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致死率為何差異大
根據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截至22日,德國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數增至23921例,死亡92例,致死率約0.38%;意大利確診53578例,死亡4825例,致死率高達9%。同為歐洲發達國家,為何意大利與德國的新冠肺炎致死率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呢?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理查德·佩博迪21日表示:“這種情況很難解釋,我們沒有一個真正的答案,可能是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據介紹,首先可能是德國對新冠疫情的干預介入比較早,在疫情暴發早期就做好了準備。其次,德國權威病毒學家、柏林沙裡泰大學醫院教克里斯蒂安·德羅斯滕表示,德國在檢測資格限制上更開放,目前德國每周可進行16萬次檢測,在這樣的大範圍檢測口徑下,德國的死亡率始終保持在低位。意大利一個醫療衛生基金會研究結果顯示,意大利有超過7萬未確診病例,因此目前實際感染人數約為11萬人,按此計算,意大利實際致死率接近3%。
武漢大學病毒研究所教授楊占秋2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導致德意兩國新冠肺炎致死率不同的另一種可能性是病毒基因不同。他介紹說,流行病中決定致死率的關鍵指標之一是病毒的基因型。雖然全球新冠疫情同屬一個病毒大家族,但“基因型不同,病人的體徵表現不一樣,病毒危害程度不同,致死率最終存在差異。”楊占秋進一步解釋說,病毒基因型不同的外在表現為病毒的致病性和疾病的嚴重程度有差異:例如德國的10例確診病例中,可能8名病例表現輕微,2名病例嚴重;但另一種不同基因的新冠病毒在意大利同樣導致10例確診病例,可能有8例危重患者,2例輕症患者。楊占秋認為,輕重症患者以及致死率與疫情擴散速度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但與病毒的致病性關係密切。此外不同地區的防控措施不同,病毒擴散速度不同,危害程度及致死率也不同。
面對嚴峻的疫情擴散形勢,意大利政府宣布了一項措施——緊急情況下超過80歲新冠病毒感染者將不會接受ICU治療。楊占秋表示,這明顯是意大利醫療資源不足導致的,無論是從醫學倫理學角度還是人權來講都很是不妥。作為醫護人員可以根據病情輕重、危害程度等不同來提供醫療資源,但不應該根據病人年齡來做出選擇。例如在病情完全相同的前提下,醫生應從治療效果做出評估,比如有沒有其他基礎病史,年齡不同導致的抵抗力差異等,而不應該直接否決80歲以上人員的生存權。他表示,對於醫療資源的缺乏,應該通過購買來進行補充,而不是剝奪老年人的生存權。楊占秋認為,最快的方法是從他國購買,通過外交渠道簡化通關手續,快速進行補充。▲