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為何快速傳播:患者發病首周唾液病毒載量最高
香港大學等機構在學術期刊《柳葉刀·傳染病》刊文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唾液病毒載量,在症狀出現後的第一周最高,之後隨時間下降。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不同,新冠肺炎患者在初期具有最高的病毒載量,可以解釋新冠肺炎快速傳播的特性。
(原標題:柳葉刀子刊解釋新冠快速傳播:患者發病首周唾液病毒載量最高)
澎湃新聞記者張唯
作者指出,三分之一新冠肺炎患者的口咽後(深喉)唾液樣本在20天或更長時間內仍能檢測到病毒RNA,儘管其抗新冠病毒表面和內部蛋白的抗體已經形成。病毒峰值載量與年齡呈正相關,血清抗體水平與臨床嚴重程度無關。大多數患者在症狀出現後第10天或10天后出現抗體反應。
作者認為,這一發現強調了對高風險個體嚴格控制感染和早期使用有效抗病毒藥物的重要性。此外,血清學檢測可作為RT-qPCR診斷的補充。
新加坡研究人員此前也有類似發現。據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2日報導,新加坡科研人員針對本地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發現,患者發病初期症狀雖然輕微,但卻是體內病毒量最多的階段,隨著症狀發展病毒量逐漸減少,這意味著患者體內病毒量與症狀嚴重度並不呈正相關。
上述香港大學的最新研究題為《Temporal profiles of viral load in posterior oropharyngeal saliva samples and serum antibody responses during infection by SARS-CoV-2: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控制係等機構共同完成,責任作者是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控制系Kwok-Yung Yuen博士。
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2日期間,研究人員在位於中國香港的2家醫院篩選了30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23名患者被納入這項研究。患者的中位年齡為62歲,年齡跨度在37至75歲之間。男性13人,女性10人。其中10例嚴重疾病,均需要補充氧氣,13例輕度疾病。23名患者中有11人(48%)患有慢性疾病,最常見的基礎疾病是高血壓6例(26%)和糖尿病4例(17%)。慢性基礎疾病在重症患者中更為常見。5名患者被送入重症監護室,其中3名患者需要插管。2名患者去世。
患者情況介紹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患者口咽後(深喉)唾液或其他呼吸道標本的病毒載量中位數為5.2 log10拷貝/ mL。唾液病毒載量在症狀出現後的第一周最高,之後隨時間下降(斜率-0.15,95%置信區間為-0.19至-0.11;R2=0.71)。患者年齡越大,病毒載量越高。其中一名患者在症狀出現後25天檢測到病毒RNA。
所有患者的連續病毒載量時間分佈。大多數病毒載量數據來自口咽後唾液樣本,三名插管患者的數據來自氣管內抽吸樣本。S=唾液,E=氣管內抽吸。
病毒載量與年齡或疾病嚴重程度的關係
對於在症狀發作後14天或更長時間可獲得血清樣品的16例患者,血清NP-IgG抗體陽性率為94%(n=15),NP-IgM抗體陽性率為88%(n=14) ,RBD-IgG抗體陽性率為100%(n=16),RBD-IgM抗體陽性率為94%(n=15)。SARS-CoV-2-NP或SARS-CoV-2-RBD IgG抗體水平與病毒中和滴度相關(R2> 0·9)。血清抗體水平與臨床嚴重程度無關。實驗中,一名重症患者在症狀發作後6天就出現較早的抗體反應。序列樣本中未檢測到基因組突變。
作者在論文討論環節指出,新冠病毒載量與流感病毒載量相似,均在症狀發作前後達到高峰。而SARS冠狀和MERS冠狀病毒的病毒載量分別在症狀發作後10天左右和第2週才達高峰。
作者認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症狀出現時病毒載量高,提示該病毒易於傳播,即使患者的症狀相對較輕。這一發現可以解釋在社區和衛生保健環境中出現的有效人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