星片,3月18日收貨後掃描電子監管碼發現,生產日期、生產批號等信息都與藥盒上標註的一致。而且,記者購入的藥品生產日期為2019年10月13日,比安小姐購入藥品的生產日期還早一個多月。
對此,彼迪質檢人員解釋:“我們也用支付寶等掃過倉庫裡的藥品,有些顯示正確,有些不正確。”
根據健客網客服對安小姐的回應,健客網倉庫裡存有該藥廠4批鹽酸左氧氟沙星片,前3批藥掃碼後顯示生產日期不一致或追溯碼異常,只有第4批是一致的。
到底是彼迪存在大量電子監管碼異常的問題,還是所有藥企普遍存在這一問題?
《IT時報》記者抽樣調查了市面上30多種藥品,其中只有5種藥品沒有在包裝盒上標註電子監管碼,其餘電子監管碼與藥盒標註信息均一致,這5種沒有標註電子監管碼的藥品多為中醫醫院開具的中藥、中成藥等。
部分抽樣調查截圖
其中,哈藥集團自建了產品追溯碼,只能通過其自己的App掃碼,才能看到藥品生產、運輸、銷售等全程追溯。所有藥品在電子監管碼平台上,只能顯示生產批號、生產廠家、批准文號、生產日期等基本信息。
03 藥品電子監管碼重啟
電子監管碼相當於藥品的身份證,可以杜絕假藥、問題疫苗、過期藥等問題,方便消費者甄別,但其推行過程一再受阻。
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始建於2005年,由當時的國家食藥監總局和中信21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合建,後來,阿里巴巴成立阿里健康,正式接手藥品電子監管網。電子監管碼在推行過程中,遇到了設備費用昂貴、工作量大等問題,也引起行業內極大爭議。
藥品電子監管網
湖南養天和大藥房、老百姓、一心堂等藥企聯合發表聲明,佔據全國藥品銷售終端份額80%的醫院並沒有實行藥品掃碼管理,卻沒有任何懲罰,只佔據終端份額20%的零售藥店銷售的藥品,不掃碼就要取消經營資格,嚴重缺乏公正性。
據了解,一家藥房在接受藥品電子監管碼管理後,需要購買掃碼槍、數字證書、管理軟件等首期投入費用三千餘元,還有後續維護等。這些投入並不能帶來利潤,只帶來成本增加。
但引發多家藥企聯合發起聲明停用該平台的,還是因為他們嗅到了阿里健康的動作。阿里健康獨家運營電子監管碼平台,又頻繁投資併購藥店,已不再是完全獨立的第三方。
最後,此事件以阿里健康發表聲明澄清未從中獲利,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宣布暫停電子監管碼終結。
2018年8月24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公開徵求《關於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當時正是長春長生問題疫苗事件的發酵之時。業內人士認為,正是問題疫苗的曝光,才推動了電子監管碼的重啟。
彼迪表示,他們在2019年12月1日接收到了明確的重啟信號,國家在新藥品管理法中明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應當建立並實施藥品追溯制度”。
當時,彼迪就開始使用“碼上放心”藥品追溯碼。安小姐所購藥品雖然正好卡在這一重啟時間點,但包裝盒早就印刷好了,所以使用的仍是老碼。
2020年3月11日,國家藥監局在官網連續發布包括《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和生產企業追溯基本數據集》在內的五項信息化標準,分別針對5個主體以及藥品上市、生產、經營、使用、消費5個環節,分別做出了明確的規範性要求,在權責分配方明進一步清晰。
阿里健康也回應《IT時報》,將積極參與國家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配合政府構建藥品信息化大數據監管體系網絡,賦能藥品行業參與者進行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
電子監管碼重啟後,老問題如何解決?無論是自建藥品追溯系統,還是採用第三方技術提供的追溯系統,打掉壟斷質疑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曾公開表示,無論自建還是與第三方合作,核心是源碼的開放,“此前運行的相應源碼數據應該同步放開,有利於節約成本,如果不放開,很多企業可能還得被迫跟個別機構合作,因為沒有幾個第三方能做這個系統,這讓企業也很難受。”
作者/IT時報記者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