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感染者釀疫情再暴發?專家:不會造成疫情擴散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已逐步得到控制,但近日關於“無症狀感染者”的話題卻再度引發擔憂。為什麼中國與世衛組織關於“無症狀感染者是否屬於確診病例”的標準不一樣?它會成為中國疫情防控的“黑洞”、導致疫情第二次大流行嗎?《環球時報》記者24日就此採訪了業內專家。
60%感染者無症狀?
英國學術期刊《自然》雜誌近日稱,約60%的新冠感染者可能屬於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但他們傳播病毒的能力並不低,這讓新冠疫情的遏止變得更加艱難,甚至可能導致疫情二次暴發。對於停靠日本的“鑽石公主”號郵輪感染病例的分析也支持這種說法,相關研究顯示,船上無症狀或輕症病例約佔所有感染者的40%-50%。《自然》雜誌引述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免疫學和流行病學家邁克爾·米娜的話稱,無症狀感染者不計入確診病例,不利於建立病毒模型並了解其傳播範圍。
這些研究結論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引發擔憂,不少人提及3月20日武漢礄口區就曾發現一名無症狀感染者,但按照中國相關規定,並沒有列入確診患者統計名單中。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王培玉2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然》雜誌提及的“60%”是將症狀比較輕、基本感覺不到和完全沒有症狀的患者合在一起得出的結論。他提醒說,根據中華預防醫學會新冠病毒肺炎防控專家組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發表的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國內地共報告72314例病例,其中無症狀感染者889例(1.2%),因此完全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並沒有那麼高的比例。
為何確診患者標準不統一?
世界衛生組織把無症狀感染者列為確診患者,中國卻並不將其列入統計數字。確診患者的標準不統一讓許多人感到疑惑。在24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吳尊友表示,現在實驗室診斷方法能查出患者有新冠病毒,但沒有任何臨床症狀,這就是無症狀感染者。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定義,疑似及確診病例需具備臨床表現,無症狀感染者因無臨床表現,需要集中隔離14天並做進一步的檢測來進行判斷。如果在隔離期間出現症狀,則將其作為確診病例報告並公佈。
武漢市衛健委23日通報稱,少數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會發展為確診病例,但絕大多數會自愈。無症狀感染者也可成為傳染源,具有一定的傳播風險。但世衛組織認為“基於現有的數據,新冠病毒主要是由已出現症狀的患者傳播”,因此無症狀感染者可能不是主要的傳播來源。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無症狀感染者應集中隔離14天,隔離期滿後,原則上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陰性者(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解除隔離。
王培玉表示,對於完全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不需要立刻進行治療。另外,中國目前的做法相當於將其作為一個疑似或者是潛伏期的患者對待。他表示,我們把感染者分成不同等級,對於這類沒有症狀,但是核酸檢測呈陽性的感染者作為疑似病例進行觀察、隔離,其實已經達到防控的效果。因為感染者沒有症狀的話,就不需要進行醫學對應以及住院治療,對於這種情況沒什麼可詬病的。從醫療資源的角度來說,這樣做也是對的,我們既沒有把這部分人算到收住院患者中,因為他們不需要治療,但是又把他們隔離了,防止可能的進一步傳染。
如何防控無症狀感染者
無症狀感染者會不會造成疫情傳播擴散?吳尊友認為“不會”。他表示,在隔離觀察期間,有些人發展成病人,也有人到隔離結束也沒有出現症狀,但不管有沒有出現症狀,無症狀感染者都是在我們管理的密切接觸者當中發現的,而且都是受到管理的。此外隔離觀察都是獨立的,一旦發現症狀就馬上轉到醫院去診斷治療,所以不會造成社會上的傳播擴散。但對於這種風險始終應該引起高度關注。
王培玉承認,無症狀感染者確實給我們的預防造成比較大的困難。有擔憂認為,目前無症狀感染者主要通過密切接觸者篩查、聚集性疫情調查和傳染源追踪調查等途徑發現。如果感染源不明,這類感染者便難以被發現。王培玉表示,我們現在也注意到這個問題,所以現在採取“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方針。從流行病學的規律來看,大流行後也可能會有散發流行,因為許多病都有潛伏期長以及無症狀攜帶者的現象。我們目前對新冠病毒還不是百分之百了解,但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在防止疫情反彈方面,各地也還不能鬆懈。
當前回國人員越來越多,其中難免包括無症狀感染者,我們需要如何防控?王培玉認為,把海關、14天的隔離觀察以及醫療機構就診這三道防線都做到位就行。關鍵是每一道防線都要實實在在的落實。他表示,目前北上廣等地在這方面強調得比較嚴格,如果其他地方都能像北上廣這樣做,那就可以說基本堵住了。▲
本報記者 李司坤 本報特約記者 魏雲峰
原標題:
無症狀感染者釀疫情再暴發?專家:不會造成疫情擴散,但應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