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公司”助推”山寨貸款App黑產偽造系統僅需千元
網貸變詐騙?近兩日,虛假貸款App詐騙消費者亂象引起多地警方注意,不少山寨App仿冒知名機構,引誘有貸款需求的消費者“上鉤”。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一系列山寨貸款App背後,連接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包括山寨App開發者、網貸系統偽造商及個人信息販賣數據公司等。
既有團隊在前端用專業話術詐騙用戶“貸款工本費”,進行快速轉移銷贓;還有人員專門研究行業中頭部App,設計仿冒並推出上線。多位分析人士指出,要想根治頑疾,必須出台金融線上服務的有關立法,將App端的金融服務監管起來。
山寨貸款App詐騙案頻發
“緊急提醒!近期一定注意!疫情期間不少人手頭周轉不開之時,容易跳進’網絡貸款’陷阱,最近發生了多起虛假貸款App詐騙案。”近日,撫州、酒泉、興安盟、寧波、高平、牡丹江等多地警方發布關於虛假貸款App的風險提示,多地發生數起虛假貸款App詐騙案,很多詐騙虛假App通過抄襲正版知名公司產品名稱甚至圖標誘騙消費者,此類詐騙迷惑性更強,更容易上當。
具體詐騙過程為:虛假貸款App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發布貸款信息,仿冒某知名公司,引誘有貸款需求的消費者“上鉤”。通常,這類虛假App名稱、圖標、描述均與知名公司類似,且註冊過程也非常簡單。可真正借錢後,虛假貸款平台又會以各種名目向受害消費者收取費用。
“註冊會員需要錢”、“信息填錯,激活需要錢”、“徵信不足,包裝徵信需要錢”……這一系列循序漸進的階梯陷阱,是虛假貸款App的常見套路。據慈溪市公安局透露,近期已有消費者上當,按對方要求下載“ 樂信速貸”App併申請30000元的貸款額度後,對方要求其支付800元包裝費,又以銀行卡信息錯誤為由讓借款人先後兩次交納6000、15000元保證金,在騙子各種套路下,該借款人累計被騙取10萬餘元。
北京商報記者註意到,除了多地警方喊話外,這些虛假貸款山寨App也引起“正牌”機構的警惕。目前,包括京東金融、捷信、海爾消費金融等機構,紛紛發布關於打擊侵權假冒金融App的提示稱,疫情防控期間,金融機構業務線上化轉型發展迅速,同時也讓網絡金融詐騙有機可乘,各類侵權假冒金融App實施金融詐騙事件頻發,引發監管關注。目前,已有多家機構組建“打假”小組,開展打擊網絡侵權專項行動。
“無奈成為’背鍋俠’,我們也很頭疼。一方面要打擊侵權假冒行為,維護自身品牌和有效權益。另一方面也要對消費者進行及時提醒,以防上當。”一“正牌”機構從業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談道。
數據公司推波助瀾
眾所周知,目前微粒貸、借唄、花唄等產品並未有單獨App,但北京商報記者搜索發現,目前蘋果應用市場,已發布多個關於“微粒寶”、“微粒借”、“趣花唄”、“還花唄”的山寨App,其產品圖標分別顯示為“微粒”、“花唄”等,極具誘導性。
此外,山寨App還存在高度“撞臉”現象,其不僅業務類似,連名稱都一模一樣。記者搜索“借貸”等關鍵詞發現,在應用市場中,名字同樣為“小馬金融”的App就有2個,其中一個運營公司為“北京小馬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P2P網貸平台,於2015年3月由中微小企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起成立,註冊資本金1億元人民幣;而另一家“小馬金融”則定位為藉款App,其並未披露運營主體和聯繫方式,不過開發者現實為深圳前海的一家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這一公司在開發“小馬金融”的同時,還發布了多款山寨App,如“愛錢站”、“好花”等。針對這一系列App業務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嘗試對多個平台進行採訪,但均無法接通,其中,“小馬金融”回應稱“無此業務號碼”;“愛錢站”電話則為“撥打的電話不正確”。
山寨貸款App橫行,主要利用消費者急於申請貸款的心理,同時也有數據公司在其中推波助瀾。北京商報記者多方採訪了解到,虛假貸款App利潤點主要包括竊取用戶隱私、販賣用戶數據,或者是假冒知名平台聯繫客戶索要手續費、擔保費等。同時,因為部分應用市場對App上架審核不嚴和監管力度不足,較低的違法成本,也驅使著山寨貸款App在明知違法的情況下仍然參與其中。
山寨貸款App背後其實有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山寨貸款App背後其實有一套完整的產業鏈。一知情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除了虛假貸款App詐騙者外,還有一些專門打造這類App的開發者,以及偽造網貸系統的賣家,對方根據開發難易度對山寨系統明碼標價,價格區間在數千元到數万元不等。
“山寨貸款App可以收集消費者手機中的身份證照片、銀行卡賬號密碼、位置、傳感器、通信錄、互聯網使用習慣等信息,用於非法轉賣獲利。” 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孫揚指出,其背後的利益鍊和電信詐騙非常相似,有專門的團隊獲取手機中個人信息,用於販賣獲利,賣這類數據的公司也很多,比如房產、保險推銷等公司,既有團隊在前端用專業話術詐騙用戶的“貸款工本費”,進行快速轉移銷贓;還有人員專門研究行業內頭部App,設計仿冒並推出上線。
據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台發布的監測數據,截至2020年2月底,發現互聯網金融仿冒網站4.81萬個,受害用戶達12萬人次,互聯網金融仿冒App2801個,仿冒App下載量3343.7萬次。其中,釣魚網站服務器多數部署在台灣、韓國、浙江等地,江蘇受害用戶最多,其次是北京和廣東。
如何根治頑疾?
山寨貸款App頑疾由來已久,屢禁不止主要是何原因?機構方、監管方該如何應對?消費者又該怎樣辨別?孫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還沒有對金融類或貸款類App的牌照特許經營概念,應用市場也不具備對於金融、貸款業務、監管、牌照等方面專業知識,他們很難分辨出,這個公司是否具有貸款業務資質。”
在他看來,對於應用市場內的App管控,需要監管機構和應用市場公司進一步溝通,並和市場監管部門配合,推動應用市場開展基於牌照的App管理機制,沒有牌照或許可的一律下架,有牌照和許可的也要檢查App業務是否超出經營許可範圍。談及根治方法,孫揚認為,必須出台關於金融線上服務的立法,將App端的金融服務監管起來。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同樣指出,山寨貸款App橫行,主要是發布和下載App的軟件服務提供平台審核不夠嚴格。她進一步稱,首先,應用市場平台應當承擔審查義務,加強審核,如對App進行實名登記,並嚴格監控;其次,正規貸款平台應加強監測,一旦發現山寨App或網頁等應立即舉報,同時加大借款人安全教育力度和加強風險提示,並提供舉報渠道。
此外,監管應加大應用市場、電銷以及短信等產業鏈的整治,淨化市場環境,同時加大對山寨貸款App的懲戒力度,提高違法成本。
除了機構和監管加強應對外,借款人加強自我防範意識和鑑別能力也尤為重要。孫揚透露,用戶可從App下載渠道、下載量、產品頁面和供應商等多方面進行區分。在他看來,很多山寨貸款App,都是在一些色情、賭博、彩票等網站上推送給客戶下載,因此借款人應遠離這類網站;其次,要看App下載量,如果下載量達到幾千萬甚至上億次,說明假的可能性比較少,但如果下載量只有100多、1000多,則十有八九都是山寨;同時,要看山寨貸款App的大小,一般功能齊全的金融貸款App,大小都在30M以上。
“山寨貸款App的界面和供應商也很重要,如果一打開,就讓你用賬號和密碼登陸,甚至填寫身份證號和手機號,那都是詐騙的。正規金融貸款App,首次打卡,都會有好幾屏產品介紹的宣傳圖片,不會要求馬上登陸。此外,還要看貸款App供應商是不是銀行機構、消費金融機構或者小貸公司等,如果是一些信息公司甚至個人,多半則是山寨App。”孫揚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